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星 马建光
不久前,俄乌两方相互交换了35名被俘囚犯。消息一出,便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众所周知,俄乌积怨颇深,而刻赤海峡危机过后,双方关系更是滑至历史冰点。恰在此刻,双方进行首次大规模交换战俘,其真实意图何在?俄乌关系能否回暖解冻呢?
2019年9月7日,一架由莫斯科起飞,带有乌克兰国旗标志的安-148飞机降落在基輔机场。同一时间,自基辅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起飞的一架图-204客机,也在经历4个小时的飞行后抵达莫斯科。自此,乌克兰泽连斯基政权登台后,俄乌两国进行的第一批大规模俘虏互换也正式告一段落。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非常重视本次换俘活动。他率众抵达机场,亲自迎接归家的乌克兰同胞。面对记者,泽连斯基宣称,俘虏交换是乌克兰与俄罗斯展开真正友好对话的第一步。他表示,在与俄普京总统进行的电话交谈中,双方约定携手合作,向结束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的方向努力。
在国际社会的论调中,主流认为这是俄乌解冻的积极信号,世界诸国与各组织领导人从始至终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刚刚互相释放了大量对方公民,这是一个好消息,或许是迈向和平的第一步,恭喜两国!同时,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公开表示,希望两国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打开冷冻局面。
表面上看,乌克兰的新任政权似乎将手中的橄榄枝抛向东方。事实上,向东还是向西,一直是历届乌克兰总统必须直面的问题。
曾任乌克兰总统的维克托·亚努科维奇亲俄,遭到议会弹劾被罢黜总统职位,最终锒铛入狱。而上任总统彼得·波罗申科将目光投置欧盟和北约,最终在2014年落选。而目前乌调查局表示,现开始立案调查波罗申科涉嫌叛国案和转移财产、滥用权力等罪行,其人身安全似乎也岌岌可危。
东,还是西?前任乌总统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可结果都未能尽如人意。萌芽状态的泽连斯基政权需要给出新的答案。
“我们目前的任务,是要终结乌克兰东部的战争,向西方释放信号,和俄罗斯和解。”乌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表示。乌克兰在苏联时期,经济极为发达,在众多加盟国中,位居第二。反观现在,经济持续下滑,近30年来持续低迷,不容乐观。其中由属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和卢甘斯克3座城市最为严重,而顿巴斯地区与政府军大规模冲突,造成大量乌克兰平民流离失所,失业率剧增。乌克兰人民不希望战争,迫切希望乌政权做出改变。泽连斯基政府上台之际,给予人民和平的希望自然是当务之急。事实上,俄政府同样有这样的战略考量。
换俘行动早在冷战时期就时有发生。由于间谍身份特殊,绝大多数换俘行动都未曾公开。然而,此次换俘行动却大相径庭。
避开电影中面对面的桥段,这次换俘行动早在2019年4月开始就已经提上日程。可以说,俄乌筹备被扣押人员的交换工作早已完备,然而在这5个月的时间里,有诸多国家都不对这次换俘行动持乐观态度,甚至有西方媒体对此唱衰。但这次行动为何顺利展开了呢?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俄乌双方互换俘虏是两国关系解冻的积极信号
经济,只有在和平状态下才能稳步推进,这是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反观俄乌双方,乌克兰因为连年与俄对抗,在东西抉择中摇摆不定,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近乎停滞,经济已30年止步不前。粉墨登场的泽连斯基政府需作出改变,而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问题摆在新政府的面前。乌克兰方面想要解决,必然要同俄政府交涉。
对于上任不久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来说,如果可以把前总统波罗申科无力解救的“刻赤海峡被俘船员”解救回国,必会在俄乌两国关系中有所建树,自然成为政治的加分项。故此,泽连斯基反复与俄政府沟通、协商,终让“被俘船员”归国。而在同胞归国当天,泽连斯基亲自到机场迎接,这一举动温暖了乌克兰民众冰冻已久的心,为其本人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然而,仅凭借乌政府单方面力量并不能完成此次换俘行动。事实上,俄政府同样也想凭借此时给西方传递积极的信号。俄总统普京表示,我认为这将是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交换,也是朝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迈出的良好一步。
事实上,这并非双方第一次换俘。在2016年5月,乌政府以释放两名俄公民为条件,换回萨夫琴科。萨夫琴科曾是一名飞行员,在乌东部地区2014年爆发冲突后,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乌政府军行动,当年被俄方抓获。2016年3月,俄法院认定萨夫琴科非法穿越俄乌边界并谋杀两名俄记者,判处她22年监禁。而在乌国内,萨夫琴科被视为“英雄”,并被选为议员以及乌议会驻欧洲委员会议代表团成员。当时,萨夫琴科的特赦被视为两国关系的转折点,双方信任度大幅增加。而在刻赤海峡危机发生后,双方关系再降至冰点。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举办的“海上微风”行动,被视为观察俄乌关系的晴雨表。而最近一次的军演中,兵力规模增大,共有19国派出3000名军人、32艘舰艇、24架飞机参演。据官方媒体报道,此次“海上微风”质量更高,效果明显。
然而,在“和平框架”下的军演从未曾给予俄方“和平”的气息。“海上微风”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俄军不甘示弱,驻扎的黑海舰队迅速在南部组织军事演习。舞会岸防导弹、棱堡岸防导弹纷纷开机,对“假想目标”集火打击,着实震慑联合参演的北约诸国。
在俄政府看来,其战略空间不断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欧盟蚕食。而乌克兰恰恰就是这最后一道门槛,一旦乌彻底投向西方怀抱,北约的军队将直接驻扎在俄边境。同时,黑海舰队的生存环境也将极为恶劣。换言之,乌选择西方是俄政府最不愿接受的结果。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举办的“海上微风”行动,被视为观察俄乌关系的晴雨表
自从俄政府与西方诸国决裂,经济上持续遭受欧盟制裁,基础建设举步维艰。在2018年俄总统大选时,普京向人民保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俄罗斯将一直向前进,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无法阻止这一前进的脚步!”普京在公开场合宣称。
普京政府若要解决经济问题,外资引入不可或缺。而外资的主要来源皆为欧洲诸国,刻赤海峡事件却将俄与欧洲关系推向冰点。为缓和与西方诸国关系,普京先后访问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以及德法老牌强国,并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多方会谈。为向法德等欧洲诸国展现俄方诚意,俄罗斯决定在让乌克兰走上和平之路方面做出让步。同时为了拉拢西方,俄乌欧天然气合作展开序幕,这意味着俄与欧洲在互信方面能够实现相对缓和。换言之,俄与乌克兰的换俘行动,实则是俄与西方诸国的政治博弈加分项。
2019年7月16日,乌方宣称,俄乌日前已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诺曼底四方”(法国、德国、乌克兰、俄罗斯)就换俘达成共识,将在未来的1个月内交换被扣人员。
在“换俘行动”完美收官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表示,将在下次“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上讨论俄乌下一批被扣押人员交换事宜。泽连斯基说:“我们有3份人員交换名单,部分名单已经在明斯克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欧安组织、俄罗斯)会谈讨论过。但是我认为最终决定要看‘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会谈情况。”
泽连斯基说,如果“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最终推迟或者乌东部不能按计划停火,他将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人员交换问题。“一个方案是通过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会谈,另一个方案是我直接跟俄罗斯总统对话讨论。”乌总统多次发言时都未曾离开“诺曼底模式”,并对下次“诺曼底模式”会谈抱有很大期冀,而“诺曼底模式”究竟是什么?其究竟有多大实际意义呢?
“诺曼底模式”创立于2014年6月。当时法国借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际,邀请俄罗斯、德国、乌克兰首脑在诺曼底就乌克兰局势进行了磋商。此后,四国多次举行“诺曼底模式”各层级磋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指出,“诺曼底模式”一直是讨论乌克兰局势的重要平台。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在俄乌领导人首次进行的电话交谈中,双方均展示出友好姿态,普京政府表示不拒绝任何形式的会谈,包括扩大“诺曼底模式”。
据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透露,俄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电话交谈由乌克兰方面发起。双方就乌克兰东南部的调解问题、双方扣留人员返回工作以及以“诺曼底模式”接触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诺曼底模式”峰会一直是讨论乌克兰局势的重要平台
泽连斯基曾表示,俄乌领导人需要当面交谈,“我们不会改变或拒绝任何外交形式的交流”。此次通话前,泽连斯基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整套会晤方案:将地点定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希望美、英、法、德四国领导人参会。
归根结底,“诺曼底模式”实际是围绕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诸国讨论,如何解决乌克兰问题也始终困扰着俄乌以及西方诸国。
事实上,俄乌问题背后始终可见美国身影,将俄罗斯视为头号假想敌的美国从未曾放弃任何一次制裁俄罗斯的机会。如若想要解决乌克兰争端,首先,美欧俄应摒弃历史前嫌和政治偏见,构筑以合作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其次,建立一条地区合作道路,开辟能源供应链,通过经济合作和平解决欧俄乌政治分歧;再次,积极利用多边国际平台,发挥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作用,化解俄乌双边矛盾;最后,乌克兰应当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在保持自身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加强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构建多重伙伴关系,自力更生,合作共赢才能化解矛盾。
而当前,乌克兰迫切希望能够与西方携手解决问题。泽连斯基提议扩大“诺曼底模式”,希望更多西方国家能参与其中,通过会谈加强合作,为乌克兰发展铺平道路。
当前,俄乌关系表面已露曙光,似乎合作正轨的将来已为期不远。事实上,两国关系正常化仍然面临诸多鸿沟。
首先,克里米亚问题就是二者都难以逾越的雷区。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是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克里米亚曾是俄罗斯的领土,而现在的实际控制权也牢牢掌握在俄政府手中。
据俄罗斯媒体10月11日报道,克里米亚前美女检察长、现俄国家杜马议员纳塔利娅·波克隆斯卡娅接受采访时,喊话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已经结束,请他专注于乌克兰人民。
而此前,泽连斯基刚刚公开表示,将在“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上,与各国领导人再议克里米亚问题。这无疑对刚刚解冻的俄乌关系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事实上,在乌克兰新总统泽连斯基上台后,曾非常自信地对国内民众允诺,将会在其任期内收回克里米亚半岛。但俄乌积怨已久,同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远超乌方,摆在眼前的事实让泽连斯基进退两难。
不久前,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报道,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接受采访称,克里米亚不会归还,基辅已经无法收回经过公投回归俄罗斯的克里米亚,这个问题已经彻底解决。这翻言论无疑让俄乌关系雪上加霜。
然而俄乌关系终究出现曙光,但彻底解冻还需克服众多困难。融冰第一步已完成,回到过去苏联时期的友好邻邦状态已难实现,但两国关系正常化或可期待。事实上,三尺之冰不仅仅是两国问题,更是俄罗斯与西方的角力争夺。
自泽连斯基政权上台之后,乌政府已经表达不支持战争、呼吁对话的强烈意愿。而俄乌之间真正停火,实现和平沟通也并非水中明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俄乌关系变化虽一波三折,不能走向彻底和解,但也终将会走向和平发展的正轨之途。
责任编辑:张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