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依托我校“1+X”试点建设和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研究“互联网+”背景下“1+X”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分析“互联网+”、“1+X”证书制度内涵,并基于二者在人才培养方面隐含的质量、标准、开放、融合的价值取向和耦合逻辑,构建“互联网+”背景下“1+X”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框架,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有效落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1+X;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互联网+;技能证书
1.引言
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为研究对象,以教育部“1+X”职业技能证书试点为契机,基于开放融合的理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有效融入,探求“互联网+”背景下“1+X”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新框架、新方略,建设“1+X”证书制度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加快培养复合型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从现有的研究实践来看,面对高质量发展及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等新理念新要求,“互联网+”之于复合型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尚未被有效释放。
3.主要研究内容
3.1建立课程和企业认证模式
信息工程学院和国信蓝桥、华为公司合作,把企业原来面向在职工程师的认证结合到信息工程学院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专业与课程,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可以达到课程研发和证书标准共生共长的目的。再者,伴随产业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蓝桥认证、华为认证标准的优化升级,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也一并更新且反哺认证体系,实现课程优化升级以及证书优化的共生共长。
3.2建立分段、分级与分岗进阶课程体系
首先,分段,就是把培养过程分成蓝桥、华为平台课程1到2学期,分岗位开展专业基础课程3学期,分岗位开展认证课程4到5学期这几个阶段。其次,分级,就是把培养要求根据认证层次,从低级认证到高级认证。最后,分岗位,就是将蓝桥和华为认证分成各种类别,如Web前端、云安全、大数据等,在各个方向类别研发出分级阶梯课程。
3.3促进产教结合与校企协作培育人才的制度
通过蓝橋认证、华为认证等,对“1+X”制度设计带来了启示,打破了产教结合的制度瓶颈,构成了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制度。课证共长教育成果将高水平人才培养作为关键点,紧抓课程和企业认证,促使人才供给需求互通有无,进而实现产教有机结合、信息工程学院和企业共同合作培养人才的效果。
4.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1探索“互联网+”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融合
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需要,引领人才培养关键要素的整合优化,加快复合型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努力形成新的教育生态系统。发展“互联网+”教育或者面向“互联网+”发展需要培养更具社会适应性的人才,在本质上就是要积极探索复合型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4.2探索“1+X”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通
本文探索X证书的培训过程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探索“书证融通”机制,着力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快“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4.3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及复合型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一是质量为本。这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的桥连器和职业院校发展的生命线。二是标准先行。“职教20条”明确将标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应更加强调标准化建设。三是开放共享。将1+X证书制度向外部社会开放,扩大优质职业教育供给渠道。四是融合互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与岗位技能标准等融为一体,最终促成信息工程学院与行业企业之间结成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5.形成特色
5.1以智慧教育方向为支撑提高职教育人能效
首先,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辅助学习、个性化学习模式、大数据精准评价等提高职业教育“互联网+”背景下“1+X”培养培训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推动教学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精准管理。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深度应用,变革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从经验式粗放化走向科学性精准化,建立智慧教育治理模式。第三,依靠“大智移云”等信息技术素养,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1+X”体系下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有效融合的重要工具,筑牢复合型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和基础支撑。
5.2以目标融合互嵌为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确定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维度。按照“1”与“X”有效融合的逻辑,打破专业壁垒,建立专业群,实施调整专业目录和课程体系,实现跨专业的交叉融合。其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及其核心内容设计。推进“1+X”教育教学改革,采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第三,创新“互联网+”背景下“1+X”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可以在现有专业基础上获得更多体现专业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有价值的技能等级证书,使其增加未来就业和职业选择的机会。
5.3以多元互动协同为思路创新产教融合机制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运作理念,深化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主动走出校园与社会融合发展、与产业发展协调互动,促进各类相关要素向网络化发展,创造性地打造相互依赖、共同演进的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和技术技能积累网络,吸引行业企业、评价组织等社会多元力量与信息工程学院一起推进教学改革。
5.4以动态评价管理为手段构筑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建设并落实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面向“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结构所发生的系统性变化,形成一个自我调整、自我完善、高度智能化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其次,建立动态调整认证机制。严格人才培养质量和技能等级证书等级标准,建立规范的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
6.结束语
本文研究“互联网+”背景下“1+X”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以“1+X”职业技能证书试点为契机,创新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厘清“互联网+”、“1”、“X”等主要因素之间关系逻辑的基础上,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而构建的以“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真正的复合型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28):42-46.
[2] 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4.
[3] 何志红,孙二华.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0(05):151-152.
[4] 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7):21—26.
[5] 刘炜杰.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9(7):47—53.
作者简介:
龙小宏(1976-),男,汉,四川泸州,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