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摘 要:笔者在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多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以具体的案例表述了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一些常见不良心理表现,主要指:过强的优越感和自负、自私和虚荣、耐挫能力差、成就焦虑感等四个方面,并就这些不良心理表现的成因、危害及矫正教育对策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学优生;不良心理;分析;对策
一、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优秀生是指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稳定的心理品质、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他们是班级、年级的领头雁,中坚力量。而本文所指的学优生特指学习能力较强、学业成绩在班级、年级中相对优秀的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优秀生必然是学优生,但学优生不一定就是优秀生。学习优秀仅仅是优秀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优秀生集合是学优生集合的子集。选取本课题的若干理由:
1.学优生在班级内影响力更大。学优生往往是班级中各门学科学习的带头人,是班级、年级、乃至学校的面子和形象,也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好这部分学生,让他们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生,成为班级中其他孩子全面领头雁,树立示范性榜样,影响和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他们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会对整个班级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更长远的目光来看,或许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2.学优生心理问题更为隐性和复杂。学习被关注多。学习优秀的光环,总是会产生“晕轮效应”学优生更被关心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就是优秀生”成为流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种观点在教师和学生家长中市场很大,评判学生好坏常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时按成绩排名等。这种导向掩盖了学优生存在的一些不良心理表现,同时也助长了学优生身上一些不良心理倾向的滋生和蔓延。内心被关注少。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往往把行为习惯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为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而对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关心学习多,却很少关注他们的内心及心理,缺少与之深层次的沟通。这样常常使得一些学优生的不良心理问题的苗头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
3.学优生优良心理品质养成被忽视。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学优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的是一种“暖箱式”的教育和爱护,教师宠,学生让,家长更是百倍呵护,而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往往被忽视,久而久之,学优生在心理上主要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无论是出于对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和谐发展的长线需要,还是对建立良好班风的短线需求,加强对学优生的管理教育,是值得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和积极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谈谈小学学优生的常见不良心理表现及其教育对策。
二、小学学优生的典型不良心理表现及教育对策
在多种外因和内因的影响喝作用下,小学高年级的学优生主要形成以下这些不良心理表现:
(一)过份的优越感和自负感及其教育对策
【案例1】小繁不仅人长的漂亮而且学习成绩优异,一直担任班长职务。 五年级刚接手这个班时,我悄悄问了班级几个孩子:班级里哪个同学最棒?结果孩子口中几乎没有人说到小繁。这让我非常意外。后来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聪明的女孩太高傲了。课堂上经常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和她谈话时表面答应,却很少真正愿意接受,难以沟通。班级正式成立班委会,班主任在征求她意见时,她总是说这个“成绩不好”,那个“工作能力差”,言外之意就是除了她没人能当班干部!
【诊断分析】
这是典型的学优生优越感和自负感过强的案例。产生这一不良心理表现当然有其人格上的内因,但更重要的是学校、家庭教育等外因导致的。
人格的内因:这一类学生除成绩优异外,一般还有其他的“高人之处”,如不错的外貌,优越的家庭条件等,貌似“天之骄子”,从家庭到学校都是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佼佼者。于是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会更容易产生孤芳自赏的个性。覺得自己就是最棒的,理应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冰心曾经写过:“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如果一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在人格上甚至是在自己擅长的学习上都会如井底之蛙,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教育的外因:优越的学习深受其他同学的羡慕和追捧,在不少教师眼里也容易产生“一俊遮百丑”的晕轮效应,通常只看到他们优异的成绩,却忽视了对品德、心理方面的教育,甚至在他们犯错误时也容易得到庇护或谅解,产生所谓优生优待、差生差待的 “马太效应”。另外,学优生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特别溺爱,而且滥用激励方式,更助长他们不健康的心理,这些学优生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教育对策】
1.催化缺点,促自悟。即不对小繁的缺点进行逆阻,而是对缺点顺推,创造条件和机会,催化其缺点,从而促使学生反省自己,产生自悟。学优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识。如果直接告诉他们哪里做得不对,或应该怎样做,或许并不能马上让他们真正的接受。在小繁的案例中,我在进行了一定的试水摸底工作后,组织了一次班长的民主选举,公开选票的结果是小繁的得票仅排在第三名,这个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但肯定在她的意料之外,这从她涨红着的脸颊和不服气的神情上可以看出。趁此机会,我和小繁进行了一次耐心的个别长谈仔细分析了票数在她前面的两位同学的优点,启发她学会反省自己、欣赏别人,启发她清楚“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同时鼓励她勇敢地接受这一次选举结果,扬长避短,力争以后有更大的发展。这一次,是小繁入学以后第一次没有担任班长而担任学习委员,但也是最让她刻骨铭心的一次,也是这一次,让她获得了持续进步的动力。在六年级毕业班区三好学生评比中,小繁以高票被选上。
2.多元评价,促发展。对优越感强、自负等不良心理表现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平时的工作中,而不是等到爆发了再去救急。要摒弃“马太效应”,不偏爱学优生,在评价机制中,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树立全面的“优秀观”。平时我很注意全体学生在集体活动、值周值日、体育比赛、文体活动等学习以外领域的表现,及时对优秀的人和事进行表扬和鼓励,在意对学习进步同学的表扬和鼓励,强调“名次总有高低,品行都应高尚”。使大家明白,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都有闪光点,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的班级,我们的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使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不突出的同学也经常有成就感、优越感,更使学优生明白:学习优秀不等于什么都优秀,现在优秀不等于永远都优秀。这种评价方式让优秀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还兼顾其他多元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培养他们良好心态,健全人格。
(二)耐挫能力差及其教育对策
【案例2】进入六年级,一个属于学优生的小欣同学成绩在学校五六十位,而且似乎学习积极性不高,仍有退步的迹象。细谈后,小欣道才出了个中缘由:一是自己感觉压力太大,全然没有以前的成功感 ;二是以前自己是老师关注的中心,现在自己连班干部都不是,感觉各任课老师对自己也没有小学那么重视,老师的眼光很难在自己身上停留,所以失落感、挫折感特强。三特别是自己的弱势学科数学课。每次上数学自己就觉得特别紧张。害怕看到数学老师严厉的目光。
【诊断分析】小欣现在所处的心理环境与原来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在一到四年级,小欣的学习一直是处于班级前列,自我满足和自我陶醉一直伴随着他。也没有感觉数学和最好的同学有很大的差距。可是现在换了一个比较严厉的任课老师,她总觉得自己被表扬的少了,数学老师对她的喜爱也少了。再看几次数学分数,也的确不如别人,对问题观察更细致、思考更深入、情感也更加细腻的她瞬间受到心理打击与伤害。当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后,自我欣赏转化为自我怀疑,甚至转化成极端的自卑心理。
【教育对策】
增强小欣的心理耐挫力,提高其性格中的意志品质。
1.转移:我让小欣在纸上列出相比第一名的同学,自己存在的优点,和有可能弥补数学没有他好的不足的方法。经过摆事实,让她认识到自己在和同学相处中非常愉快,周围有很多朋友。还有自己的班级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常常能和老师一起组织优秀的班级活动。我给小欣分析:“你是主要班干部,成绩在班级中虽不是第一第二,但也是名列前茅,你還是一个优秀的班干部,相信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只要你摆正心态后,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的。”
2.补偿:当一个目标受到挫折时,以另一种可能成功的活动代替,以获得成功的心理慰藉。小欣的写作很有特长,我就鼓励她积极发扬学科优势,平常可以经常谢谢文章,写写我们身边发生的校园故事。后来,小欣写的校园故事《永远的401大家庭》还被杨红樱阿姨编辑的《默默成长的小南瓜》收录。
3.升华:要直面挫折,正视它、分析它,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更高目标,坚持继续奋斗,用改善、提高自我的方法来战胜它。班主任鼓励小欣用自己各方面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来获取同学的赞许、老师的关注,学竹笋破土而出。到第二学期,她不但语文保持领先,而且数学也跟上去了。女孩脸上多了一份笑意、一份自信。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并且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如适度批评、设置困难、制造挫折等,都可以改变学优生脆弱的不良心理表现,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不仅是学优生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也是今后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三)自私和虚荣及其教育对策
【案例3】五年级开学第一天,学生报到、缴费、分发书本后,教室地上留下了很多纸屑垃圾,我让学生自主自愿在教室打扫卫生。待我去了一趟办公室回到教室后,发现有六个同学在打扫,这其中并没有前任班主任口中本班成绩最好的小攀和小钰同学。接下来的观察中我发现,小钰学习勤奋,非常在意自己的成绩,但对班级活动缺乏兴趣,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做作业时经常有意用手或书之类的东西挡住他人的视线。小攀则在学习之余从不关心班级,只喜欢和班里的好朋友一起去打篮球。
【诊断分析】
学优生中部分同学过分考虑个人利益得失和自我的喜好,特别在意学习成绩的好坏,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甚少。如,不愿意当班干部,怕浪费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至于利用学习上的优势帮助其他同学更是难上加难,爱搞知识“保密”。“没时间了”“还要做作业”,各种借口层出不穷,他们对于那些学习一般的同学非常冷淡,甚至是看不起。对班级活动也持冷漠态度,只有让他们做活动的策划者时,他们才会表现出较高的热情。有诸如此类自私和虚荣心理表现的学优生,如不及时进行教育和矫正,哪怕他的成绩再好,也很难成为适应社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教育对策】
1.旁敲侧击。在开学后的第一次品德课上,我就大张旗鼓地表扬了第一次主动留下参与打扫卫生的几位同学,明确指出:能为他人和集体着想的同学,因为班级需要这样的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老师在心底默默赞赏。他们是我们班级最优秀的孩子。我旁敲侧击: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但为班级、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自长和发展的需要。从小攀小钰他们微微低下的头看,她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波动。
2.认知转化。班会课上,我还组织了一次“班级有你而精彩”的主题班会,首先由寓言故事《地狱和天堂》作为开头,故事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作用。条件、设备一模一样,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另一些人却把它变成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独霸利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发言讨论,进一步认识到了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孩子们的发言中,我感受到至少这些聪明而纯真的内心,是认同和接受这样的观点的。
3.实践强化。在以上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班主任经常有意为小攀小钰这样的同学提供一些参与合作、帮助别人和集体的机会,比如,运动会上让她写几篇新闻稿,上课时的分组讨论让她进行小组组织,参与班级黑板报的采编,班级班队课的策划让小攀去做等。每次任务前,班主任都先征求他们的意见,绝对不勉强指派,但每次完成任务后,都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渐渐地,这些孩子除保持着那份优秀的成绩外,还多了一份阳光。
三、结语
学优生的不良心理表现成因复杂,表现丰富,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有效矫正。作为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学优生教育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力求“润物细无声”,教育无痕;既要坚持一视同仁,又要注意在学优生中培养骨干和榜样,带动其他同学;既要注重学优生的全面发展,又要保护发展他们的学习特长;既要注意对学优生的个体心理辅导,更要注意营造积极、和谐、友好的班级集体,用集体的力量去培育、感化学优生。做到了这一些,肯定会有更多的学优生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生。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01).
[2]刘守旗.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02).
[3]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2).
[4]华国江.思想教育,莫忘优秀生[J].中外教育研究,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