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欣
(福建省宁德市林业局 35210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宁德市作为福建省新兴崛起的城市,各类建设项目不断增多,项目用林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申请使用林地[1]。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国家林业局)《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规范》(LY/T 2492—2015),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作为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中重要的分析内容,往往不能根据调查的数据成果形成系统的科学方法和数据支撑进行定量分析,仅从文字方面进行描述定性,项目使用林地往往缺乏说服力。鉴于上述情况,本文选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明显的线性工程项目(宁德至古田高速公路)使用林地作为实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各层次矩阵并结合专家组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值,通过相应计算及对比得出结论,客观反映该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量化影响,为今后各类线性工程项目使用林地对生物多样性影响采取定量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该项目开展野外调查、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与本区域有关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价一级指标Si,通过调查结果的数据整理分析结合专家组打分得出指标权重值Wi,计算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值(BI),对照评价标准确定评价结果,判断使用林地的可行性。影响评价值计算公式:
式中:BI——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值;
Wi——第i 项指标权重值(专家打分);
Si——第i 项指标受影响程度值;
n——一级评价指标的数量。
一级指标下设有关的二级指标,通过指标权重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一级指标受影响程度值。一级指标受影响程度值计算公式:
式中:Si——一级指标受影响程度值;
Nj——二级指标分值(专家打分);
Wj——二级指标权重值(专家打分);
n——二级评价指标的数量。
将该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值分为三类,见表1。根据评价值判断使用林地可行性: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值小于60,项目使用林地可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值大于等于60 而小于80,项目使用林地不可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值大于等于80,项目使用林地不可行。
表1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值分级
该项目涉及宁德市蕉城区和古田县,项目全长79.28km(其中:主线长69.95km,连接线长9.33km),路基宽度26m。项目起点位于蕉城区七都镇,途经金涵乡、石后乡、洋中镇、古田县大甲镇、杉洋镇、鹤塘镇,终点位于古田县吉巷乡。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473.0609hm2,其中使用林地面积236.3934hm2(蕉城区56.0502hm2、古田县180.3432hm2),林木蓄积6515.13m3(蕉城区1423.09m3、古田县5092.04m3)。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该项目作为宁德至古田交通发展的重点工程,蕉城区和古田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专家组开展实地考察、取样,对相关区域开展访谈,获取必要的资料及科学证据,为今后各项审批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6 名专家组成员根据野外调查和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参考有关文献[2]由专家组确定项目范围区内对景观生态系统(S1)、生物群落(S2)、种群物种(S3)、主要保护对象(S4)、生物安全(S5)、社会因素(S6)的影响作为评价一级指标,并在各一级指标下设立二级指标,运用专家评定法[3]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值,见表2。
表2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值
通过专家组全体成员(共9 名)对各二级指标进行打分取其平均值,根据一级指标受影响程度值计算公式得出各一级指标程度值(S1-S6),见表3~表8。
表4 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评价得分(S2)
表5 对种群物种的影响评价得分(S3)
表6 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评价得分(S4)
表7 对生物安全的影响评价得分(S5)
表8 对社会因素的影响评价得分(S6)
根据影响评价值计算公式计算出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值为52.25(见表9)并对照评价标准,该项目使用林地可行。
表9
本文对线性工程项目使用林地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进行量化评价为一种全新的尝试,目前基于此类的研究不多,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细化后在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中加以应用。此外,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打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与专家的经验、专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尚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随着对森林资源保护的不断重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量化分析评价必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