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 精品课程 建设之我见

2020-03-11 09:41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教材

【内容提要】老年大学的功能与价值是通过课程得以实现的。本文从老年大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与问题,对创建精品课程的认识与投入、师资与教材、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方面,提出加强老年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

老年大学的功能与价值是通过课程得以实现的。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是老年大学永恒的话题。老年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应注重教、学、为相结合,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达到优质资源共享成效。

老年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成效与问题

一、创建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2009年,福建省委原副书记、时任福建老年大学执行校长黄瑞霖在福建省老年大学年会上作出部署,在全省老年大学中“发挥优势,打造精品课程,强化办学特色”,制订福建省老年大学省级精品课程评审实施方案。2012年,全省16所学校首次评出23门省级精品课程。近几年,老年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已在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一些老年大学得到充分关注。无锡老年大学原副校长华学伦提出《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就如何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讨;由广州市校林元和校长、王友农校长主持的《中国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设计》,将精品课程建设列入评估指标体系。实践表明,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规范和改革创新。不少精品课程脱颖而出,对其他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正在凸显,并取得成功的经验。但就全国总体而言,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尚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精品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老年大学的教育教学水平,一些老年大学的领导非常关注已经成功申请省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将它作为一种荣誉、对外宣传的重要亮点。却忽略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以及已经建成的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情况。2.资金投入不到位。精品课程的教材编写、录像制作,以及师资队伍培训,都离不开资金支持,这方面的“欠账”直接影响精品课程的创建。3.缺乏动态跟踪评价。精品课程只能代表该课程过去期间的状态。一门课程即便是精品,但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发展,该课程也需要动态地向前滚动发展,而目前我们还缺少一个评价的动态机制。4.使用推广力度缺失。由于精品课程的申报与评审具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致使一些老年大学把相当一部分的精力投放在精品课程的评审上,忽视了精品课程的推广使用。

加强老年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构想

一、认识与投入

1.提高对精品课程的意义认识。老年大学精品课程是一项教学研究成果,不是面子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对于老年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有关人员成立专门机构,深入学校教学第一线,了解精品课程的申报情况,检查精品课程的建设进度和成效,研究解决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整合学校可利用的资源,制定相关政策,持续为课程的滚动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有必要在精品课程申报评审指标体系中加大领导重视的权重,把领导重视程度,转化为数字定量的分值。

2.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创建精品课程是性价比最高的投入,必须从学校总体经费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精品课程建设。以省级精品课程为例,建议引进第三方评审力量,商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持或参与评审工作,省级精品课程的成果应取得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参照对普通高校的做法,对评审通过的老年大学精品课程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在投入经费比例方面,建议学校主管部门投入60%,学校投入30%,院系投入10%的经费,专门用于精品课程的会议开支、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必须指出:一是要留足后期的更新维护费用;二是学校主管部门拨给精品课程的专项经费,按照通常惯例不得用于学校基建开支。

二、师资与教材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就各地创建实践而言,老年大学在创建精品课程过程中,名师效应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名师大多学识渊博,师德高尚,事业心强,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带头人。由于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兼职教师是当下老年大学师资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一方面,需要教师团队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名师个人优势,整体上推进精品课程的滚动发展;另一方面,在名师的光环下,注意克服“单兵作战”的思想与做法,杜绝由于教师的变动,削弱或中止精品课程建设进度。在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挖掘和传承保护方面的课程,尤其要防范此类现象的产生。

2.精品教材不仅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更是引领学员进行独立思考,以及课堂交流互动的知识载体。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好一定规模列入国家规划的精品课程教材,是广大老年教育工作者的夙愿。精品课程教材,作为知识与教学资源的载体,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第一,精品教材应具有针对性。教材是一门课程的总览,精品教材需要根据老年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及所面向学员的基础。第二,教材应具有实用性。教材的内容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符合学员学习的客观需求,特别是技能性很强的专业课教材,一定要实用、具体,不能泛泛而谈。例如摄影课程的教材,可编写一定分量的主题采风案例。第三,教材应具有创新性。教材要成为精品,关键在于创新,要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认真组织教材的内容,以创新的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开发建设独具特色的老年大学精品课程系列规划教材。

当下,高校老年大学在精品教材建设方面联动的步伐较快,普通高校工作委员会于2019年5月在北华大学召开会议,对各高校老年大学选送的精品教材和优秀教材进行了认真评选,对精品课程建设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鉴于省市老年大学均以兼职教师为主,建议运用省级老年大学协会这一有利条件,或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开展协作攻关,还可以会同高校第三年龄大学联盟的高校老年大学,注重发挥他们的学科与人才优势,编写全国老年大学国家系列规划教材。

三、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

老年大学想提升办学水平,必须在打造精品课程方面下大力气,逐步形成全国老年大学的“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不少学者认为,建设国家、省(市)、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是老年大学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统筹部署国家精品课程、整合地方省级精品课程、完善各校精品课程,实现国家精品课程学校化实施、省级精品课程综合化建设、学校精品课程特色化开发,这是老年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必将有力地提升老年大学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应更好地体现和把握老年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老年大学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在健全动态评价机制、加强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只要我们认真贯彻教、学、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就能较好地提高学员的素质与能力,进一步提升老年教育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精品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