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靓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 宁南,615400)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多在冠心病进展后所致心肌缺血性损伤加剧后导致此类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心律失常发生后患者冠心病临床症状可显著加剧,导致心肌损害进展,引发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现阶段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采取院内保守治疗方案。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次研究在经分析相关护理研究文献后,特选定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为研究变量,以10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
随机抽选本院收治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共104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抽选法原则分组后,对照组、观察组各52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5 例,年龄56~89 岁,平均年龄(72.53±4.59)岁,病程(2.08±0.54)年;观察组,男28 例,女24 例,年龄55~89 岁,平均年龄(72.09±4.52)岁,病程(2.11±0.52)年。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提示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均在确认研究细则后自愿加入,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原发性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即依据本院心内科护理实施规范予以患者院内专科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疾病知识干预:即在护理实施前先就患者病情进展知识进行详细说明、教育,使患者可在正确认识疾病风险性后树立正确治疗意识;(2)情绪干预:情绪干预实施即需在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进展情况后,依据患者情绪表现情况实施针对性情绪护理,缓解负面情绪,树立治疗正向思维。(3)治疗依从性干预:即在院内治疗期间依据患者治疗用药情况积极引导患者养成按时自主服药习惯,从而使其可在积极自主服药后,实现对自身病情的临床有效控制[1-2]。
数据差异性分析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如对比结果为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入院治疗3 日时,患者心率监测结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2 周后,患者心率指标较治疗3 日时显著下降,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3 日时均有明显提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心率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表1:心率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组别 时间 心率(次/min) SF-36 RP RE BP对照组 护理3 日 79.02±5.44 70.37±6.18 67.52±5.79 70.21±6.08护理2 周 68.35±3.98 80.31±5.48 78.93±5.82 78.85±5.92观察组 护理3 日 79.45±5.37 70.46±6.15 67.41±5.85 70.35±6.16护理2 周 61.05±3.57 86.98±5.37 83.95±6.02 83.68±6.45 t 后 - 9.8458 6.2689 4.3232 33.9783 P 后 - 0.0000 0.0000 0.0000 0.0001
观察组护理期间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度、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入院治疗3 日时,患者心率监测结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2 周后,患者心率指标较治疗3 日时显著下降,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3 日时均有明显提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护理满意度为98.08%、治疗依从度为100.00%,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实施,可在对患者疾病知识、情绪健康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有效干预后,积极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实施,可有效辅助药物控制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提升护理实施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预后风险,护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