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春
湖南三湘四水,地形复杂,灾害频发。改制转隶以来,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面向“全灾种”转向“大应急”,按照专业化、职业化标准,部署建设了8类13支省级消防救援专业队,航空救援大队便是其中一支。
政企联建航空救援
航空救援大队位于株洲市芦淞区湖南翔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简称翔为通航)基地,系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株洲市人民政府与翔为通航合作共建。走进基地,印有“航空消防救援”字样的直升机有序停放在停机区,机械师正在进行检修作业。
“航空救援大队现有6架救援直升机,编配救援、飞行、空管、地勤等作战分队共30人,配置了个人防护、应急通信、机载灭火、现场图传等装备器材。”湖南省株洲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兼航空救援大队副大队长邓江龙说。救援分队由株洲市消防救援支队内部选拔产生,翔为通航为飞行、空管和地勤分队选派飞行员、机械师及配套管理人员。
2017年,株洲市芦淞区政府采取政企联建的模式,与翔为通航建立了湖南省首个城区中心航空应急救援起降点,为航空救援队伍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017年9月,我们参与了株洲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的高空消防灭火救援演练,一致认为航空器在水域救援、山地救援、超高层建筑救援等领域有很大的优势,并着手探索打造一支‘空中119队伍。”翔为通航董事长欧德清说,随后,该公司就着手研发航空救援设备。
2018年6月,消防吊桶、伤员转运吊篮、机载水炮等装备基本完成研发、试验、定型,株洲市消防救援支队随即从全市300余名消防员中选拔航空救援队员。
“在最开始的试飞选拔中,大部分消防员在特定飞行中出现眩晕、呕吐的情况。在机上都无法适应,下机救人更无从谈起。我们从中选出了10名队员进入了后续的训练。”邓江龙说。
理论学习、高空索降、空中侦察、伤员转运……入选的10名消防员陆续与空管、飞行、地勤人员展开救援协同训练。双方采取资源共享、联合使用的方式,让飞行员和救援人员快速磨合,形成默契。通过训练,航空救援大队初步具备了在各种灾害条件下的救援能力。
2018年11月5日,经株洲市政府批准,株洲市航空救援大队正式成立,并以一场超高建筑灭火救援演练惊艳亮相。
“株洲市区一栋高层建筑突发火灾,火点距离地面超过100米,普通消防设备无法扑救,航空救援大队立即出动!”
接到指令后,考虑到火情特殊,航空救援大队“边飞边报备”。直升机满载800公斤混合灭火水剂,在起飞3分钟后到达“火灾”现场,成功救出“被困人员”。
株洲市消防救援支队参谋长兼航空救援大队大队长邹联盟介绍,国家在空域方面给予航空应急救援“绿色通道”,接到各类危机救援和医疗救援电话后,从申请时刻、航线到最后起飞,最短可在半小时内完成,紧急情况可以“边飞边报备”。
在株洲市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与翔为通航建立战略合作机制,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航空救援大队正式挂牌成立,可实现长株潭城区15分钟、长株潭全域1小时的航空应急救援响应。
第一次关乎队伍存亡的救援
自株洲市航空救援大队组建以来,航空救援大队先后参加了湖南省“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保誓师实战演练、湖南省危险化学品水陆空协同应急演练等,丰富了综合应急救援的手段。
“队伍一直都在反复训练和参加演练,虽然信心十足,但第一次出动救援时,内心还是十分忐忑的。”欧德清说。
今年7月9日,株洲市普降暴雨,江河水位猛涨。其中,醴陵市受灾最为严重,最大降雨量达413.8毫米,24个街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3.8万多,被困人口1.4万多人,当地已启动防汛一级响应。险情就是命令,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紧急调派航空救援大队前往救援。
“设备一切正常,可以起飞。”7月9日15时许,得知醴陵市嘉树乡玉茶村约350名人员被洪水困住,欧德清和航空救援大队2名飞行员、2名救援队员登机起飞,15分钟到达现场。经侦察,发现在一处被淹房屋的屋顶上有3名群众被困,他们随即飞近准备救援。
“屋顶不能降落,只能悬停空中救援。”拥有7年飞行经验的飞行员张杨一边与救援队员交流,一边小心操纵飞机,准备悬停。由于民房屋顶的瓦片容易被直升机带来的气流吹飞,他只能垂直下降慢慢靠近。
“这次救援冒了很大的风险,如若稍有不慎发生坠机事故,这支队伍是否还能继续存在,翔为通航是否还能经营都不好说。”欧德清说。
最终,救援队员按照平常训练的步骤,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并转移到安全地带。“第一次救援成功后,大家信心倍增,对投入到下一场救援充满热情。”救援队员李金弟说。
建立全省1小时空中救援圈
9月24日20时许,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杨桥镇荆竹村一山林突发大火,经当地群众及时扑救,于9月25日10时30分成功扑灭。然而,因过火区域风势较大,1小时后发生复燃,且火势迅速扩大。
按照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命令,9月26日6时许,航空救援大队派出1架直升机,搭载5名指战员前往支援。
“按照现场指挥部的安排,直升机升空进行侦察,将山上灭火救援力量分布、火情蔓延趋势、燃烧面积等一手信息实时上报,使指挥部对火场有了直观、全面的了解,让扑火方案更加科学合理。”邓江龙介绍,救援队于9月26日中午又增派1架直升机赶到现场,按照指挥部部署,寻找水源、侦察火情,制定空中灭火方案。9月27日清晨,救援队一架直升机使用消防吊桶,另一架使用机载水枪实施灭火作业。
“火势较大,地面灭火人员很难直接进行扑灭,只能等消防吊桶洒水灭火后,他们再扑打余火、清理烟点。除了吃饭和加油外,我们一整天都在不间断地进行吊桶灭火作业。”飞行员张杨说。由于水源离火场较远,每次往返需要10多分钟。救援队在离火场较近的地方找到一处水塘,能为使用机载水枪的直升机提供水源,但对飞行技术要求极高。
由于直升机不能离水塘太近,救援队便联系当地一辆消防车,从水塘抽水为机载水枪加水。这一做法提高了灭火效率,往返1次仅需要5分钟。“往返30余次灭火作业后,我们发现灭火效果不太理想,便联系国家电网衡阳分公司为水枪注入阻燃剂。”邓江龙说。
據了解,航空救援大队在此次任务中总飞行时间29小时,飞行85架次,洒水124桶,共扑灭30余处火点。
航空救援大队组建1年多以来,在训练、演练、救援的反复考验中,救援队员已从地面消防员转型为“水陆空”全能型的航空救援队员。
“搭借国家扶持东风,翔为通航下一步将配合省市有关部门,通过设置其他应急救援站点,建立湖南全省1小时救援圈。”欧德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