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洁 新疆广播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了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之后,开始对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需要,而电视节目行业正是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性娱乐的,这也是其能够迅速发展的背景所在,本文的探讨主体在于分析电视节目编排的理念和策略。
电视节目安排的本质在于将已经完成录制的相关节目进行时间段上的合理安排,保证其在电视上进行播出的过程中都能找到最合适的时间,符合观众的需求,保证其娱乐效用的最大化。因此在编制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时间要素。电视传媒的特点在于同时包括影像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需要跟人们日常生活节奏相一致,是与人民生活的自然时间具有同步性的,而这种特征具体体现在电视节目上具有五个方面的特性:时代性、时尚性、时下性、时机性和时段性,不同的表现特性对于电视节目编排的时间、内容要求也是大不相同的。“时代性”本质上指电视节目的相关内容和发布形式都要紧紧跟随时代潮流;“时尚性”本质上是指电视节目在节目安排和内容选择上都需要对接当下时尚发展的前沿,跟随潮流取向进行编排;“时下性”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在电视节目中加入现实背景之下出现的新鲜事件和信息内容,最主要的领域还是选择老百姓所普遍关注的;“时机性”主要指的是播出时机。想要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播出时机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如何及时的选择出合适的时机就是进行电视节目编排所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时段性”指的是电视内容播出自然分出的一个个时间间隔和段落。同样的电视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时段进行播出是有着很大的说法的,一般而言播出时段与播出内容有着内在规律和联系,而电视节目编排的作用就在于将合适的内容置于合适的时间去播放,目的在于将电视节目播出的效果最大化。
(二)节目要素。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电视节目编排的重要性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视节目内容就不重要或者重要性低于节目编排。电视节目的内容才是保证播放效果的基础所在,如果电视节目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再怎么进行好的编排也起不到应有的播放效果,同时如果电视节目质量比较高的话,会为电视节目编排赢得更多的机会和方便,在竞争过程中会轻松地抢占到“制高点”,处于非常有利的“地形”,从而带来成功。
(三)观众要素。人心向背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对于电视节目编排而言,取得人心就是赢得观众的喜欢。无论选取什么样的电视节目编排,最终的结果都是为了得到观众的喜欢,这是电视编排成功与否放入最重要的标准所在。因此电视节目在编排过程中必须要以观众的喜好、时间点为基础,例如在编排中设置“悬疑性”,从而达到“可视性”的要求,进而实现“必视性”的目标。不同节目的不同内容以及观众的不同心理诉求都会对电视节目编排产生一定的影响。
电视节目编排在电视媒体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做好电视节目编排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上都是一个亟需思考和探索的命题。更重要的就是在具体的行动策略方面,我们要不断的总结之前的相关经验并结合电视节目编排本身的规律之上进行新的创新和发展,主要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缝隙编排”。在两个电视节目之间尽可能的减少广告的时间和广告的数量,这样能够保证观众的关注度一直在,不会因为广告的影响而让观众缺失继续关注的兴趣。
(二)“周边效应编排”。电视台在进行节目编排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强势的品牌节目、栏目或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带动那些在此节目播出前或播出后的其他节目、栏目,通过这种带动的方式产生一种“蝴蝶效应”,更好的提升电视节目的整体性收视率和收益。
(三)“素材增值”。在电视节目内容方面尽最大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路和方式去收集不同种类的节目素材,不断的进行加工和创新,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播出季”。我们了解到的美国电视剧都是采用“季”为单位来组织生产播出,这样的播出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能够减少电视剧市场的投资风险;二是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收视期待。这种播出方式可以从美国引进过来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本土化设计,例如CCTV-2和重庆卫视都曾针对暑假作了特殊的节目编排,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五)“求同存异”。通过对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和心理诉求的了解可知,其固有的收视习惯明确了我们在进行电视节目编排的过程中不能够天马行空、为所欲为。与此同时,电视节目编排的趋同化速度非常快,也非常容易,这些都决定了节目编排过程中遵循“求同存异策略”的必要性。这就需要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之前就明确上述发展理念,遵循规律,根据自身实际现状,实事求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对于绝大多数的电视媒体而言都是发展的首选。
结语:通过对当下社会发展现状的分析能够知道我国对于电视节目发展的要求在逐渐提升,需求也在不断的加大,需要在电视节目编排方面下更大的功夫。要始终明确电视节目安排的重要地位,明确其发展的理念以及需要进行变革进步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与收视效益。希望本文的浅显研究能够对之后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