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春茜?范秀同
【摘要】在抗洪救灾中,省级党报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文章以《江西日报》为例,分析其在抗洪报道中的作用,即及时准确发出党媒声音,引导民众冷静应对洪水;发挥党报内容优势,推动防汛救灾报道入脑入心;重视党报版面设计,立体呈现防洪救灾情形,从而有效发挥了省级党报在抗洪救灾和舆论导向上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省级党报;抗洪报道;江西日报
【作者单位】秘春茜,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范秀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党史党建部。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4.013
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下,省级党报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突出重围,发挥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是省级党报近些年面对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灾害面前,省级党报更要充分发挥党报的作用,承担起省域范围内舆论引导的重任。
2020年7月,江西部分地区连降暴雨,多地出现汛情,《江西日报》主动作为,及时发声,充分运用报纸的各种表现形式,通过高质量的报道内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抗洪报道过程中表现十分出色,为主流媒体尤其是省级党报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及时准确发出党媒声音,引导民众冷静应对
面对洪涝灾害这种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媒体不能只看眼前,浅尝辄止,而要看到抗洪背后的正能量以及舆论、民心,通过深入持续报道,及时准确发出抗洪救灾信息,积极引导民众冷静应对灾害,科学参与抗洪救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这方面,《江西日报》以专业的党报水平做出了示范。
1.发挥专业性优势,回应社会关切
省级党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其新闻记者和编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面对新兴的媒体格局与激烈的媒体竞争,省级党报应当发挥专业性优势,打造具备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新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强化省级党报的核心竞争力。相较于新媒体而言,这种专业性是省级党报的优势所在,在抗洪报道中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防汛抗洪的特殊性,报道中会涉及不少专业术语,对民众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这就需要媒体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让民众及时了解汛情信息,对汛情带来的危险做出预判和应对。汛情期间,《江西日报》在抗洪救灾报道上以专业的视角回应社会的关切,以科学严谨的报道回应民众关注的焦点和疑问,既推出了《专家指导组前往预警區进行督导》等时效性报道,也推出了《景德镇:洪水无情 人间有爱》《德兴:群众被困 成功获救》等权威性报道,让读者对抗洪救灾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发挥权威性优势,遏制谣言传播
省级党报背靠省级党委政府,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多元化,新媒体对传统党报形成了巨大冲击,使其面临一系列发展难题。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党报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上的资源优势,以权威性和公信力取胜,在嘈杂的网络舆论场中成为引导舆论的“定海神针”。尤其是灾难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言,省级党报的权威性优势此时显得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江西日报》做出了较好的表率。2020年7月8日晚,江西省水文局升级发布洪水红色预警,这对省内民众来说无疑是重大新闻,对安排好次日工作和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7月9日出版的《江西日报》立即推出专版报道,以“迎战汛情 守护家园”为主题,全面报道了汛情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第一时间将抗洪抢险的权威信息传递给民众,避免了因信息传递不及时可能出现的谣言传播。
3.注重新闻报道技巧,引导民众冷静应对
重大灾难性新闻能够体现媒体的应急报道水平,但需要媒体在遵循新闻报道原则的基础上注重新闻报道技巧。对台风、暴雨、洪水这类自然灾害来说,一般在到来之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都会提前根据气象预报和水情雨情分析召开会议,进行防御部署,做好顶层设计。媒体也应提前做好新闻策划,通过报道技巧引导民众冷静应对。
此次汛情期间,《江西日报》严把新闻报道导向关,通过系列报道很好地引导舆论。以“迎战汛情 守护家园”专版报道为例:一方面,构成专版的11篇新闻报道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抗洪救灾做了较为全面的报道和解读;另一方面,重视标题的凝练,通过标题展现抗洪救灾的氛围,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如《积极应战暴雨洪水》《人间有爱》等报道标题充满了正能量,既展示了抗洪抢险的场景,也体现了有关方面及时发现和化解险情的细致防汛工作,有助于避免群众对洪水和防汛救灾产生恐慌心理。
二、发挥党报内容优势,推动防汛救灾入脑入心
防汛救灾报道对凝心聚力、稳定民心、引导舆论、激发参与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报道不仅要入眼入耳,还要入脑入心,让民众真正受到影响,起到心理和行为上的导向作用。媒体既要全面报道抗洪抢险一线新闻,也要致力于内容质量提升,才能让读者愿意去看,从而真正发挥引导作用。
1.推出专版报道,聚焦防汛救灾议题
专版专刊报道是纸媒独有的报道方式,也是党媒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每当遇到重大事件,党报常用的方法就是制作专版专刊进行集中报道。但是办好专版专利,不仅需要注重内容的新闻性、专业性,还要讲究服务性与艺术性,不能只停留在报道的多而杂上面。这就需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重视新闻策划,使专版内容成体系、多角度,覆盖事件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聚焦同一主题,通过逻辑联系把不同文章关联起来,从而实现报道的预期目标。
为了全面立体地报道抗洪救灾新闻,《江西日报》先后推出多期“迎战汛情 守护家园”专版,共计50多篇抗洪救灾报道,通过不同文章的组合报道聚焦防汛救灾议题。如7月9日推出的专版报道包括《高安:防汛一线 党旗飘扬》《景德镇:洪水无情 人间有爱》《德兴:群众被困 成功获救》《奉新:挨家巡查 转移群众》等系列文章,集中对省内各地的防汛抗洪进行报道,体现了全省积极参与抗洪救灾的精神状态,内容也更入脑入心。
2.呈现新闻现场,宣传抗洪一线事迹
在抗洪救灾行动中,现场报道最能激起读者共鸣,起到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为了让新闻报道更加入脑入心,有必要通过报道呈现新闻现场,用抗洪救灾一线的事迹感染读者。然而,纸媒对现场的呈现往往只能通过图文形式,不具备视频媒体的优势,因此必须在报道视角、文字叙述上下功夫,通过文字烘托气氛,凸显细节,引人深思。因此,只要在图文上处理得当,就可以起到较好的新闻现场呈现作用。
在这方面,《江西日报》充分发挥文字叙述的优势,通过生动形象且富有现场感的文字,呈现抗洪一线的现场故事。如7月10日报道的《凌晨号角响》一文,用现场语言“我们再来一次!1、2、3,1、2、3……”描绘靖安县香田乡白鹭村黄龙水河道的抢险工作,一场持续5个半小时的成功抢险行动在这种叙述中得到逼真的呈现。又如《风雨中筑起“迷彩堤坝”》一文,不仅在标题中使用“迷彩堤坝”框定了抢险现场,而且在报道中详细描述了防汛救灾一线的情形。在文字叙事的基础上搭配现场图片,能够使读者在图文中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从而提升报纸的信息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3.讲述防汛故事,坚定民众防汛抗洪信心
与众多的灾害事件一样,如果舆论引导不到位,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还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发挥媒体的作用,坚定民众应对灾害的信心。
此次汛情期间,各大媒体用纷纷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报道,让防汛抗洪入脑入心,在坚定民众防汛抗洪信心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承担起舆论引导的责任。在各种报道形式中,讲故事是传统纸媒最擅长也是最有效的一种。为了做好抗洪报道,《江西日报》先后推出一系列故事化的报道,讲述各地如何在政府统一指挥下开展防汛抗洪工作。如7月14日的《青年突击队构筑防汛“青春堤坝”》一文,用生动的文字讲述在严峻的防汛形势面前,各地青年群体用实际行动构筑防汛抗洪“青春堤坝”的故事,让读者看后产生共鸣,更加坚信抗洪一定能取得胜利。这些报道都是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所得,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故事性,体现了省级党报的专业能力,在汛情面前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重视版面设计,立体呈现抗洪救灾情形
版面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好的版面设计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文字报道内容得到凸显,立体化呈现报道内容。《江西日报》通过图文搭配、版面设计、版面划分等方式,强化了对抗洪救灾的报道。
1.注重图文搭配,立体呈现防汛抗洪
传统纸媒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图文搭配报道模式,成为呈现新闻现场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图片可以直观展现新闻现场,给读者以视觉冲击;另一方面,文字报道可以用细腻的语言来弥补图片无法传达的情感。因此,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可以说是传统纸媒最为经典的立体化报道模式。但在灾害事件报道中,如果仅有文字報道,就无法满足读者会对灾害现场的好奇心理,而现场图片可以很好地满足读者对现场画面的需求。
此次汛情期间,《江西日报》在图文搭配上做足了文章,向读者很好地呈现了一幅幅、真实、立体的防洪救灾画面。如7月9日的专版报道,除了用11篇文字报道全面记录防汛抗洪的方方面面,还使用了两张图片呈现救灾情况和防汛巡查的画面:一张关于抗洪抢险,一张关于防汛巡查,前者是正在进行中的,后者是防患于未然的。两张图片的内容彼此配合,文字和图片的搭配,使整个抗洪报道显得更加立体全面。
2.重视版面设计,生动呈现抗洪救灾现场
版面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设计艺术,也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关于编排的学问,也是一种具有很强创新空间的技能。在纸媒报道中,视觉呈现方式和可供选择的元素非常有限,因此纸媒往往通过色彩、图案等方式对版面进行优化,或通过图文搭配、字体字号变化、版面布局等方式提高版面审美效果,以达到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目的。在抗洪救灾这种重要的新闻报道中,如何运用版面设计也是纸媒报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汛情报道中,《江西日报》充分运用各种版面元素,力图呈现最好的视觉效果,以提升报纸吸引力,起到助力抗洪报道的作用。如“迎战汛情 守护家园”专版报道背景图采用蓝色渐变模式,配上淡蓝色的雨滴图案,通过颜色与雨滴的设计使报纸版面变得生动形象,仿佛瞬间将读者拉到防汛救灾的现场,不仅提升了版面的冲击力,也丰富了报道的寓意。
3.巧用版面划分,便于读者阅读新闻
在新媒体的冲击和互联网思维驱动下,报纸版面如何融入互联网元素,吸引读者,满足读者需求,是纸媒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尽管报纸版面资源有限,但经过一定的设计和布局后可以使内容得到合理呈现,形成栏目、内容的互补效应,这也是纸媒融入互联网元素的重要途径。省级党报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省域媒体的门面担当,代表着一个省的媒体水平,自然要发挥应有的水平,使抗洪报道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在这方面,《江西日报》坚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在版面上做了系列创新。一方面,在抗洪报道专版的版序上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使用“双头条”模式使报纸的内容得到合理分割,方便读者选择和阅读;另一方面,在新闻报道之外,在专版的右边栏位置开辟出一个板块用于刊登防汛救灾时讯,便于读者查阅。这些做法都是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是读者导向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党报报道中的读者思维。正因如此,抗洪报道受到读者欢迎,有效传播了抗洪抢险的相关信息,强化了舆论引导作用。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虽然省级党报的传播力、影响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但是其所拥有的权威性、公信力是省域范围内其他媒体难以超越的。尤其是在灾害事件面前,民众更需要了解权威信息,因此,省级党报在灾害新闻报道中占有较大优势。
本文基于2020年7月的抗洪抢险背景,以《江西日报》为例,对省级党报在灾害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剖析。研究发现,发挥专业性、权威性以及在专题策划、版面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和运用,是省级党报进行灾害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报道方式,省级党报做出了与新媒体的比较优势,在关键时刻承担起了传播信息、稳定民心、鼓舞人心、引导舆论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刘竣. 省级党报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空间与优势[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132-135.
[2]李先明. 透过水情汛情看防汛抗洪采访报道——如何做准确、专业、易读的防汛抗洪报道[J]. 中国记者, 2016(9):12-15.
[3]曹梦南. 整合·理性·深度——看党报处理灾难事件报道如何扬长避短[J]. 中国地市报人,2014(10):33-34.
[4]赵建平. 防汛抗洪报道的实践与思考[J]. 传媒论坛,2019(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