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丽,杨晓宏
(1.西北师范大学 图书馆采编部,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大学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会上强调,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随后,为何要给大学生“增负”、如何给大学生“增负”,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为何要给大学生“增负”?有人说,现在是“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种说法既是对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心照不宣”的弊端现象的直面表达,也是对当下中国教育问题“病根”的理性反思。“玩命的中学”,一方面反映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是对竞争激烈的高考压力之下,学生为了“上好学”,不得不“玩命学”,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升优率”,教师不得不“玩命教”的真实写照。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非常复杂的教育和社会背景,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地区间、区域内、校际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快乐的大学”反映的是当今大学“严进宽出”、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现状。这一怪现象的出现由来已久,与片面追求大学“排行榜”而导致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弱化的情形相似,只是人们对此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罢了。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可以说既找到了“病根”,也给出了“药方”。从更广泛意义上思考,产生“快乐的大学”这一令人担忧的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本质上,它拷问的是我们的大学之道,需要我们从更宽、更深层次上对日渐模糊的大学的根本任务进行全面反思,让大学真正回归到人才培养的职能本位。而从现实层面看,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经历了“玩命的中学”之后,大多数学生需要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调整一下心态,而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原本在家长、学校双重监管之下的学生瞬间失去了外在约束,久而久之,缺乏外在约束和内生动力支撑的学习,自然就不会持久,懒散的“快乐”随之出现。二是大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监管不严,出口把关不严。大学教学,课堂是主渠道,而实际情况是,有些大学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并不严格,缺乏基本的课堂考勤制度,即便有也存在执行不严,不能对长期缺课的学生及时处理的情况;有些教师上课时不能有效管理课堂,对缺课学生不管不问,考勤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即便来到课堂上课的学生,不是“低头族”,便是“睡觉族”,真正认真听课的学生少之又少;有些课程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课程成绩基本由期末考试决定,考勤和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很小,对课程考核成绩影响甚微,导致一些学生要么不来上课,即便来了也不注意听讲,课堂上玩手机成为了常态,靠临考前突击或携带夹带作弊蒙混过关的学生大有人在;还有些学校实行学分制后,将补考次数与毕业证和学位证脱钩,毕业前还为学生留有“清考”,使得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将最后过关的希望寄托在轻轻松松就能通过的毕业 “清考”上。三是近年来一些学校迫于大学“排行榜”的压力,片面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弱化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出现了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聚焦本科教学不够,领导精力投入本科教学不够,教师精力投入本科教学不够,教学资源投入本科教学不够等问题。这是产生“快乐的大学”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可见,大学需要快乐,但这种快乐绝不是自由散漫、无拘无束、沉迷游戏、吃喝玩乐、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快乐,而是勤奋学习的快乐,努力拼搏的快乐,健康成长的快乐。要结束“快乐的大学”生活,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现状,唯有给大学生“增负”,让学生回归常识,刻苦读书学习,让大学真正回归人才培养的职能本位。否则,就无法实现培养和造就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
给大学生“增负”,绝不是简单地做加法,靠增加课程,增加学时,打“题海战术”,此种“增负”只会重蹈“玩命的中学”的覆辙。为使“增负”合理且真正落地,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传统、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从系统规划振兴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入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按照提高思想认识、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习过程管理的思路,将“增负”合理有效地融入学校振兴本科教育的关键举措中。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位于高校四大职能之首,大学应该始终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应该始终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 “九个坚持”,这“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地位作用决定了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重视本科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这次会议提出的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是强化本科教育基础地位、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遵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征程,更需要我们以“九个坚持”为指引,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系统规划好振兴本科教育的路径和举措,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大学永恒的主题,切实解决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理念滞后、投入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使资源投入、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真正聚焦到本科教育上来。
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为“施工图”,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改善薄弱环节,补齐教育短板,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学年作业(设计、作品、论文)、大学生必读经典书目、创新学分等作为必修学分,将为三、四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及修读在线开放课程等作为选修学分,共同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健康教育等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创新学分制度、辅修专业制度、慕课学分认定制度、跨专业选课制度、优秀毕业生荣誉学位制度和小班化教学制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刻苦学习;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实践操作、敢闯会创的能力;建立健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育人模式,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互融、互补互促、相得益彰、协同育人,共同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聚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形成包括学科、教学、教材、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五个子体系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彻底扭转“快乐的大学”、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现状,引导学生回归常识,勤奋学习。
在大学入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为学生“补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立了远大理想,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才能将刻苦学习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能使“回归常识”真正落地。同时,要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宽严相济、科学管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既要守底线,也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刻苦学习;要改革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核,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大力推行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以考辅教、以考促学;要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要引进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大学生课程作业管理系统、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论文查重和作业检测,强化过程管理,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等学术不端问题,确保本科课程作业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