刘双娥
(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宣威 655409)
有机水稻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减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并通过相应的可持续的种植技术来促进水稻稳定生长的一种生态型水稻,可创造极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还应充分掌握其技术要点,从而生产出更多无污染、健康的天然稻米。
在开始种植有机水稻前,需先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种植条件。其一,有利的土壤条件。土壤是影响有机水稻种植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种植前对种植地的土壤环境进行优化,避免破坏土壤的养分结构而降低肥力。可实施秸秆还田技术,选用一些有机肥、发酵的牲畜粪便等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环境,并对土壤进行翻耕、轮作等养护手段,增强耕层活力,为有机水稻营造有利的土壤环境。其二,充足的养分支持。养分是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保障,在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养分的提供与支持。可依据有机水稻的生长需求规律科学合理施肥,注意基肥、种肥、叶面追肥等环节的操作,从而为水稻及时补充营养。
在选择有机水稻品种时,要选择抗性强、分蘖力强、高产稳产、无病虫害、颗粒饱满、大小均匀、不含转基因、不含杂质的有机种子,并严格筛选、保障种子质量。
有机水稻种植地的选择十分重要。一要选择土壤环境、空气条件、地质水文等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的地块,即土壤环境好、排灌条件便利、空气质量佳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种植基地,以满足有机水稻的种植与生长需要;二要选择光照和积温条件好并且有自然隔离屏障的地块,同时避免周边有污染区和污染物等。
在选好种子后,要有效处理种子,并实施育苗技术。将种子进行清洗和浸种,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先晒种2-3 天,每天翻动3-4 次,筛选出劣质种子和其中的杂草等杂质。而后可用1%的石灰水浸泡种子,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或者在保证有机水稻种子干燥的前提下,用约60℃的温水进行浸种杀菌,时长约为10-15 分钟。捞出后立即用适量的冷水浸泡,使种子快速恢复至常温状态。之后便可做催芽处理,直至超过一半的种子破胸露白便可进行播种[1]。
有机水稻的播种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状况来定,通常在天气晴朗、温度平和适宜的时机下进行播种,以防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种子出芽率,以保障水稻品质。
通常在气温12℃以上、秧龄为30 天左右的状况下进行插秧,而种植密度和深浅应结合种植地的气候、土壤以及有机水稻的品种等来确定,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的同时保障秧苗出秧质量。秧苗移栽前,要对稻田进行合理灌溉,并适当翻动土壤,为秧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密植过程中,行株距尽量控制在11-25cm,不可过密,确保田间通风透光性良好,促进秧苗的健康成长。
播种结束后,在育秧时还应做好秧田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控温。根据有机水稻的生长特性合理控制温度,一般不可低于12℃,不可高于30℃,避免温度过低加大病害风险、过高加快养分流失并影响根系生长等,使之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并不断增加干物质积累,强健稻米秸秆,为有机水稻品质提供保障。同时,在育秧前,需注意浇透底水,确保土壤水分充足,而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水和浇水。
有机水稻对肥料的应用要求十分严格,为生产绿色天然稻米,不提倡使用化学肥料。因此,在开展田间管理工作时,要注意施用农家肥、生物菌有机肥来给水稻补给养分,并提高其抗性。如使用秸秆还田技术,将秋收后的秸秆、稻草等物质用机械粉碎,均匀撒播于稻田中,并用翻土机将之与土壤和肥料均匀混合,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在施肥时需避免出现肥料堆积现象,以防烧苗影响水稻产量。同时,依据当地气候、温度、水稻长势等状况确定施肥时间、施肥量和追肥次数等,以及时补充养分,促进秧苗生长。如可用有机微量元素和生物肥料进行叶面追肥。
根据有机水稻稻苗的生长周期和规律利用无污染的水源实施有效的灌溉技术,如单排单灌、排灌分离等方式,及时补给水分。幼穗期至抽穗前,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抽穗后浅水灌溉;返青前的水层约控制在5cm,返青后的水层约控制在2.5cm。
为免影响有机水稻的健康生长,在田间管理时还要注意及时有效除草。在插秧前,可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清除田间杂草,在即将播种前,可通过翻耕清除杂草。后续则可进行人工除草,严防使用化学除草剂。此外,在有机水稻成熟之际要预防出现倒伏情况,成熟后便可用收割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收割。
病虫害是影响有机水稻产量的一大重要因素,如低温状态下,有机水稻容易引发多种病害,如白化病、青枯病等。对此,要采取科学手段加强防治。一要采取物理防治手段或微生物技术。如用色诱板和频振式杀虫灯防控稻飞虱、叶蝉等害虫,或投放害虫天敌的有益生物进行以虫治虫,或以菌治虫和治菌等。二要创新种植模式。如结合实际情况,实施 “稻田养鱼” 的模式,实现一水两用的同时,通过鱼消除稻田中的害虫、杂草,并增强土壤活力,并借助其分泌而出的粪便、身体黏液为秧苗增加养分,从而减少田间管护成本并提升有机水稻的质量和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要加强如栽培期等病虫害高发期的管控,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异状,以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2]。
有机水稻具有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种植户应熟练掌握其种植技术要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科学育苗和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在实现增收增产与优产的同时,发挥有机水稻的综合效益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