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佩慧
【摘要】 在佛山市使用语文部编版教材和广东中考卷背景下,如何调整初三教学、提高备考有效性成为全佛山市一线语文教师当前面对的和必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城乡结合地区中学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城市中学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低下的情况下,这一课题研究对于身处农村中学一线语文教师尤为重要。本文重点从培养学生试题读题能力方面进行探究,采用试题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广东中考语文试题案例剖析,提出一些备考可行性的建议来提高广东中考语文备考的有效性。
【关键词】 城乡结合地区中学 试题案例 试题读题能力 备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134-02
随着《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佛山市从2016年开始使用语文部编版教材和参加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至今已经走过了3个年头。广东中考语文试题对考生能力要求特别是试题读题能力、答题速度要求更高。如何调整初三教学、提高备考有效性成为全佛山市一线语文教师当前面对的和必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试题是一种特殊的文本。试题读题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文本解读能力,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他们进行了普通文本解读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后转化而来的一种应用于考场答题上的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在考场上的答题准确率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读准题目的基础上才有答好题目的可能性,一但对题目考点判断失误,就等于走错方向。在有限的答题空间和答题时间以及巨大的题量面前,虽然地球是圆的,但考生“北辙”后确实很难再“南辕”。所以在初三备考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普通文本的阅读能力外,更要注重进行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试题读题能力的相关训练。这种训练对城乡结合地区语文素养不高的学生尤为重要。这些学生在考试中失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题目所考的知识点他是懂的,可是因为没读懂题目,所以不知道要运用的是这个知识点。考生由于没读懂题目,对题目考点是把握不准,最后就变成了答非所问。
由于试题案例教学在中考备考中具有强大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拟通过列举具体的试题案例,从学生不能读准题目的几个常见原因和如何提高考生试题读题能力等方面谈谈自己在提高中考备考的有效性的做法。
一、学生不能读准题目的几个常见原因
1.题目没有看完就开始动笔答题
随着高考改革,近几年广东中考语文卷的阅读量和题目量不断加大。这就导致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除了担心所考题目自己会不会之外,更加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前作答完毕。为了争取更多答题时间,考生们往往是采用快速扫视题目的方式来节约时间。这种快速扫视题目的方式最大的弊端是题目还没看完整,只是匆匆扫一眼,视线触目所见题目哪个词语就把哪个词语隐含的信息作为考点,以偏概全。
如:
15.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部分考试在审题时看到了表格中“小油灯”“相关人物”两个词语就将两个空依次填写为“父亲”“女同学”如何面对生活,但这道题的关键性的提示性语言是“给‘我的启迪”。这就是典型的答非所问。
2.只抓住了题目的其中一个提示性词语
近几年的广东省中考语文卷为了更好体现学生中学三年学习后的语文素养
水平状况,也为了避免考生答题时出现思维过于模式化的现象,更为了通过试题考试形式拉开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在设置题目时,往往设置了两到三个关键词,加大题目的难度。但学生在答题时往往只抓住了题目的其中一个提示性词语,导致出现答题不全面的情况。如:
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2分)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2分)
(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部分学生在审题时,看到了题目的一个关键词“表达效果”以及加点词“攥住”“搂住”受答题思维模式化影响,直接就从人物描写中的动作描写及其作用方面进行回答,忽略了题目的另一个关键词“品味”。这道题是需要学生先对加点词进行“品味”再“分析其表达效果”,但很多学生却没有对加点词进行品味。“品味”加点词环节却是最能体现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即是否能结合文中语境读出该词的深意,需要学生深入到文本中。所以“品味”加点词环节还会影响学生对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是否到位。
3.没有读出题目关键词语的潜在信息
广东省中考语文卷每个板块最后一道题分值都比较高,基本是4-5分。这道题一般是这一板中最难也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题目。学生想在这题上取得比较理想的分数首先得弄明白题目关键词语的潜在信息,才能正真读懂题目,才有答好该题的可能性。
如:
3.《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5分)
(2019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这道题有以下几个关键词:“《西游记》”“动物性”“神的本领”“人的特点”“既……,又有……,还兼……”“孙悟空”“猪八戒”“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大部分学生在答题时只是从孙悟空或猪八戒的性格特点方面进行回答,没有读出其它关键词语在题目中的潜在信息。“既……,又有……,还兼……”和“(5分)”的潜在信息是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能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動物性”“神的本领”“人的特点” 的潜在信息是只能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结合原著”的潜在信息是考生对该人物的三个方面的特点的理解要建立在具体文本内容上,不能凭空想当然回答。“结合原著”的另一个潜在信息是考生不能单单只结合选段内容进行回答,还要牵连到选段以外的其它情节。“简要分析”的潜在信息是本题还考到考生筛选完信息后对信息整理归纳能力,不能照抄语段回答。
二、如何提高考生试题读题能力
1.养成圈画题目关键词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做题时圈画题目关键词的良好的试题读题习惯。做题时圈画题目关键词,既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专注度,也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的捕捉重要信息,提高信息筛选的准确度。学生对试题题目的解读越到位,答题的准确率就越高。
考生在做题时圈画出来的题目关键词,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考生的更真实的答题情况。即教师通过分析考生做题时留下的做题痕迹,可以知道考生做题时的答题思路是怎样的,特别是分析考生所选的选择题答案是答题思路对所以选对,还是答题思路错刚好碰对的。
在教师讲评试题的时候,考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做题时留下的痕迹与教师讲课的内容进行比对,找出自己在读题时做得不好的地方,避免以后同类情况出现,从而提高读题的准确度。
特别要提醒的是,考生这一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跟踪、检查、落实。
2.限时对比审题训练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往往引用对比阅读的阅读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深度、厚度、广度。这方法也适用于教师用作提高考生试题读题能力训。即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题型就同一语料出几道不同说法的题目,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对比审题训练。在学生进行对比审题训练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咀嚼汉语言文字的精微之处。由于几道题目说法的不同,哪怕只是改变个别字眼,考生在对比审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回答这道题的方向、侧重点就跟前面的题目就完全不一样。
对比审题训练不但提高考生读题时对关键信息捕捉的敏感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还有助于考生避免固态化的答题现象。所谓固态化答题是指考生在考试之前刚好做过类似的题目,当在考场上看到类似的题目时,理所当然的把之前的答案照搬到考卷上。考生这种表现在实际的考试中非常普遍,他们完全不知道两道题由于说法上个别字眼的不同,两道题在答题上是有所不同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样。平时有了这样的对比审题训练,考生就能改正不认真读题喜欢往考题上套答案的坏习惯。
3.考后逆向思维反推训练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困惑:这个知识点课堂上讲过,课后练习做过,课堂上也讲评过 ,怎么现在再做,还是那么差,跟第一次做没什么区别。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是讲评环节出了问题:我只是单向的把这个知识点存在的问题、要注意的事项灌输给学生, 而缺少了让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这样答的逆向思维反推训练。
逆向思维反推训练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教师在自己讲评练习前先出示该题的参考答案;第二步,考生分析归纳参考答案所包含的信息点并与自己写的答案进行对比,找出差异;第三步,考生考生对比着参考答案和题目进行逆向思维反推即思考参考答案的每个点是根据题目哪个关键词的潜在信息而要往这个方向回答。如果学生在进行逆向思维反推的过程遇到有疑惑的地方,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质疑、师生释疑的教学方法,师生一起进行更深一层探究。考生通过弄懂答案的来源反过来也可以弄懂题目考点是什么。
4.正向思维考生自主出题训练
新课程其中一个基本理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即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死记硬背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经历体验,通过“再创造”的活动体验,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再创造”是指每个知识点授课完毕或每次大考之前,教+师可以对考生进行根据本章节的知识点结合中考题型出一套配含答案练习卷的正向思维自主出题训练。
正向思维考生自主出题训练具体步骤为:第一步,教师讲授新知识、说明考纲要求、出示往届中考题型;第二步,学生根据步骤一的内容出一套配有答案的练习卷并制作ppt说明出题意图(重点阐述读懂题目意思的注意事项);第三步,学生交换完成练习卷并写试题评价;第四步,先由出题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述出题意图,接着由完成该练习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评价。第五步,全班同学讨论练习卷上的题目是否要做出修改,要修改的话该如何修改等。
正向思维考生自主出题训练,不但能让学生把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环节体会到问题表述的严谨性以及试卷上的每个信息点都与题目解答有关。这样,學生在以后答题时就会更加认真、仔细解读题目,答题准确度就自然得到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张海侠.中考文学类文本答题分析与复习对策 《语文教学通讯》2019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