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宁宁
纪念馆是一个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向观众传播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可以说,陈列展览是纪念馆最核心的文化产品,是纪念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要媒介,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般来说,纪念馆每年都会举办不同的展览,保存下来的陈列展览资料既是纪念馆举办展览活动的重要记录,也是纪念馆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因此,对陈列展览资料的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陈列展览资料的收集
展览是一项系统工程,纪念馆推出的任何一项展览,大至体现该馆性质的基本陈列,小至题材多样的临时展览,从选题策划、设计构思到最终呈现都是一个團队合作下精益求精的复杂过程。展览资料应该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展览工作详貌,因此,要做好陈列展览资料的收集工作应当从明确收集范围着手。
随着纪念馆事业蓬勃发展,管理工作的日趋规范,陈列展览资料的收集内容也逐步完整化、科学化、系统化。以笔者所在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例,建馆70年来的陈列展览资料,从建馆之初的中共一大会址的展陈请示批复文件、修缮复原记录、展陈照片,到如今完整反映展览创作全过程的资料收集,收集范围大大增加,收集内容更加明确。目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陈列展览资料主要由会址复原陈列、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展览、输出展览等资料组成,其中专题陈列展览由原创展览和引进展览组成。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实物见证,于1951年4月勘实,1952年9月成立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址复原陈列资料的收集主要依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试行)》,科学、准确、翔实地做好收集工作。
文字资料的收集范围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记表》,寻访、勘实和复原情况,历次修缮保护工程、内部布置情况、相关研究情况等。图纸资料的收集范围包括建筑图纸、内部展示图纸、保护范围地带图、历史资料图、修缮复原图等。照片资料的收集范围包括全景照片、内景、外景、重要部位照片,保护标志牌照片,历史资料性照片,重点活动照片等。上述三种形式的资料,有条件的都应当以电子文件形式保存下来。
基本陈列展览和原创专题展览资料的收集范围主要以展览的立项、实施、展出、总结四个阶段为线索,同时结合全国和本市的精品展览申报要素做参考。
展览立项阶段的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展览策划方案、论证会议纪要、报批文件等。
展览实施阶段的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展览大纲、内容文本、审定意见、参考学术著作论文列表、展览所用文物清单、展览形式设计图、展线设计图、展览辅助展品清单等,这些都是展览资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还应包括展览工程的相关资料,如招投标与委托文件、工程合同、竣工验收报告、决算和审计报告等;涉及展览环境和安全的相关资料,如展览设备使用清单、展览微环境控制设备清单、展览温湿度虫菌害监控设备清单、展览安防验收报告、展览消防验收报告、展览公共安全应急预案等。
展览展出阶段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展览讲解词、导览音频、实景照片以及网上展览素材资料。此外,还应包括与展览相关的重点活动资料,如反映展览开幕活动、专题学术研讨会、主题活动、延伸教育、文艺演出等资料;反映展览宣传情况的展览宣传单页或简介、宣传片、自媒体宣传、主流媒体报道资料;与展览有关的出版物、文创产品资料等;反应观众意见的观众留言、问卷调查、资料等。
展览总结阶段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反应展览总结报告、调查分析报告、展览工作人员情况。此外,还包括展览后续产生的展览输出情况、展览申报奖项材料及获奖材料等。
展览交流是纪念馆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时代纪念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公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高涨,纪念馆每年的展览交流数量逐年增加,质量日益精进,输出展览和引进展览资料收集也逐渐受到重视。
输出展览和引进展览的材料收集范围相对较小,作为纪念馆与外单位的交流项目,输出展览和引进展览应当注重合作意向书、展览合同、与展览相关的重要活动、媒体报道、工作总结等资料的收集。输出展览主要是由纪念馆的原创陈列展览产生,如果展览根据输出地点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应当保存好展览大纲、展览内容文本和形式设计等重要展览材料,其他相同的材料不必重复收集。
陈列展览资料的保管
收集完成的陈列展览资料必须妥善保管才能开展有效利用。要做好陈列展览资料的保管工作,笔者认为应当从建立健全展览资料管理制度和制定展览资料整理方案两方面着手。
纪念馆的陈列展览部门是负责展览项目创作实施的主要负责部门,但一项展览从立项、实施到展出、总结,往往不是一个部门独立完成的。因此,要将分散在几个部门的陈列展览资料集中起来,就需要有人负责统一收集整理。
展览资料收集时间可以以一个自然年为节点,也可以一项展览周期为节点。无论是采用哪种时间节点,都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展览资料的收集工作,防止因拖沓影响展览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整理完成的展览资料应当及时归档,进行妥善保存。归档部门一般是纪念馆的业务资料综合管理部门,这样既确保陈列展览资料的完整安全,又有利于利用。陈列展览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可以同时各自保留复制材料供日常工作查用。
建立健全展览资料整理方案方面:科学分类。陈列展览资料内容繁杂、形式多样、载体各异。陈列展览资料的整理既可以按照展览立项、实施、展出、总结的四个阶段来分类,也可以按照资料形成部门来分类。无论是哪种分类方式,都应当在整理过程量中注意保持其系统性和成套性,同时考虑资料载体特点安全保存。
建立目录。完成整理的陈列展览资料应当建立总目录,与资料一起保存,形成某项展览的一套完整归档资料。此外,还可以依据不同需求,设计分类目录或索引体系,方便展览资料的查找和利用。
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普及,如今的展览资料形成的全过程基本都是在数字环境下产生的,文字、图纸、照片、声像皆是如此。这为纪念馆陈列展览资料的信息化保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陈列展览资料整理,也为分类目录和索引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建立方式,使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目标检索。
展览输出是纪念馆陈列展览资料最直接的利用形式,是紀念馆丰富展览内容,扩大展览受众面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纪念馆一方面通过巡展方式把原创展览送到各地展出;另一方面,各馆之间也通过展览的输出、引进开展馆际交流。早期的展览输出方式,主要是由展览的输出单位利用展览大纲等资料,将展览制作成展板与实物展品一起送到引进单位展出场地,布展后直接展出。目前的展览输出方式,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是展览输出单位根据引进单位展出场地实际情况,利用展览大纲资料重新进行设计和制作;另一种是展览引进单位按照展览输出单位提供的展览资料,自行完成展览的形式设计和制作。目前的展览输出方式,充分利用了展览资料的电子信息化功能,使展览输出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展览形式效果更加突出。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例,为迎接建党百年,纪念馆自2018年7月启动了“牢记光荣使命 迎接建党百年”全国百场巡展活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利用馆藏的原创陈列展览资料,制作了《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图片展》《日出东方——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图片展》《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等多套输出展览素材,供需求单位选择。截至2020年底,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全国百场巡展活动已完成展出一百余场,为全国和本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纪念馆每年都会围绕重大主题、重要历史纪念日和历史人物策划举办多个专题展览,展览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多有重复。在策划新展时,保存完整的过往展览资料将成为新展创作的重要参考,在汲取经验、弥补不足、推陈出新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展览主题和内容的雷同,减少重复劳动。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例,建馆近70年来,围绕“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的陈列展览和以周恩来为主题的人物展览多达数十次,每次陈列展览的资料都为新展的创作提供重要参考,为新展推陈出新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国内的高校中尚未开设专门的陈列展览专业,纪念馆陈列展览部门的业务人员多半是进入这个行业后才开始学习。陈列展览精品之作就好比一本教科书,完备的陈列档案不仅对从事纪念馆陈列展览工作业务人员的学习、借鉴、研究大有裨益,同时也可以作为纪念馆其他工作人员日常培训的业务学习资料。
完好保存的陈列展览资料既是纪念馆举办展览活动的重要记录,也是纪念馆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修订馆志、举办“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60年回顾展”、编辑出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60年大事记》之时,都将建馆以来举办的各类展览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真实完整的陈列展览资料为纪念馆的成果展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纪念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灵感不仅源于文物藏品,也可以来自纪念馆的建筑外观和内部展陈。作为红色文创试点单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近几年推出了多款网红产品,“初心红”笔记本就是其中之一。笔记本为朱红封皮,用压文形式勾勒中共一大会址内部的复原陈设,内页中有二十多张手绘的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细节与内饰,包括未对外开放的会址二楼复原陈设。这款“初心红”笔记本的创作元素均取材自纪念馆保存了数十年的会址复原陈列资料。
纪念馆的陈列展览资料以它独特的形式,反映纪念馆的发展历史,是纪念馆宝贵的财富和资源。陈列展览资料本身就是一部可供研究的纪念馆史料,希望纪念馆陈列展览资料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在注重研究馆藏文物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纪念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