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
摘要:书院制育人模式鼓励学术自由争鸣,注重独立研究精神培养。基于书院制的写作路径探索,主要通过开展有深度和广度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体验原生写作;通过开展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思辨写作;通过学术沙龙、师生漫谈、户外游学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实践中实现共生写作。
关键词:书院制原生写作思辨写作共生写作
“书院制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和私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制度。”书院制育人模式强调自学研修,讲究知识融会贯通,鼓励学术争鸣与互相驳难,注重独立研究精神的培养。书院制背景下的写作活动,勾连传统与现代写作的优长,呼应“缘起生活,归于自省”的写作理念,可促进阅读、思辨、实用等写作衍生活动的开展。基于书院制的写作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涵养、共生学习、内化思考,以此形成以“原生写作、思辨写作、共生写作”为特色的写作路径,力求突破当下应试性、模式化写作的拘囿,在教学实践中让写作回归原本生态。
一、在自主阅读中推进原生写作
原生写作,即基于原生状态的随笔写作,学生秉持“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理念,将原初的、纯净的、朴素的想法表达出来。这种写作方式,与书院制所倡导的自主涵养、百家争鸣精神一脉相承。原生写作,淡化写作技法,拒绝矫情,不求藻饰,倡导表达真情实感,捕捉内心细微的体验,将自己对生活的敏锐发现呈现在笔底。为此,我校道山书院组织学生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沉淀自己的体验和发现,借此推进原生写作的落地实施。
(一)立足主题阅读培养原生写作意识
为了引导学生潜心阅读、以读促写,笔者借鉴中国古代书院“自修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居敬持志”等读书方式,提供六大主题阅读方向:精神与人格、人生与生命、文化与艺术、人文与科学、历史与时代、自然与家园。主题阅读为学生原生表达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让原生写作的实施成为可能。学生选取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书籍,阅读范围涵盖文学、美学、哲学等领域,同时也涉及音乐、体育、医疗、地质地理、美食人文、军事、农业等领域。阅读时既注重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又强调深入研究、定点钻探。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阅读领域徜徉,不断增强与作家的共情共感,且不受章法拘囿,把心中流淌的想法自然表达出来。个人的写作素养由此得到提高,自由表达的能力得以形成,书院制之自主涵养精神也最终得以体现。
(二)立足生活阅读丰富原生写作形态
生活阅读,即学生回归本真的生活阅读状态,这恰与书院制下生员自读研修的做法完全吻合。作为长期浸身于时代信息洪流中的学生,不可回避数字时代的各种信息资源。纪录片、公益或商业广告、影视作品、评论作品、新闻报道、采访辩论、学术论文……都可以作为获得原生写作素材的渠道和载体。这些材料不仅丰富了写作语言、写作题材,更让学生看见这个世界呈现方式的丰富多彩。对于同样一件事,电影、电视剧、小说、诗歌、音乐的呈现方式是不同的,这种写作形态的多样性丰富了学生对世界的感性、理性认知,也拓宽了学生认识写作素材的视野,丰富了写作时自由表达的形式。学生不必局限于议论文、记叙文,大可尝试剧本、诗歌、演讲稿、采访稿、广告词等写作形式,让写作真正成为实用的、有趣的、能自如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实践载体。
(三)立足专业阅读深化原生写作底蕴
秉承书院研究精神,笔者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立足个人爱好,精读一本书、研究一个人或者深探一个领域,最终结合个人理解,淬炼出自己的想法。以研究一个人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广泛和深入研究,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等,继而展开辐射化研究,通过“打开价值链条”拓展研究空间。如研究汪曾祺,除了阅读其传记和作品集,同時还关注其老师沈从文,研究其文学流派;关注其好友黄永玉,了解其生平轶事和为人操守;关注其崇拜的作家屠格涅夫、卡夫卡,把握其写作渊源和风格走向。学生在专业阅读方法的指引下,不断收获体会,并将这些体会酝酿成不可遏制的写作冲动,最终成为有表达力量、有思想价值的文字。有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写作时都会高频使用自己擅长领域的素材,而专业阅读则使学生的原生写作摆脱低幼、肤浅的弊病,呈现出有深度、有辨识度的专业且独到的写作特质。
二、在学习活动中尝试思辨写作
思辨之要义,在于丰富学生的思维视角,提升学生多元而理性思维的品质。而思辨写作,目的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理性发声者,而非随声附和者。中国古代的书院,鼓励学生自读书、自思考、自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探究能力和独立人格,我校道山书院定期开展演讲、辩论、读书汇报会等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一)通过演讲活动提升创新思维、批判思维
我校每学期初布置“寻找自己的文学情人”演讲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以及日常闲暇时间开展贯通中西的人物专题研究;组织“向科技人文场域漫溯”小组研究活动,学生自主寻找有思想含量的思辨性、哲学性话题,小组推选成员演讲;策划“开掘人生人性”的课堂口头作文活动,从生活温度、生命发现、精神强度、时代情怀等角度让学生自选话题,隔日一讲。演讲的组织形式力求多元多向,精心编排各类有助于支撑演讲的外围活动,让学生真正浸润在激发思维的书院空间环境中。通过系列活动,学生能够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创新观点,更能够在众声附和的场域内以批判性思维来表达自己的声音。这些思维方面的能力是相通的,最终都指向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与提升。
(二)举行辩论活动优化辩证思维、驳论思维
在我校书院制育人模式下,每学年通过小组、班级或年级辩论赛,鼓励学生开展观点争锋驳难。例如,结合《乡土中国》《论语》等书目的整本书阅读或当下时事拟辩题,要求学生限时发表观点,听者在演讲前后两次投票,以投票结果决定胜负,请前后观点发生变化者点评并说明理由。所有辩题的选择都以学生为主体,先让学生自主推选,再由师生筛选确定。辩题选择力求有针对性,如:自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远;如果因为不合群导致了生活上的不悦,“我”应该/不应该改变自己;当今“跨界”盛行,我们应该专注钻研某一领域的学问/不断尝试探索新的领域。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应拥有一段纯粹的开悟时间,这样的辩论式表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多元而理性的思维能力,进而获得智商与情商的双向开悟与提升。
(三)借助读书汇报提升归纳思维、逻辑思维
我们还效仿中国古代书院“学术会讲”的形式,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通过名著故事介绍或整本书阅读体悟分享,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读书汇报会,主要由校文学社组织成员交流分享。有时也采取班级推荐制,由各班读书卓有成效的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读书汇报的内容,不局限于教育部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可以选择科学、艺术、政治等领域的书籍。汇报的形式,不拘泥于演讲、报告,有时也采用现场采访会谈、读书视频采访等形式。例如,笔者参与组织了“下一个堂吉诃德是谁”“走进美学大师吴为山”“我在乌镇相会木心”“苏州的刺绣名人”等多场读书汇报会,学生热情高涨,写作积极性、主体意识、创作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表达的逻辑思维也显著提升。
三、在合作实践中实现共生写作
共生写作,“即通过师生、生生间写作体验的互相交流,激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激情,优化写作过程、丰富写作体验,从而获得写作能力提高的一种作文学习方式”。中国古代书院也一直倡导生员互议研讨、共同提高。基于当下书院制育人模式,写作也应秉承“共生”理念,依托学术沙龙、师生漫谈、户外游学的特色学习项目,营造自由学术氛围,开展丰富精彩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我生命的拔节”,奠定共生写作的实践基础。
(一)以学术沙龙为平台觅求共生写作的思想碰撞
学术沙龙,即借鉴书院“学术会讲”的交流形式,营造自由、宽松、平等的学术氛围,鼓励百家争鸣,倡导学术质疑、批判与创新。我校道山书院定期邀请苏州籍作家开展“写作大家谈”研讨活动,同时邀请黄厚江等名师专家开展“共生写作”交流活动。在学术沙龙活动现场,学生就平时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向作家、名师请教,作家、名师倾囊相授、点化启迪,有时也会拿出自己作品的片段与学生商讨修改意见。学生不惧班门弄斧,所提修改意见引得大家啧啧称赞,而写作能力也由此得以提升。这正是书院制中“教学相长”精神的体现。
(二)以师生漫谈为阵地致力共生写作的思想交流
师生漫谈,是传统书院的主要学习方式。师生围绕提前拟定的话题进行课堂交流,话题分为学生自定和教师推荐两种。学生自定的话题须经过班级二次遴选,话题拟定人担任漫谈主持人,并由其确定3—5名主要发言人。漫谈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教师只是参与者,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补充、修正或依据现场情境点评和引导。学生围绕“写好文章的由头”“留下精彩的细节”“写作中‘我的态度与观点”“如此驳论更有效”“素材的定向转换”等写作技巧展开课堂交流。漫谈现场,学生参与度高,几乎每名学生都能拿出自己的习作或名家经典作品进行佐证。漫谈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趁热打铁,将获得的感悟运用到日常写作实践中去。师生漫谈、共生写作,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融合与“拔节”。
(三)以户外游学为载体实现共生写作的实践提升
户外游学,顾名思义,学生离开课堂、离开学校到户外去开展共生写作实践。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古代书院倡导“优游山水,寓学于途”。苏州府学首任教授胡瑗就曾带学生远游山川、滋长学识,至今仍传为佳话。我校道山书院亦常安排学生前往文庙、沧浪亭、同德里等文化景点,并周庄、同里、木渎等苏州古镇,以及天平山、东山、西山等湖山胜地。教师根据游学地点,提前准备好与之相关的作家名篇佳作,让学生提前读通读熟,再与学生一起探讨佳作写法的精妙所在。学生在实地游览过程中,体会作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遣词造句的苦心孤诣和选材拣材的恰到好处,最终在游学过程中获得写作能力的内化。如,在苏州小巷研讨作家范小青的散文《苏州小巷》,在周庄研讨作家王剑冰的散文名篇《绝版的周庄》等。在游学过程中,学生既感悟到家乡文化的底蕴深厚,又激发了家乡文化写作的兴趣,一举多得。
综上,书院制育人模式致力于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成长的最大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多样、个性的发展。原生写作、思辨写作与共生写作,作为书院制育人模式的三种样态,在当下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素养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书院制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批准号:Bb/2020/02/1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程振理.数字化时代书院制学习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以江苏省苏州中学书院制学习实践为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3).
[2] 朱熹.朱子讀书法[M].何雪燕,杜均,译注.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8.
[3] 黄厚江.在写作中学写作——共生写作教学的核心主张之一[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