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3-10 01:12孔嘉婧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转型

摘 要: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在煤矿—矿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陆续经历了萌芽、快速发展、预转型和转型时期。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历程,提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矿城分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成为城市转型的阻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历程

通常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定义为:因煤炭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且煤炭产业在工业中处于主导产业地位的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

1.1 形成时期(1840—1949年)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主要受战争的影响以及我国工业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各国相继取得在中国开办煤矿的权力。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地政府陆续接管了原外资独营或合营的煤矿,由于长期受到战争的破坏,煤矿规模都很小,大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1.2 恢复发展时期(1949—1978年)

1949年燃料工业部正式成立,领导全国煤炭工业的生产建设,这一时期恢复、扩建、改建和新建的许多煤矿和矿区后来都发展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从城市数量上看,从1949年到1978年,在增加的城市中,煤炭资源型城市约占四分之一,这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有关。

1.3 煤炭资源型城市预转型时期(1978—2000年)

改革开放以后,各方面建设迅速兴起,煤炭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许多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而另一方面,我国城市从生产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转变,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一些煤炭资源型城市开始走向衰落。在这一发展时期内,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城市整体增长数量中的比重明显下降。

1.4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期(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城市发展的理念发生改变,更加关注人文、社会、环境和宜居。从2001年国务院正式确定阜新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始,国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且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数量上不再有明显的增加。

2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城市发展理念的进步,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已进入转型时期,但多年以煤炭产业为根本的发展模式使城市转型面临困境,衍生出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

2.1矿产资源依赖下的产业结构失衡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支撑着各行业的建设和发展,追求煤炭产量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从而形成了煤炭产业单核发展,一支独大的局面。本文选取我国东中西部12座煤炭資源型城市进行分析,发现近十年各城市第二产业占比普遍在50%以上,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

2.2生产为先的城市功能单一

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往往缘矿而建,以矿兴市,“先生产、后生活”的观念贯穿城市发展之中,这种特征使城市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煤炭生产和煤矿建设之中,往往造成的是煤炭资源的快速枯竭以及城市其他功能的落后。

2.3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下的矿城分离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一些矿区因城市发展的需求被包围在城市主城区内,形成“城市中的矿区”, 由于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在资源开发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存在着“大企业、小政府”的现象,城市管理有以行政为主体的城市政治圈和以矿山企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圈两个主体,造成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低、政府与矿企缺乏沟通等问题。

2.4重经济轻生态导致的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煤炭开采活动造成土地塌陷、空气质量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等问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加突出。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上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数量上已没有明显的增减,在空间布局上也已基本稳定。目前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正面临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应当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下文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对于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3.1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城市功能回归

煤炭资源型城市兼具着煤炭生产基地和城市的双重含义,因此在发展导向上也应当由这两个部分入手。应将城市发展中被忽视的人文和社会因素,重构于资源型城市功能开发之中,使资源型城市不仅具有产业基地的功能,更成为一个宜居城市。在发展煤炭工业的同时,还要加强城市其他功能的建设,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生态绿化等方面,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使煤炭资源型城市回归城市本质。

3.2 城市规划引导下的矿城协同发展

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大多已进入转型阶段,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任务更加紧迫,而以往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构建开放型合作体制,通过城市规划,打破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促进土地、空间、资源等方面的融合,实现城市与矿区的资源共享,合作发展。

3.3 城市双修引导下的城市升级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的重要发展战略。一方面,以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实现生态修复,加强城市的绿道、湿地、园林等的建设。另一方面,城于通过对城市中社会问题的织补改善进行城市修补,提高城市品质,这需要对城市内的废旧工业厂房进行再利用研究,对以往工业生产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棕地进行生态恢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等。

4 结语

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它们对我国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的加速,煤炭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煤炭资源型城市开始逐渐面临转型。对于它们而言,应通过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促进产业转型,并通过城市双修、生态重塑等措施,使城市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加强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完善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重归城市本质。

参考文献:

[1]徐旭.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J].奋斗,2020(17):35-36.

[2]于孟林. 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需综合施策[N]. 中国能源报,2020-06-22(015).

[3]王悦.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困境及突破路径分析——以阜新市为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0,40(06):8-11.

作者简介:

孔嘉婧,女(1996.5-)浙江人,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092)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