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会议提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强化创新引领,推进集聚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乡村产业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力争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从2.3∶1提高到2.8∶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从67.5%提高到80%,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会议指出,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乡村产业链的核心,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体量最大、产业关联度最高、农民受益面最广的乡村产业。近年来,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农产品加工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会议强调,要紧扣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着力点,统筹支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协调发展。要推进要素集聚,以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为抓手,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建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要推进科技创新,攻克一批农产品加工工艺和设备瓶颈难题,集成创制一批科技含量高、适用性广的加工工艺及配套装备。要推进主体培育,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大型企业集团,创建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推介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培育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主体,促进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
近日,一种新的抗球虫新兽药沙咪珠利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该证书在农业农村部第350号公告中公布,《公告》显示沙咪珠利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2项,为(2020)新兽药证字56、57号。
该药物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兽用抗感染药物创新团队研发。是继喹烯酮之后,我国在兽用化学药物领域又一个可用于食品动物使用的国家一类新兽药。球虫病是威胁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全球养鸡业每年因该病造成的损失估计在60亿以上。
据介绍,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抗球虫药物的研究,十余年来,将三嗪类抗球虫化合物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逐步明晰了其构效关系,并从化学结构设计、药物筛选、药物合成等方面进行自主创新,研究获得全新化学结构的沙咪珠利,用于鸡球虫病的防治,具有安全性高、抗球虫效果优异、质量可控性好、临床使用方便、使用剂量小、休药期较短、与现有抗球虫药交叉耐药性极低等突出优点。
目前,沙咪珠利已经申报并获得国家发明6项、国际专利(PET)2项,并完成相关成果转让,即将开始生产和推广应用。
近日,从云南省财政厅获悉,为打造全国绿色、有机肉牛养殖基地,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亿级肉牛产业目标,云南省进一步加大奖补支持力度,全力提升“绿色食品牌”打造。
对2018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包括肉牛在内的绿色食品产业实际投资额达1亿元以上的,云南省级财政按10%给予奖补。同时,积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从支持发展肉牛生产、支持优质育龄母牛扩群增量、加大全株青贮玉米推广应用3个方面给予奖补支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投资肉牛产业积极性。
2020—2022年,对新增肉牛存栏3万头以上、新增存栏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云南省财政每年给予奖补500万元;排名4~6位的,奖补200万元;排名7~10位的,奖补100万元;对肉牛养殖企业从国外新引进优质育龄母牛的,按照1000元/头给予一次性奖补,由省级财政承担50%,州市、县市区财政合计承担50%;对肉牛养殖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收贮全株青贮玉米1500吨以上的,采取“先贮后补”的方式,省财政按照60元/吨给予奖补。
11月4日,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20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存栏生猪和能繁母猪分别为2097.47万头和204.93万头,分别实现9个月和11个月连续回升,同比增长28.4%和28.2%,达到2017年年末的81.3%和80.4%,双双超过国家设定的全年任务目标。
据了解,湖北省生猪恢复产能势头较好,目前猪肉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降。湖北省力争在2020年年底前,把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85%以上。据悉,湖北省是生猪养殖大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生猪调出近千万头,居全国首位。从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的数据看到,11月湖北省猪肉平均批发价为37元/千克,同比下降。
11月5日,甘肃省市场监管局与甘肃省商务厅联合发布《关于进口冷藏冷冻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应用“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要求对甘肃省进口冷藏冷冻食品实施追溯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防范新冠肺炎疫情输入风险,确保进口冷藏冷冻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
《通告》要求,甘肃省内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进口贸易、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生产经营者,自2020年11月9日起,全面应用“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完成用户注册(已加入平台的用户无须重新注册,只对原注册信息进行修正和完善),如实填写上传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品种、规格、批次、数量、产地、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报告等信息。
11月5日,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20年黑龙江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支持农业稳产保供,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强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生猪产能快速恢复。黑龙江省生猪存栏达到1321万头,同比增长18.4%,已恢复到2017年的90%以上。
2020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生猪存栏132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29万头,同比增长19.8%;生猪出栏1270万头,同比增长1.2%,实现同比由“负”转“正”,并已连续21个月没有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了尽快恢复生猪产能,2020年黑龙江省深入挖掘现有的近1900家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生产潜能,提升存量产能,2020年出栏增长20%以上。
同时,黑龙江省还推广“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以大带小,促进散养户向适度规模发展,并全面释放2019年新建成的52家大型规模场280万头生猪的产能,加快释放大型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的44个在建规模场490万头的生猪产能。
10月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抓好秋收秋种,持续推进生猪生产恢复,强化长江退捕渔民就业安置保障,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持续巩固。总的看,农业丰产丰收,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进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做好秋粮收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抓好秋粮收购,引导农民适时卖粮,确保颗粒归仓增产增收。高标准完成秋冬种,稳定冬小麦面积,扩大南方冬油菜生产,为夏季粮油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毫不松懈抓好生猪及禽类生产,抓好冬季瓜菜生产,保障“菜篮子”市场供给。突出做好长江退捕渔民就业帮扶,拓宽渔民转产就业渠道,确保渔民就业有出路、生活有着落。加快冬春农田建设,确保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
10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31.5%,已连续5个月正增长;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26.9%,已连续4个月正增长。随着生猪生产恢复速度加快、出栏量增加,猪肉供需形势持续改善,价格连续11周回落,10月价格同比首次下降,11月第2周集贸市场价格每千克46.47元,较2月中旬的高点下降13.17元。同时,菜篮子”产品价格总体回落。秋菜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增加,价格季节性下行,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批发均价每千克4.7元,环比跌1.7%。禽肉禽蛋供应充足,价格稳中略降,活鸡和鸡蛋集贸市场价环比分别下降1%和2.2%。受季节性消费需求增加,牛肉、羊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7%和0.8%。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0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0.5%,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鸡蛋和鲜菜等食品价格影响CPI下降0.41个百分点。
11月9日,从正大集团旗下子公司获悉,正大集团与上海市崇明区合作的蛋鸡项目—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已于2019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在2021年3月20日竣工投产,项目预计达产后产值近7亿余元。据悉,正大集团与崇明区新村乡共同打造的“崇明300万蛋鸡全产业链项目”包括存栏85万羽规模青年鸡场一座、存栏300万羽规模的蛋鸡场一座、年产7万吨规模的有机肥场一座。
此项目致力于实现生态性的“有机化”,变成更生态环保的“未来农场”,将用有机肥场处理鸡粪,生产有机肥;死鸡和淘汰鸡喂养鳄鱼,通过生物转化,保护生态环境;有机肥服务于岛上种植,种植的秸秆回收,又可以用于有机肥加工。
11月12日,从海南省临高县农业农村局获悉,2020年以来,临高县积极引进生猪产业项目,推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日前,正邦集团有限公司3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已正式落地临高县。预计项目达产后新增年产值10亿元,可带动300人就业。
据了解,正邦集团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计划在临高县投资8亿元,建设3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主要建设母猪繁育基地,育肥基地并配套开展饲料加工及屠宰加工,将打造集繁育、养殖、屠宰、食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全产业链体系。据悉,该项目养殖基地选址临高县皇桐镇和南宝镇,目前位于皇桐镇的母猪繁育基地已开工建设,设计存栏7200头母猪,预计2021年3月投产;计划在南宝镇建设10万头生猪育肥场,预计2021年4月投产。项目将优质生猪就地转化为安全猪肉食品,打造临高优质安全猪肉食品供应基地。
11月11日,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康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奠基仪式在广东省罗定市苹塘镇道村村委插花山举行。据了解,德康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规模为生猪养殖场7座,年产72万吨饲料厂1座,年屠宰深加工100万头生猪食品加工厂1座。首期项目总投资30亿元。项目投产后,可创造年生产总值60亿元,利税3亿元以上,培养带动产业技术工人3000名以上。项目采用行业内高标准环保处理技术,采用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研发的AI智能养殖管理系统,技术行业领先。
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2020年以来罗定市加大对生猪养殖的扶持力度。2020年5月8日,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云浮罗定市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在罗定市罗平镇举行。项目包含生态智慧养殖、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冷链运输等养殖全产业链,建成后将推动广东省生猪行业保供稳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创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麻纤维产品与加工技术团队发明一种可回收型绿色溶剂,即温度响应型低共熔溶剂作为环保型萃取剂,并将其应用于灵芝多糖的提取分离。该研究不仅对灵芝多糖提取分离提供了新方法,也为其他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据相关研究员介绍,灵芝多糖药用价值极高,但目前存在提取率低、需要大量使用有机溶剂且所需设备成本高等缺点。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回收的绿色环保萃取剂,这类低共熔溶剂具有上临界温度(UCST)响应性,即在某一临界温度点以下是双相体系,在临界温度点以上是均相体系。
该团队系统研究了该低共熔溶剂的温度响应性机理,并对灵芝多糖提取分离的最佳条件进行优化,与传统方法提取的灵芝多糖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了对比,最后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探究其提取机理。结果表明,该温度响应型低共熔溶剂不仅能显著提高提取率,同时灵芝多糖生物活性也显著提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发现了调控大豆株型、提高大豆耐密植与耐旱性的重要基因GmMYB14,揭示了该基因通过油菜素内酯途径调控大豆株型,提高大豆耐密植与耐旱性的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据相关研究员介绍,株型是大豆产量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随着大豆机械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升,迫切需要株形紧凑、耐密抗倒的新品种以及对大豆株型调控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GmMYB14定位于细胞核,具有酵母自激活活性。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凝胶迁移试验以及酵母单杂交试验,验证了GmMYB14能够与GmBEN1的启动子结合,上调GmBEN1基因的表达。GmMYB14的过表达植株内源油菜素内酯含量下降,产生株高降低、叶柄缩短,叶柄与主茎夹角变小、叶面积缩小、株型紧凑等表型,从而提高了耐密植特性,并改善了大豆对干旱或渗透胁迫的抗性。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11月3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下简称“美国疾控中心”)发布公报,美国多个州发生沙门氏菌感染事件。美国疾控中心正与这些州的公共卫生与监管部门、农业部食品安全及检验局等合作,调查这几起可能与牛肉馅相关的沙门氏菌感染事件。
美国疾控中心表示,目前并不建议消费者停止食用加工熟透的牛肉馅,或零售商停止销售牛肉馅;但建议消费者不要食用未熟透的牛肉馅或牛肉馅汉堡等食物,牛肉馅在购买后2小时内应及时冷藏或冷冻,生牛肉应与其他即食性食物分开,在接触生肉之后要仔细洗手等。人类感染沙门氏菌后的12至72小时内,通常会出现腹泻、发烧、呕吐与腹痛的症状。这些症状一般会持续4到7天,即使没有接受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某些状况下患者可能因严重腹泻而导致脱水,必须送医院治疗。老人、婴儿等免疫系统功能不佳的人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11月6日,据俄罗斯农业部官网消息,俄罗斯农业部统计,2019年1~9月,俄罗斯活体肉牛产量为170.55万吨,比2019年增加2.12万吨,增长率为1.3%。同期,特种肉牛和杂交牛产量增长8.1%,达到31.54万吨。根据俄罗斯联邦各主体初步统计结果,截至10月1日,俄罗斯全国肉牛和杂交牛数量达到395.96万头,比2019年增加11.08万头(2.9%)。
随着特种肉牛业集约化发展,高质量牛肉的产量有可能进一步增长。俄罗斯对大型投资项目和高产畜群提供支持政策,将有助于俄罗斯肉牛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