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同超
关键词:车队 车辆 维护管理
车队车辆的维护管理成效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和持续化发展质量,也关系到单位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车队负责人一定要明确车辆维护管理的重点,并将日常管理细节落实到各个方面,以能够及时发现车辆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车辆维护管理风险,不断提升车辆维护效果,为保障事业单位的日常用车需求奠定基础。
1 车队车辆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车辆维护管理工作缺失
对于车辆的维护管理工作来说,其日常的检查是工作重心。但是当前很多单位的车辆维护方式,都是以维修厂承包为主,等到车辆出现问题了,直接送去维修。但是由于个别维修厂的技术较为落后,以及在实际的维护过程中过于笼统敷衍,并没有结合具体车辆的实际情况,认真仔细的排查及制定合理的维护方案。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维修成本,还使得维护工作效率不高,缩短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1.2 车队维护管理方法不当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辆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单位车队车辆的数量逐渐增多,在无形中增加了车辆维护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再加上个别驾驶人员工作繁忙,有限的车队管理人员并不能够将细节落实,严重影响到了车辆的实际维护效果。虽然个别单位结合实际需求对车辆的用途做以明确的划分,但是这种模式也增加了车辆的调配难度,无法对个别车辆实现及时的保养,在无形中也增加了车辆的安全隐患[1]。
1.3 缺乏完善的车辆信息档案
只有加强对车队车辆的信息做以了解和管理,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维护质量水平,持续提升车队管理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车队管理中,由于一些单位并没有明确规定建立完善的车辆信息档案,使得各个车辆的实际检修次数、更新报废等数据不详。还有一些车队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随便对车辆的检查和维护记录造假,严重限制了车辆档案的价值发挥,影响其管理工作。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针对不同车辆的购买信息、保养情况、使用情况等建立明确的档案,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以能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能够获取相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展开保养和维护。
1.4 驾驶员综合素质较低
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车队车辆维护管理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很多事业单位中的驾驶员综合素质都普遍较低,其不仅驾驶技术得不到保障,在日常开车过程中不注重交通安全,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缺失问题。另一方面,个别驾驶员责任意识不强,不仅不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工作,对于车辆的维护和定期检查也是敷衍了事,并没有将车辆的维护管理工作作为重点来做。在日常工作中,不会积极主动的对车辆各项性能展开检修,造成了个别车辆的内部零件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出现老化等现象,大大增加了车辆的潜在安全隐患,影响到车队工作质量和效率,缩短了车辆寿命。
2 车队车辆维护管理对策
2.1 重视车辆日常维护工作
车队负责人必须要将车辆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不断提升各个驾驶人员的责任意识,将日常维护和监管落实到工作中。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和正规的维修厂展开合作,以提升车辆的维修质量和效率,并结合不同车辆的差异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方案。根据不同车辆的维修部位,派给不同的专业维修点维修,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车辆的维修质量,还能够缩短维修时间,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结合车队车辆的日常工作情况,合理划分车辆检修时间,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负责人严格按照条例进行。定期对各个车辆的日常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和汇报,不断提升车辆维护管理的成效和便利度。此外,对于日常检查工作比较薄弱的情况,事业单位还必须要加强对车辆出发前、行车时、停车后进行仔细的检查。要求车队定期进行大检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维修,追究相应的责任,落实到人头并形成警醒他人的效果。及时记录车辆存在的问题并上报。单位内部使用的车辆维修材料必须要从正规厂家购买,确保材料合格,严禁使用假冒伪劣等材料修理车辆。
2.2 建立车队管理责任制
由于事业单位的车队车辆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其涉及到的各个管理要素也很多,再加上事业单位的车队负责人员有限,因此有必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落实各个岗位职责,进而强化负责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将车辆维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单位还要督促负责人和驾驶员的日常沟通交流,将车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找出其中存在的原因,以能够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为了进一步细化车队车辆维护管理工作,还可以将车辆各个检修部位分派给相关人员,有效的避免了推诿责任等情况出现[2]。
2.3 建立完善的车辆信息档案
完善的车辆信息档案能够对车辆的维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因此事业单位相关领导一定要结合内部车队的实际情况,注重车辆信息档案的建设。首先,可以安排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车辆档案信息进行建档和登记,实行“一车一档案”制度,确保各个车辆的购买信息、检修记录等完整。要求车队负责人定时上传更新档案信息,尤其是对故障信息、维修信息等要做以明确的记录。其次,加强档案人员和驾驶员的沟通交流,驾驶员应当定期向档案管理人员汇报车辆的使用情况,以及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于档案管理人员及时记录,确保各项信息收集的完整性,不断规范车辆信息档案的准确度。再次,加大对合格证的管理工作,不定时随机抽查车辆实际状态,确保车辆各项性能合格之后方能使用。不断完善监督登记机制,并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对其进行监督,驾驶员因随身携带登记证,真实完整的记录车辆维修情况,数据过期之后应当及时更换证件[3]。
2.4 提升驾驶员综合素质
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车队车辆的维护管理质量,事业单位必须要结合车辆日常工作诉求,聘请专业的、有经验的驾驶人员,并从多个层面对其进行严密的考核,具体包含了开车技术、职业道德等。待考核达标之后,予以聘用,在上岗之前实施统一的培训,进一步强化驾驶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水准,尽最大限度避免驾驶过程中不必要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对驾驶人员实施不定期的培训和考核,通过自学、教育等多种途径,确保每一位驾驶人员都能够充分掌握交通、驾驶知识,能够强化自己的开车技术,提升其随机应变的能力,将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降到最低。针对在岗的驾驶人员,还要着重培训他们在车辆维护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细心严谨,注重对驾驶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为其营造良好和谐的车队氛围[4]。
2.5 提高车辆运行管理准则
在车队车辆日常维护管理中,必须要对车輛的安排进行细致的考虑,通过合理的调度制度,进一步规范用车现象。除去特殊情况,如果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要使用车辆,首先要提交用车规划,并通过用车申请全面探查用车目的和具体方案,从而按照调度规则进行合理安排。在实际的分配过程中,还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工作任务,结合实际情况安排,着重提升车辆的机动性能。车队负责人要对车辆的内部情况、外观情况以及车辆的清洁度进行良好的处理,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以能够应对不同的突发情况。每天需要留下相应数量的车辆值班,借助数据系统将每天车辆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以能够全方位掌握车辆出勤和维修状态,为后续的车辆调度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
2.6 积极借助信息技术
事业单位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价值,并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提升不同工作效率的关键作用。尤其是针对车队车辆维护管理工作来说,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设备,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维护管理的最终成效。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够通过智能检测,在短时间内将各个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反映出来,能够让工作者第一时间找出问题,为优化用户服务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为车队人员提供培训,不断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的车队人员,这也无形中成了一个隐形投资,为单位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3 结语
车队车辆的维护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正常运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负责人必须要认识到车辆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明确各个责任制度,并将其落实到日常运行的方方面面,以此不断提升车辆维护管理的效果,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安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