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波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江苏 连云港)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静脉回心血量不能充分排出心脏,从而使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的疾病[1-3]。本文将结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详情见于下文。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与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50~70岁,平均(60.25±8.76)岁,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4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60~70岁,平均(65.32±5.09)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诊断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意识障碍以及其他严重全身系统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患者具体身体状况及症状特点,给予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口服,有急性发作表现时,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呋塞米注射液(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1500)起始20 mg静脉注射,必要时追加20 mg,直至出现满意疗效,对病情不缓解的患者予以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44)47.5 mg,11.875 mg起始给药,每1~2周逐渐增加至血液动力学平稳情况下,心率维持在55~65次/min,口服,1次/d,早晨服用。有急性心力衰竭表现时,按照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必要时减少剂量或停止该药,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纠正后,尽早从小剂量恢复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到服药剂量个体化。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随访时间均为半年。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状况,结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血量进行对比。
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生存质量,结合认知功能、身体功能、心理功能、整体功能评分进行对比,满分值为100,每项各占25分,评分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高。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于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mL)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L)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血量(L/min)对照组(n=44)治疗前 75.00±9.00 157.00±18.00 41.70±4.30 4.33±0.26治疗后 71.00±5.00 152.00±11.00 47.70±3.50 4.63±0.28观察组(n=44)治疗前 75.00±8.00 158.00±11.00 42.90±4.30 4.34±0.31治疗后 62.00±4.00 147.00±9.00 59.20±4.10 4.98±0.34
详见于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认知功能 身体功能 心理功能 整体功能对照组 44 11.2±4.1 13.7±4.1 12.2±4.8 12.3±4.6观察组 44 22.1±4.7 22.6±3.8 21.8±3.9 21.7±4.3 t 11.592 10.560 10.296 9.902 P 0.001 0.001 0.001 0.001
心力衰竭一般是心脏疾病发展的末期阶段,且临床绝大多数心力衰竭都是从左心室开始的,并集中表现为肺淤血或腔静脉淤血,一般临床会依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部位以及特性等对心力衰竭进行分类,常规会分为急性心力衰竭以及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一般是由于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从而导致的肺循环充血,并伴有急性肺淤血、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综合征。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能够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药物类型。肾上腺素受体一般均分布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一般有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三种类型。β1受体能够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受体则能够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β3受体则可以引起脂肪分解,这些效应均能够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4]。
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由于β-受体阻滞剂具有心血管保护效应,尤其是应用β1受体,通过有效拮抗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过度激活的神经体液因子,能够在抗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的恶性循环链中起到重要阻断作用。同时,β-受体阻滞剂是唯一能降低心脏性猝死而降低总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既能够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还可以延缓或逆转心肌重构,改善内源性心肌功能[5]。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患者具体身体状况给予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调整利尿剂以及强心剂的用量,控制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对照组采用呋塞米是一种袢利尿药,能够广泛应用于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通常会随着剂量的增大相应的药用范围也增大,还具有扩张血管作用,使回心血量减少,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不良反应可见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大剂量使用时,可能会发生低血压、休克以及低钾血表现。
本次实验当中,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主要成份为琥珀酸美托洛尔,一种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经由美托洛尔的治疗可减弱与生理和心理负荷有关的儿茶酚胺的作用,降低心率、心排出量及血压,在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能增加射血分数,减少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的容量,并减少患者的入院治疗次数,结合临床专项研究表明,长期应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总体症状得到改善[6]。
但在使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服药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从而避免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的现象,并且使用美托洛尔之后不能突然停药,应当逐步撤药,整个撤药过程一般要2周左右,在于其他药物合用时,也一定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严密监控。美托洛尔的不良反应状况较少,一般均有患者的服用剂量有关,主要有药物过量之后出现的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疲乏、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临床对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须在病情稳定后才能增加剂量,并增加对患者肾功能等的监测,以便及时施救[7]。
除此之外,临床对于心力衰竭的救治还会给予急性心衰竭的给氧治疗,静脉给予袢利尿剂、强心剂,病情仍不缓解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并可采用一些非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并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消除心力衰竭诱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纠正患者的贫血、电解质紊乱症状,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利尿剂等的用法用量,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8]。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生存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