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峰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病情发展结合无痛性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隐匿性,危害极大[1-2]。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会给患者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做好患者的对症治疗,缓解相关症状显得格外重要[3-4]。冠心病患者单纯接受西医治疗后,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且不可逆的损伤,并发症较多,近年来,中西结合疗法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5-6]。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合理配方、整体治疗,合并西药联合治疗,能明显控制患者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小。近年来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7],其具有安全、稳定、有效、可控的优点,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11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析了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对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11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均于沈阳市中医院接受治疗,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7.65±2.1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1±1.25)年。试验组中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7.71±2.09)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22±1.27)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心电图检查提示存在心肌缺血症状;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存在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选择治疗方案。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患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肺部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常规治疗。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039,生产企业: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每日清晨服1片,病情严重者,可在每日清晨服2片,若出现头疼,最初剂量可减至每日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建议首次剂量300 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以后每日100~20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50080,生产企业: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常用的起始剂量为10 mg每日1次。剂量调整时间间隔应为4周或更长。本品最大剂量为8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试验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146,生产企业: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加注射用生理盐水250 mL溶解后使用静脉滴注(滴速不高于30滴/分)。每次1瓶,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整体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
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由医护人员做好详细的检查和记录。
整体恢复情况:根据所有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症状改善和精神状况等进行判断,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具体的指标。
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用药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百分比进行表示,并积极给予患者对症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情况为:显效30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4.92%;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情况为:显效22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9.66%,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共3例,试验组患者4例,但经过对症治疗后显著缓解,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中医认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属于“胸痹”的范畴[8-9],重点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主要是由心脉痹阻、血瘀痰浊导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10]。治疗的重点在于疏通心脉、活血化瘀[11]。传统的西药治疗能够发挥较为突出的扩张冠状动脉、稳定斑块、降低血液浓稠度的作用,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红花作为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具有十分突出的益气活血作用[12],红花黄色素作为红花提取物,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广泛,能够很好的通过抗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凝聚,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13],且安全性高,患者大多耐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显著,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综上所述,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心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