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部作品看斯特拉文斯基民族时期创作风格

2020-03-09 03:42张伟婷
人物画报 2020年25期

张伟婷

摘 要: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yodorovich Stravinsky,1882-1971)俄国作曲家,后1934、1945先后获得法国国籍和美国国籍。他是20世纪演奏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具多方面性的作曲家之一。斯特拉文斯基一生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民族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和序列主义时期。笔者以《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这三首作品来看斯特拉文斯基民族主义时期创作风格。

关键词:斯特拉文斯基;民族主义时期;《火鸟》;《春之祭》

一、斯特拉文斯基生平简介

斯特拉文斯基在俄语中是贵族;他的父母是“德沃亚宁”,或者我们可以说是“绅士”。他的母亲安娜·霍洛多夫斯卡娅(Anna Kholodovskaya)是基辅一位高级官员的四个女儿之一。她是一位優秀的家庭歌手和流利的钢琴师。他的父亲费奥多尔伊格纳特耶维奇斯特拉文斯基(Fyodor Ignat’yevich Stravinsky),当他19世纪60年代中期在基辅敖德萨学习法律时,终于发现了唱歌的天赋。最终,他获得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并于1876年在马里因斯基剧院(如古诺德的《浮士德》中的梅菲斯托菲勒斯)获得了学位。1882年,当他和安娜的第三个儿子伊戈尔(Igor)出生(在附近的波罗的海避暑胜地奥兰鲍姆)时,费奥多尔已经风靡了俄罗斯歌剧界,被广泛认为是他这一代最优秀的男低音。斯特拉文斯基继承了他母亲作为钢琴视觉读取器的流畅性,接触到了他父亲的记录乐谱的优势。1902斯特拉文斯基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法律。然而,他真正的愿望是学习音乐。他以同意学习法律作为交换条件开始学习作曲理论课程。

二、民族主义时期作品

在俄罗斯的作曲家和舞蹈家辛勤努力下,俄罗斯芭蕾学派形成了成熟规范的程式化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俄罗斯舞剧的发展,也使人感觉厌烦,为此俄罗斯舞蹈界和音乐界开始改革。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烟火》吸引了佳吉列夫和福金两位优秀改革者的注意。芭蕾舞剧《火鸟》的音乐由交他负责创作。作品中管弦乐织体的复杂化,管弦乐织体的结构和导致织体复杂化的配器手法,和使用常规性的和非常规性的纵向声部排列方法为自己的音乐表现服务。作曲家常使用不同的乐汇构成主题来模仿表现对象的运动状态。这种由于对模仿性的追求与使用不同乐汇构成主题的方法导致音乐旋律性的丧失,强调音乐形象的对比从而造成音色的频繁交替。音乐创作中斯特拉文斯基借用了古老的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的思想,用结构化的半音学描绘邪恶或魔法,用自然音学或民歌描绘善良或人类。他的火鸟是闪烁的,斯克里亚比涅斯克和声和喘息的节奏短语,英雄王子伊万和他的新娘被描绘在“真正的”民间曲调的设置。恶魔卡西的舞蹈有感染力的节奏。这首作品轰动一时,一夜之间斯特拉文斯基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他在社交上受到崇拜,并得到了巴黎的大人物、狄亚基列夫的贵族支持者、德彪西、拉威尔和萨蒂等作曲家、克劳德尔、普鲁斯特、基德和达农齐奥等作家的帮助,甚至德高望重的萨拉·伯恩哈特也给予了他帮助。

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是斯特拉文斯基早期创作的三部舞剧的其中之一,也是他个人风格逐步成型,音乐创作趋向成熟的一部重要作品。寻求生硬,怪诞,滑稽的音响、纵向织体音色的层次性以及横向织体音色的色彩性是这部作品的重要特征。《彼得鲁什卡》已经开始分离和处理民间旋律的片段(包括商人的叫卖声和工厂的歌声),并将它们组合成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往往会分解有规律的和声和韵律。《春之祭》只是强化了这些程序,将它们转移到一个固定的、固定的环境下的破坏实际上是情节的一部分。这两首曲子都大量使用了固定音型,并且都以可变长度的旋律图形或细胞作为节拍的决定因素。但是在《彼得鲁什卡》,这些变化的韵律大多是在一个普遍的规律性中发生的事件,而在仪式中,它们占据了整个节奏结构,甚至以投掷重音的形式侵入了有规律的节奏模式,经常被激烈地强调。两部作品都和谐地使用了模态“场”的概念。在《彼得鲁什卡》这些领域要么是由民歌的传统模式,要么是由八声音阶来定义,特别是由三和弦和四和弦组成,例如C大调/F大调重叠,作为“彼得鲁什卡”主题。

代表作品舞剧《春之祭》创作完成于1912年末,首演于1913年巴黎,并在欧洲引起巨大轰动,更是被后人誉为掀开了二十世纪音乐的序幕。《春之祭》不遵循强弱规则的重音、频繁更替的多种节拍,节奏的不规则性和失衡感带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力,节奏节拍的大胆革新,还是音乐材料在结构中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发展手法,都在作曲家精密的计算下为《春之祭》增加了新的色彩。在结构中设计中《春之祭》作品在进行过程中不断在各声部出现简短的新材料,通过新旧材料从并置到更替来推动作品进行,之前出现过的音乐材料在之后的音乐发展中可以经过变化或直接原型拿来使用,创作时采用了多样化的调式,也令作品充满了与以往不同的色彩。

这些舞剧的一个最大特点,《火鸟》是利用了民间音乐原来的片段,拼贴到作品中去,并按照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对其进行发展变化,后来的《彼得鲁什卡》则明显出现了作曲家自己的音乐语言:不协和和声、不对称声部。《春之祭》的音乐语言状态处于二者之间,音乐旋律尚未脱离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影响,而材料发展方面却已经初具模型,从作曲家借用贴纸法来粘贴和组合音乐材料、打破传统观曲式结构开始,斯特拉文斯基在 20 世纪先锋派音乐的路上越走越远,这种开拓的精神一直在督促他不断前进,并且不断尝试新的音乐风格。

参考文献:

[1]白瑜.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音乐及文化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7.

[2]陈敏,李凤霞.斯特拉文斯基的三部主要舞剧[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01):60-66.

[3]祁敏.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和声技法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

[4]石尚璇子.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织体音色结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7.

[5]赵蕾. 斯特拉文斯基多样性音乐特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