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铜飞
摘 要:在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受到了中小企业的认可,但其在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因此,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风险管理现状,提出几点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建议,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 供应链金融 风险管理
一、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程度较为落后,远远比不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就总体情况来看,依然处在快速发展的状态。据查阅有关资料得知,截止到2018年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接近16.5万亿元,同比上年增加了2万亿元。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大数据获取难度和成本高、大数据信息真实性偏低以及用户隐私安全保护力度不强等风险因素,不利于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对信息共享模式进行优化,控制数据获取成本
想要实现对数据获取难度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创新数据来源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旧有数据来源渠道的限制,同时,这也是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结合供应链金融和社交网络。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数据加以利用,成为了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将其与社交网络相结合,利用社交软件收集和处理数据信息,可以有效解决信息获取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掌握融资主体动态信息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前提基础,因此,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细节,以加强对融资主体的了解,最终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
(2)使大数据核心处理能力得到强化,能够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的同时,对大数据处理成本进行控制。与供应链内部所产生的数据相比,供应链外部的数据多为非结构化数据,无法被直接应用,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需求,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对格式标准进行明确,即可降低处理难度和控制成本,此外,应用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
(二)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数据真实性得到保证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项技术可以将完整的金融市场细化分解为多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交易、区、块和链,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总结和串联,就可以降低风险管理的难度,简言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强化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用区块链技术分割金融风险管理活动,并串联和整合不同部分的活动及要件,通过函数计算方法的使用,对合约交易进行函数算法加密,之后予以存储,可以防止数据信息泄露问题的出现,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也会得到保证。
(三)借助法律和先进技术,使用户隐私得到保护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之中,服务者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其在掌握用户信息时,通常不会采取保护措施对用户隐私信息进行保护,致使用户隐私泄露,故加大了金融风险出现的概率。针对此类现象,建议金融服务者和用户借助法律合理划分权利、义务和责任,并签订责任书,要求服务者在采集用户信息时,必须要提前与用户进行沟通,并征求其同意,在获得用户同意后,服务者方能利用数据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
除了法律手段以外,利用数据脱敏技术处理用户数据,亦可起到保护用户隐私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数据脱敏可以通过提前设置完成的规则,改变用户数据信息的形式,这样一来,就使用户隐私信息泄漏的概率大幅度下降。为此,金融服务者应该按照要求,对用户隐私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如有特殊需要,由系统内部员工手工處理亦可,但这种人工脱敏处理流程较为复杂,且容易出现错误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相关企业基于大数据技术,制定规则统一的脱敏产品,促使其数据脱敏实现产业化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风险隐患。建议金融服务者和用户应采取对信息共享模式进行优化,控制数据获取成本、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数据真实性得到保证以及借助法律和先进技术,保护用户隐私保护等措施,从而强化风险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娟,原春芬.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研究[J].商讯,2019(3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