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随着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高校教师教学道德问题颇受关注。教师教学道德规范程度,直接影响了其职业行为和教学质量。本文对高校教师教学道德规范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道德;规范
道德是群体对群体内行为的衡量标准,高校教师教学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加强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规范建设,既是新时代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每名教师自我完善的必然选择。教学道德规范化的提升,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打造优良校风学风,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一、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培养和教育学生是高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核心职责之一。然而现今的高校却普遍存在一种状况,大量教师承担着教学、党务、行政等多重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兢兢业业,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工作不负责、缺乏责任心,没有坚守教学道德,导致教学水平、师生关系较差,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
(一)责任心不强,缺乏奉献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教师把与学校、学生的关系看成商业关系,认为教学只是谋生手段,与学校是聘用与被聘用的“合同”关系,师生关系好坏无关报酬且不好考核,属于额外劳动,不愿意花精力与学生沟通,出现只授课不育人的现象。即便在授课中,也不能做到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授课内容随心所欲,甚至发表、传递不正确的观点,影响学生价值判断。
(二)教学思想陈旧,专业水平不高
有的教师缺乏学习,不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状况仍然存在。他们片面的认为仅需要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不仔细钻研授课内容,教学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一些被国际淘汰的观点、知识和技术仍然被传播;对于国内外前沿的、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与技术传播的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程设计和人才个性化培养上僵化与封闭,过于注重学科的完整性而忽视学科与学科的结合,把学科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割裂开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发展。
(三)师生关系疏远,缺乏爱的教育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条件。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學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显著增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部分教师思想消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模糊,在教学中不遵守教育道德,自由散漫,不按时上课、不管理纪律、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索礼索物等。有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热爱,课堂上侧重教学而忽略了解关爱学生,在学生寻求帮助时也只能通过手机中的社交软件联系教师。这些缺乏对学生关心呵护、漠视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规范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导致师生关系疏远恶化。
二、规范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的有效途径
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当前高校教学道德规范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学生成人成才、高校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都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寻求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进和完善。
(一) 树立高校教师责任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进步成长的导师,深远影响着个人和社会发展。高校教师只有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看到自身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才能增进教育道德责任意识,提升职业认同感,进而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高校教师也只有遵守教育道德规范,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有效培养人,在教学中把教育和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高校党委要经常性的开展弘扬优良校风、学风、家风教育,选树一批道德模范典型人物,以鲜活的案例鼓舞人;在党员教师中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励党员教师勇担当、善作为,主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高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严谨教学,做好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充分习得知识和本领;同时要以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行为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最大程度的发挥高校教师的示范作用。
(二)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与水平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要给学生丰富的、有用的科学知识,自身必须具备真才实学。对高校而言,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精深广博的知识。在新时代,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待和标准更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知识水平,精通本专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进行教学道德规范建设,就必须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与水平。在具体教学中,高校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知识修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精通所教的学科并能进行独立研究;掌握广博的多学科知识,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智力;更新知识和观念,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信息,不断学习、探索、发现,激发学生创造力。同时,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包括认真实施教学工作,精心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及时检查教学效果;掌握教学艺术,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运用教育理论和方法,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情感交融和熏陶,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增长才干;进行教学反思,批判看待自身教学活动,注重从学生和同事的评价中找寻不足,主动对教学行为修正、纠偏和完善。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考评
高校党委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根据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执行力度,将教学道德摆在教师培养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严格高校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对新入职教师突出思想政治状况的审查;强化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搭建师德教育平台,挖掘高校特色师德师风,形成教育品牌。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细化并完善具体考核指标,将教学道德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将考评结果纳入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制定教学道德负面清单,建立高校教师个人教育诚信档案,畅通师德失范行为投诉举报通道,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进行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提升教学道德规范化水平,利用道德调节手段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办学治校水平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7,(06):65-104.
[2]李佳丽.高校教师教学道德规范问题的研究[J].智库理论,2019,(40):162、165.
[3]崔文艳,宋志英.结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教育研究,2015,(05):128.
作者简介:
陈雪峰(1988-),女,汉族,湖北宜昌人,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教育。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随州 4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