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笛 罗敏
摘 要:花木兰的故事源自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辞》,叙述了爱国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加深,花木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文化内涵。2020年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真人版电影Mulan,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主流意识出发,通过对比不同视域下花木兰的形象内涵, 探讨了中西方文化视域下花木兰形象差异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花木兰;主流意识;精神内核;女性主义;个人英雄主义
一、导语
花木兰的故事源自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辞》,它以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讲述了爱国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忠勇孝义的儒家精神内涵。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随之而来的文化交融、碰撞和融合,花木兰形象也经历了多次的改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精神内核。从东方集体主义到西方个人英雄主义,从传统忠孝伦理到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2020年迪士尼呈现的电影Mulan诠释了一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为花木兰这一传统形象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中国传统主流意识下的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思想里,人的成功源于后天的磨砺。中国传统故事中的主人公总是在经历坎坷和磨难后才能功德圆满,有一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感觉。《木兰辞》中描述的花木兰也要经过如此的“套路”——逐渐年迈的父亲上战场,面临的就是绝对的死亡,自己上战场也许还存有一线生机,在这样无法选择的情况下,木兰只能背水一战,代父从军。战争历时十年,这十年中经历的泪和血使得花木兰变得强大起来,最终和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
中国古代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忠勇孝义的精神内涵为社会主流意识,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传统观念也被人们代代相传。不同于西方的女性意识,基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森严的政治制度和传统观念,女子参军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北魏时期佛教空前发展,主张移风易俗和民族融合,虽然这时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仍要遵循体统。《木兰辞》中花木兰的女子身份归乡之后才揭晓,如果同迪士尼电影Mulan中的情节一样,木兰在中途就暴露自己的女儿身,那她面临的就是被处死的结局。在诗中花木兰的身份在最后才被隐晦的提出,忠勇孝义的伦理纲常得以恪守和保全。
三、西方主流意识下的精神内核
迪士尼作为美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其所刻画的花木兰形象有着明显的美国文化色彩。2020年迪士尼真人版电影Mulan,借助中国魏晋南北朝时的文化大背景,融合西方主流意识,塑造了一个自由独立的女英雄形象。
(1)“贵族出英雄”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的思想意识相对立,西方受传统贵族政治的影响大多认为“英雄自贵族出”。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贵族政治传统不断发生演变,由希腊精神到罗马美德再到中世纪时的贵族意识,西方社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贵族占据着社会的核心地位[1]。古列维奇曾概括说,在封建社会体系中,“最贫穷的骑土也比最富有的自由民的社会地位高。”[2] 这种潜移默化的贵族政治思想传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了文化领域。
就电影整体来看,迪士尼加入了“Phoenix”这一经典元素,赋予了花木兰不平凡的出身。凤凰在西方被称作“不死鸟”,最早由希腊诗人赫西奥德提出,认为其与太阳有着神圣的关系。迪士尼用这一经典元素强调了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而这一思想理念也不是首次在西方电影中出现。《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凤凰作为邓不利家族的图腾有着巨大的作用;《沉睡魔咒2》玛琳菲森作为最后的凤凰血脉有着巨大的神力。同样在电影Mulan中,凤凰也充当着花木兰“保护神”的角色,这些无一不体现了西方社会中的精神理念——“英雄从贵族出而非草根出”。
(2)个人英雄主义
与《木兰辞》中大篇幅着墨于集体的战斗场面和集体意识不同,电影Mulan更多渲染花木兰个人的关键性影响。影片中花木兰以一己之力引导军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挽救了王朝,向观众呈现了一个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
这种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风格与欧洲传统文化和美国本身移民国家的气质有关。根据胡泊[3]的观点,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扎根于英雄的土壤,长于美国的牛仔精神。16-17世纪,一些生活艰苦的农民、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移民北美,这也就有了美国的前身。英国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压迫使得这些美国的开拓者立意追求平等独立和个人自由,这种“理想”式的精神追求成为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萌发的土壤。工业革命后美国迅速成长,相继击败英国、西班牙等,逐渐获得了世界霸主地位。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向来认为自己是维护世界民主和自由的绝对力量,加之历史上古希腊文化对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深远影响,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理念不断根深蒂固。迪士尼影片中花木兰“孤胆英雄”的形象特点无疑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思想精髓的体现。
(3)追求自由的女性意识
在《木兰辞》的基础上,迪士尼在电影Mulan中增添了木兰相亲、以一己之力挽救王朝、与女巫的对立等戏剧化的处理效果,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的独立女性形象。
与1988年迪士尼改编的动画电影Mulan又有所不同的是,2020年真人版电影Mulan中增添了一个与花木兰对立的另一个女性形象——女巫。她有着同花木兰相似的人生经历,同样是具有超凡能力的女性,同样被族人所排斥,但不同的是女巫选择了叛逃,而花木兰选择了坚守。影片的最后迪士尼不仅反其道行之,让花木兰以女子的身份接受皇帝嘉奖,更展现了花木兰与女巫一段精彩的对手戏:花木兰的劝慰使女巫回心转意站到了正义的阵营。其中女巫有一句经典的台词:“Ive lived a life of exile. The more power I showed, the more I was crushed.”(我终生徙流,我展现的力量越大,遭受的压迫就有多重。)这些迪士尼风格式的经典刻画都突出展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早在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就兴起了女权主义的浪潮,极大改变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自由、平等主义和改良主义的理想由中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劳动者扩大至妇女,社会舆论强调妇女在民主共和国中的作用。进入20世纪后,年青一代的妇女热衷个体自由、自我实现,逐渐意识到父权制在各种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作用、影响,提倡女性应该加强自身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的权利和影响。[4]
美国这种觉醒壮大并延续至今的女性意识渗透进了各个领域,迪士尼电影作为美国文化一个代表性的宣传载体,改编的电影中女性的依附感大大缩小,给中国观众一个全新的文化体验。
四、结语
尽管《木兰辞》经历了多次改编,但其中蕴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仍然不会改变。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加深,文化输出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解读西方视角下重塑的中国文化形象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花木兰”必然不可能只是个例,我们需要成为文化交流的主动者,不断推动自身文化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①黄相怀. 论西方政治史中的贵族传统[J]. 学海, 2014(3):109-115.
②古列维奇:《中世纪文化范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 197页。
③胡泊.从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看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J].电影文学,2014(10):88.
④张立平. 当代美國女性主义思潮述评[J]. 美国研究, 1999(02):113-133.
作者简介:
吴小笛(2000-),女,湖北荆门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罗敏(1977— ),女,湖北洪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轻工大学校级创新训练项目“中西方文化比较下的花木兰形象研究——以《木兰辞》和电影《花木兰》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202010496035)。
(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4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