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聊斋志异》悲剧主体成因探析

2020-03-09 03:42罗烺
人物画报 2020年34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高中语文

罗烺

摘 要:《聊斋志异》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小说欣赏》选修教材中,在《聊斋志异》中悲剧主体往往具有在精神上的审美价值,这些悲剧主人公所显现出的意志、抗争以及在超越过程中具有崇高的精神。本文重点探讨这种悲剧精神的成因,其一是《聊斋志异》中作为悲剧主人公处于深重苦难或者无法避免逐步走向毁灭的境地;其二是悲剧主人公虽然在积极的发出行动,但是发生意外变故,使主人公处在行动的动机与获得的结果全部相反的境地;其三是陷入矛盾冲突中悲剧主体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以有效促进高中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思索,促进高中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发展,提高其在审美鉴赏方面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聊斋志异;主人公;悲剧成因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清代学人冯镇峦将其评为至于清代文言小说第一,甚至与《红楼梦》齐名。对《聊斋志异》的研究者首推路大荒,其一生致力于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收集辑佚和研究整理,是“聊斋学”的奠基人。本文试图对《聊斋志异》悲剧主体的成因这一的角度加以探究。美学的悲剧性研究的就是悲剧主体生命遭到苦痛或毁灭时所具有的态度并进行生命评判。生命具有自我保存和自我发展的特性,生命在遭受不幸、苦难或毁灭时具有抗争的意识观念和行为。反之生命在遭到不幸、苦难或毁灭时不具有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则失去了作为人的本性,这种失去本性的人则不能成为美的研究对象。当生命遭到苦痛甚至毁灭是具有自我生存发展的抗争的意识和观念才能成为美的研究对象,本文所探究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具有抗争性的悲剧主体的悲剧精神的成因。

一、悲剧主体处于苦难或毁灭境地

阿·尼柯尔在他的著作《悲剧论》中认为:“悲剧认定不会回避死亡这一话题,什么时候死亡来临这是不重要的,在死亡来临之前做了些什么这才是重要的”。《聊斋志异》悲剧主人公往往在面对深重苦难甚至是毁灭境地时,这些都是无法去避免的,但是此时悲剧主人公却有很强的个体生存以及保存基本人格的欲求,对当前现有境况的不滿,进而产生很强的超越现实境况的动机,然后按照悲剧主人公个体的自我观念去实践行动,就算是立即被陷于深重的苦难甚至被强大力量毁灭的境地,悲剧主体亦会去抗争、超越,呈现出强烈的悲剧精神。

《连城》中的悲剧主人公的婚恋历程艰难,他们在面对封建旧婚姻强大的势力境况下,冲破一切禁锢的不可阻挡的势头,在困难和自身遭到毁灭时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超越现实的状况。乔生在连城将死之际,割取胸前之肉以救连城,同时在连城其父和王家阻挠的情况下他们果断进行抗争,终究超越了现实条件而团圆。在《聊斋志异》中,类似的《晚霞》、《瑞云》《鸦头》这几个选篇中,主人公都是在封建强大势力重压的女子,自己不能掌控个体命运的走向,开始对于困难境况的命运走向是隐忍态度对待,但是当她们遭遇个体挚爱情感时便奋起抗争,超越他们所处的现状,追求个体的自由独立。在面临生命深重苦难甚至毁灭时,悲剧主人公产生具有抗争、超越悲剧美的精神,这种精神呈现崇高的审美价值。

二、悲剧主体处于动机与结果相反的境地

悲剧主体的主观愿望如果超过个体本身的现有能力,自身具备的现有条件无法实现愿望是,进而衍生获得和最初愿望完全相反的结果,《聊斋志异》中的悲剧主人公往往愿望打破现实的条件,不过此类行动动机往往又超过主人公个体的现有能力和能够实现目标的条件,因此带来的往往是悲剧主人公的深重苦难,甚至是毁灭悲剧主人公本身。不过《聊斋志异》中的悲剧主人公虽然在实际积极的行动的之中,但是因为出现意料之外的某些变故,导致最终获得的结果与动机恰好相反,甚至获得毁灭的结果,但是悲剧主体在此类境况下,仍持有自我的坚持的意念,不断进行抗争,以期打破现有境况,获得自我的突破,具有令人震惊的抗争和超越的崇高悲剧精神。

例如,《武孝廉》这篇文章中,悲剧主人公狐妇救下病危的石某,对其落魄境况不弃反而下嫁于他,助其取得仕途,石某去见利忘义,遗弃和侮辱狐妇,狐妇对其一再批评忍让,然而石某始终未悔改,甚至想将狐妇杀死,狐妇知晓后抗争,取回曾经赠送给石某的药最终石某因为旧病复发而死。悲剧主人公狐妇积极发出行动却遭到王某的迫害,狐妇在王某给自己带来的不幸与苦难面前毅然进行抗争,力图超越现状,对王某批评忍让,几乎遭到王某的毁灭,狐妇果断坚持自己的意念,追回药丸,给以惩处。这些悲剧主人公积极地发出行动去带来与动机完全相反的结果,在此境况下悲剧主体果断进行抗争,超越现实条件的限制,呈现强烈的悲剧精神。

三、悲剧主体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陷入尖锐矛盾中的悲剧主体往往呈现两难处境的特征,在《聊斋志异》中悲剧主人公陷入交织的多种情感之中,这些情感本身就是本应是和谐统一的,但是主人公面临的境况是只能选取其中一种,不得不舍弃另外的一种,在此情形下这两种情感形成了对立冲突,悲剧主人公面临得失 “两难”选择的悲剧冲突矛盾之中,其选择矛盾冲突中的任意一方,舍弃另外的一方都会构成灾难。而在此时,悲剧主人公因为外面带来的矛盾或者和自己内心的冲突,使自己无法选择,在这种境况之下,做出的任意一中选择都意味着带来深重苦难,甚至是摧毁。例如《聂小倩》中的悲剧主人公聂小倩,选择拯救宁采臣就会导致自身毁灭,不选择拯救就会导致宁采臣的毁灭。任何一种选择都将导致一方的毁灭。悲剧主人公在两难中呈现出精神分裂的痛苦。即使悲剧主体处于无从选择的两难境地,悲剧主体表现的不是消极退避,而是积极奋争,超越面临的困境,不向面前的不幸、苦难和毁灭低头,呈现强烈抗争的崇高悲剧精神。

四、结论

本文从《聊斋志异》中悲剧人物陷入悲剧的主观动因加以研究,作品中的悲剧主人公即悲剧主体在遭遇命途深重苦难甚至遭遇毁灭境地时,往往呈现崇高的悲剧审美精神,对故事的悲剧主人公产生悲剧精神的成因进行了探析。以期望对高中学生选学《中国小说欣赏》中《聊斋志异》一文时,促进其从美学审美的角度思索,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审美鉴赏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阿·尼柯尔.悲剧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 朱一玄.聊斋志异研究资料汇编[M].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

[3] 黄洽.清人聊斋志异评点述说[J].鲁东大学学报,2007,24(1):75.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聊斋志异小翠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成语连线
由对立走向友善
半部《聊斋志异》手稿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