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同时,公共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比例也相应增加,并且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一大重要服务群体。笔者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老年人的特殊性,并结合当下公共图书馆的智能化发展在服务老年读者群体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更高效地服务老年读者群体的对策及改善服务措施,以期为公共图书馆解决老年读者群体服务问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
1引言
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根据笔者在公共图书馆读者工作的经验观察发现,老年读者比例逐年增高,并且由于绝大多数老年读者退休后不受工作時间限制,来公共图书馆时间自由灵活,甚至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体。由于老年读者年龄的增长不仅造成身体机能相对减弱,同时也因人生阅历的增加形成了自身固定的心理需求以及阅读偏好,因此,老年读者也成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大特殊群体,这也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特殊要求。
我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人群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照料与经济保障,同时也需要精神慰藉与自我实现[1]。本文以我国的老龄化社会以及倡导全民阅读为背景,分析老年读者的群体特殊性及阅读需求,并结合当下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工作实践,对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服务老年读者提出了相关的思考与探究,以期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提高老年读者的借阅满意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并推动全民阅读的风尚。
2公共图书馆关怀老年读者的原因分析
2.1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现状
改革开放后实行的计划生育倡导独生子女的政策,导致出生率下降,使我国过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同时,科技进步带来医疗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全社会的整体期望寿命延长,这也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一大重要原因。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及种种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科技进步问题,制度建设问题等,同时,庞大的老年群体也对社会的文化生活产生了影响。
目前国际上界定老龄社会的标志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所以,就年龄界定来讲,在我国这部分群体已经处于退休年龄人口范围内,是很容易被边缘化和贫困化的社会群体,因此,让老年人体面而尊严地生活,除物质要求之外,公共图书馆在丰富老年人群的文化精神世界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群的借阅体验,是当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2.2老年读者的特殊性
有着六十年风雨历程的老年人,不仅生理特点发生了变化,而且其心理特点、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同其他群体有明显不同,只有立足于老年读者本身,才能正确的认识老年群体、关心老年群体、服务老年群体。
就生理特点方面,学界普遍认为,人到了老年期,不仅身体各个机能减退,出现腿脚不灵、身体行动不。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之后,老年人的情绪与情感也发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失落感、孤独感、疑虑感、抑郁感便等现象,其感知觉也会出现普遍的退行性变化,老年人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敏锐度有所下降,感知外界所需的时间延长。在老年人的感知觉系统中,其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皮肤感觉等均发生了衰退和老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就心理特点方面,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一般就是脱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而赋闲在家,社会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子女们也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家庭类型、家庭关系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婚姻生活等诸多方面将会发生较大变化,老年独居家庭、空巢家庭也会大量涌现、恐惧感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消极悲观情绪和情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性格方面,老年人已经在生活及工作中历练了大半生,形成了自身固有的行为方式与思考方式,性格变得更为固执、刻板、冷漠、孤僻多疑乃至偏执。
就以上分析出的老年群体心理生理等特点的变化,使老年读者群体与其它读者群体有明显的不同,这些特点不仅是公共图书馆区别对待读者改善自身服务的基点所在,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难点重点所在。
2.3当前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对老年读者带来一定挑战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承担着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也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中改革升级,越来越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
数字网络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但相对于其他读者群体,老年读者仍是数字图书馆使用的弱势群体。很多老年读者无法运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对搜索工具生疏,检索技能差,并且根据笔者在公共图书馆的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发现,使用检索查询机的老年读者寥寥无几,甚至在使用过程中频频出错,并且大部分老年读者都是直接借阅自己爱好且熟悉区域的纸质文献资源,数字资源似乎与这部分群体无关。相对于屏幕上的电子文献,纸质文献更不易造成眼睛的酸痛疲劳,相对于视力减弱的老年读者群体阅读舒适性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读者形成了自己固定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比如说老年读者爱好的类似书法、绘画、集邮等艺术方面的资源呈现在纸质上才能更有韵味,也方便长时间地临摹、赏析。老年读者在这一点上相对于年轻读者更具有“精读”“深读”的潜质,这一特点恰好与当下社会的跟风阅读、快餐阅读、浅阅读、功利阅读的“空心化”读书方式形成鲜明对比,老年读者的这种阅读态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公共图书馆完善老年读者服务策略分析
3.1针对老年读者提高硬服务质量
3.1.1完善馆藏
精神慰藉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极其重要的生活需要。当前不少人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吃得饱穿得暖”的水平上,忽视了其精神慰藉需要,而公共图书馆无疑便是充实老年读者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
在精神生活消费方面,退休老年人大致可分为被动型精神生活消费和自主型精神生活消费,前者主要是听广播、看戏剧、看电影、看电视等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行为方式,而后者就是指老年人主动的去充实自身的精神生活,如去图书馆有目的地看书看报等,因此,公共图书馆面对如此庞大的读者群体,自身的馆藏资源以及馆藏结构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老年读者多数人一般不再进行生产性劳动,而且他们本身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技术知识和科学知识,因此他们对这方面的书刊消费需求量不大,而对医学、健康养生、文学和富有趣味性的书刊的需求量很大,以便充实和利用闲暇时间。老年人通过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和刊物,不仅可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排除忧虑,增添乐趣,还能自我保健,延年益寿,使生活过得快乐充实而又有意义。综上,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老年读者群体的借阅量及借阅范围改善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老年读者来有所借、来有所阅。
3.1.2完善配套设施
前面我们讲到,现在的公共图书馆越来越智能化、数字化,图书馆在从传统向现代信息化改革升级的过程中应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系统与设备。由于图書馆用户是主观性与差异性较强的群体,尤其是对老年读者群体而言,对新兴设备与检索工具的学习适应能力较差、接受度较低,而适应能力越差、接受度越低的用户熟练使用图书馆搜索工具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相对于年轻读者,老年读者的“浏览技能”与“检索技能”不仅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同时也对自身获取所需资源造成了阻碍。公共图书馆可以在检索设备首页展示设备使用说明,明晰各个板块的信息导航,也可增设设备的语音服务、调节字体大小等功能以方便老年读者群体。相对于数字阅读,老年读者更倾向于纸质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沉思,可以反复的研读思考,纸质文献更符合老年人的阅读习惯,眼睛不易酸痛疲劳,舒适性也较高[8],大多数老年读者并不需要在电子文献上搜索急需的信息,他们更需要的是仔细的品读。所以公共图书馆在向数字化快速迈进的过程中也应兼顾纸质资源的更新换代,保证纸质资源的生命力与馆藏资源的新颖性,充实信息资源库。
硬环境的改善还应考虑基础设施方面,老年读者群体有其生理上的特殊性,比如视听障碍,腿脚行动不便等,所以公共图书馆可以常备一些老花镜、拐杖等以备不时之需,同时阅览区的采光、阅览座椅的舒适度以及卫生间饮水间的标识等都要考虑到老年读者,以方便老年读者借阅。
3.2针对老年读者提高软服务质量
3.2.1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图书馆员是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核心力量。馆员的能力与素养从根本上决定着服务的水平和成效。馆员队伍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也是图书馆建设面临的大问题。
由于老年读者相对年轻读者形成了更加固定的思维方式、说话方式与处事方式,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较慢,情感脆弱,情绪极易波动,如有些老年读者在遇到问题解决不妥时情绪更易激动,说话更易夹带脏话口头语,更有一部分老年读者是因退休在家无事可做,来图书馆读书看报更是一种生活休闲方式,相对年轻读者来公共图书馆的目的性没那么强,极易对图书馆的服务及管理不满,很大一部分的读者投诉是来自于老年读者群体。鉴于老年读者年龄、身体状况、情绪的特殊性,图书馆员如何回应老年读者的情感情绪也是公共图书馆软环境建设的重要话题。当前的智慧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资料专业知识潜心学术研究,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文化沟通能力。图书馆员不仅要树立耐心细心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面对老年读者情绪激动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方法,对待老年读者态度平和,语气平缓,同时也应当具备图书馆员应有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如当遇到老年读者不会使用借还系统或是搜索工具时,不应坐视不管,而应主动帮老年读者解决问题。总之,尤其是针对老年读者,图书馆员更应做到全神贯注地倾听问题,心平气和地沟通问题,对未解决的问题诚心诚意地致歉,引导积极情感的产生,降低消极情感的产生概率。服务是相对的,当我们认真解决了老年读者的问题后,也会提升自己的工作满意度,自身的价值也会得到提升,在工作岗位上便会更有动力更加上进。
3.2.2针对老年读者完善政策机制
公共图书馆的有序运转有赖于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有章可循才能带来管理上的规范。政策机制一旦成立便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普适性,但从另一方面讲,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行业中的公共图书馆,面对几乎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的社会群体,政策机制不仅要有一定的普适性,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例如对于普适性的图书期刊借阅区,笔者认为也应在现实的管理中人性化地做出一定的调整。例如一部分老年读者因有一定的视听障碍在接打电话的过程中声音较高,让人误以为是大声喧哗,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员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并善意提醒,而不应用强制性的方式去阻止,也可通过向老年读者群体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这部分群体对图书馆的服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针对性地改善我们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3.2.3积极主动开展老年读者活动
公共图书馆不应该只是一座矗立在原地一动不动的建筑,也不应该只是馆门打开、网站开通、馆员值守的场所,公共图书馆应当将自身输血式服务转变为造血式服务,积极主动地寻求服务新内容。老年读者群体虽然身体上活力减弱,但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却一直孜孜不倦,满足这部分群体的需求,公共图书馆还应该适度地开展一些老年读者文化活动,让老年读者行动上动起来,思维上活跃起来。例如可以开展一些老年读者沙龙,提供一定的场地,让老年读者之间畅所欲言的交流阅读体验,也可针对老年读者开展一定主题下的知识竞赛,也可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在馆内开展书法字画展等,让老年读者展示自己的成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户外文化活动中。
4结语
老龄化社会状况已经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社会现实,面对老龄化社会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除了物质上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也要在精神上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公共图书馆对待老年读者群体要在软服务与硬服务上双管齐下,这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更能造福广大的老年读者群体,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契合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的理念,是我们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建立书香社会的一大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明,朱爱华,徐成华.城市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10.
[2]齐玲.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动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6):3-5.
[3]人口老龄化[EB/OL].https://baike.so.com/doc/206568-218477.html.
[4]熊莉君,张福阳,张灿.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领域的传播功能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2016(02):88-99.
[5]杨敏文.老年读者使用互联网状况的调查及分析——以浙江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01):126-128.
[6]李敏.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调研报告[EB/OL].http://www.docin.com/p-2046897956.html.
[7]周广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影响[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57-159.
[8]刘鸿娟.浅议青少年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选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0):121-122.
作者简介
支英浩(1990—),女,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理馆员,工作单位: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