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慧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江苏 常州 213000)
甲状腺癌恶性程度通常较低,预后较好,然而由于起病隐匿,确诊时常已发生局部或远处转移。在行甲状腺全切术后应用大剂量的131I可有效利用放射碘中的β射线破坏甲状腺癌组织及其转移病灶,达到控制癌细胞转移、治疗疾病的目的[1]。然而由于131I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患者在接受放射碘治疗期间需入住具有专门防护条件的病房,避免与他人接触,医护人员需近距离接触患者时也需穿铅衣并佩戴防辐射用具。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感、长时间与外界隔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主诉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治疗期间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还可降低患者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近年来,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已被人们认可并广泛应用,以其沟通及时,资费低廉,可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及各类链接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医患沟通及健康教育中[2]。本文将基于微信的积极心理干预应用于接受放射碘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有效降低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情绪,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核医学科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并予放射碘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纳入标准为:(1)年龄≥18岁;(2)符合甲状腺诊断标准,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术后病理确诊;(3)接受放射碘治疗;(4)封闭式治疗时间≥3 d;(5)排除患精神病病史者或近1个月内接受抗焦虑、抑郁治疗者;(6)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具备独立使用微信的能力;(7)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予常规放射碘治疗护理干预及心理护理,即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向其介绍放射碘治疗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治疗时间不长,预后较好,给予其安慰和鼓励。将患者安排进入具防护措施的特殊病房,每日三餐由专用通道送入,护士每日观看监控,使用语音对话了解患者治疗期间的情况,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应及时处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法如下:建立患友微信群,要求患者入院后加入微信群,封闭治疗期间,可与其他患者交流治疗感受,纾解不良情绪,形成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互相交流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可将治疗期间的疑问在微信群中提出,每日由专职护士在固定时间段,如中午或傍晚登录微信群,加以解答和指导,同时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质量量表(PSQI)分别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水平及睡眠质量。
1.3.1 焦虑
采用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用于测评个体焦虑水平,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越高,则表示被测试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
1.3.2 睡眠质量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质量量表(PSQI)进行评价[3],该量表包括他评条目5个和自评条目19个,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0~21分,评分越高,则说明被测试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SAS及PSQI评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在接受基于微信的积极心理干预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及PSQI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SAS及PSQI评分的比较(±s)
131I可选择性地破坏甲状腺上皮细胞而不损伤其他细胞,甲状腺组织长时间接受集中放射,使腺体遭受破坏并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甲状腺癌的目的。然而,由于131I具有较强的放射性,治疗期间患者需接受封闭治疗,与外界隔离产生的孤独、焦虑情绪,加之对疾病预后的担忧,患者普遍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部分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不佳,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及预后。
近年来,微信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建立患友微信群,便于接受封闭治疗的患者互相交流感受,缓解其焦虑、孤独的情绪,使患者感受到来自患友的支持。而护士定时上线给予指导和帮助,又给予患者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和鼓励[4],从而有效缓解了患者封闭式治疗期间的焦虑情绪,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治疗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