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储怡 於凤婉
2006年5月15日,我国颁布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简称“特岗计划”。“特岗计划”的实施范围主要是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旨在提高教育落后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全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依然令人担忧,教师专业素质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不足,也导致了农村地区教育出现经费短缺、资源配置不当等问题,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进而出现合格的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的现状,这也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日益陷入了贫困状态,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特岗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特岗教师的专业知识匮乏
广义上,教师专业知识可以简要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学及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二是具体学科专业知识。我国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以来,由于特岗教师准入制度的宽松,大量非师范生走向教师岗位,加上中西部师资匮乏,很多特岗教师担任多个科目的教学工作。学非所教现象非常普遍,相当一部分特岗教师缺乏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弥补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但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校内培训偏少且针对性较差的问题,许多教师对培训敷衍了事,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力也明显不够,虽有职前培训,但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国家级、省部级大型教师培训项目很难有农村特岗教师的指标。这些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名额大多被市级、县级的优秀学校、示范性学校所垄断,结果极可能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马太效应”,即优质的教师资源形成集群现象,阻碍农村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知识能力提升。伴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村家长整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家长对农村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特岗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及自身的专业素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文化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特岗教师专业意识淡薄现象严重
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对其自身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教师正确的专业意识对其专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如果教师自我专业意识的定位出现偏差就会直接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首先,许多特岗教师仅仅把教学作为一门职业而非一项事业,缺乏专业进取精神,导致特岗教师专业意识淡薄现象严重。其次,特岗教师由于任教于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政府对其没有相应完备的考核和评估标准,使特岗教师职业处于一个“舒缓地带”,并没有激发其忧患意识。忧患意识的缺乏也是导致教师专业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再次,教师的经济地位影响特岗教师的专业意识,这些都使得许多特岗教师的自我专业意识的觉醒严重受阻。
(三)特岗教师专业反思能力较低
由于农村及偏远地区教师比较缺乏,特岗教师供不应求,学非所教矛盾突出,很多特岗教师一人担任多门科目的教学任务,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提升专业水平。由于农村地区学习资源缺乏,特岗教师很难有通过自主学习等手段来提升自我的机会。由于缺乏很好地教学交流平台,很多特岗教师只能闭目塞听,只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自我反思的空间受到压缩,反思教学难以落到实处。另外由于特岗教师缺乏良好的专业理想,少有人制定专业规划,职业发展意识淡薄,这也是特岗教师反思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解决对策
(一)丰富特岗教师专业知识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专业发展活动,同样,专业发展活动也应是教师专业知识提升的一个重要渠道,例如专题讲座、课程研讨、学术报告等专业活动对教师的学科知识的增进都有直接作用,教师在观摩他人教学过程中,所受影响是颇为深远的,在特岗教师寻求自身专业知识与教学知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举行各种教研活动。其次,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应该大力加强图书馆资料建设,为特岗教师提供获得专业知识的渠道,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贫困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学校购进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图书及数字期刊,学校应尽力为特岗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及学习空間。
(二)唤醒特岗教师的专业意识
教师不能够故步自封,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地带,利用各种渠道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唤醒专业意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以一种合适个体教师的方式来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特岗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唤醒自身的专业意识是关键,这也是因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其决定因素是自我学习,所以,特岗教师只有自觉主动的追寻主体价值与人生意义,才能够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提高特岗教师专业反思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过程,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未必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可以坚持写三年反思就可成为名师。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一个教师从新手到熟手再到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不断对自我教学进行解构和建构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水准不断提升的过程。政府也应该给特岗教师更多的物力支持和人力支持,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进行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新科.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
[3]杨连山,田福安.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刘鹏(1996—),男,汉族,安徽省六安市人,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9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储怡(1998—),女,汉族,云南省昆明市人,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於凤婉(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市人,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20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