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燕红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职业院校带来全新机遇,并使其面对巨大挑战。为紧跟时代变革步伐,让学生达到社会提出的要求,一定要站在时代前沿,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方面,中职院校共有两个目标,一是研究型人才,二是应用型人才,但是对双创教育不够重视,尚未将其与传统职业教育以及学术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由于就业领域不断拓展,同时对学生双创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所以难以提高就业率。另外,教育模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并且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导致他们在自我认知与社会期望两者中间形成错位,当前市场对学生的需求非常大,然而仍旧无法发现技能重建以及自我表达的途径。所以,久而久之势必引发诸多问题,比如素质分化等,同时阻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现阶段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后工业时代”,由此可见工业时代朝着互联网时代转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具有鲜明的网络化特征,较为平等与开放。此外,消费者身份不断转变,以媒介信息为对象,成为其生产者以及传播者,而且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自身权利均有所变化,迎来了消费者主权时代。通过建立互联网思维模式,大力改革教育模式,而且密切结合双创模式。
电子信息属于前沿技术行业,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集为一体,是新世纪的一项“朝阳产业”。针对电子信息专业而言,兼具理科和工科的特征,致力于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确保他们具有牢固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熟练运用电子系统设计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水平、工程技术能力、自身素质都比较高,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且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今后的“互联网+”行动中,因为电子信息专业具有鲜明特征,所以学生势必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培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经济转型要求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电子信息专业将理科特征与工科特征融为一体,对于今后的高水平人才,该专业越来越重视其人文素养,不断强化相关基础理论等,搭建科研平台,创设实验教学基地,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他们科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现今,随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贯彻落实,对信息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在数理以及专业方面,为帮助学生打下良好基础,诸多中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改变人才培养方法,目前运用宽口径方式,也就是在入学的时候进行大类招生,并不详细划分专业,一段时间之后再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合理划分小专业。在目标差异培养方面,专业划分是否详细并非其根本体现,课程设置以及实践设计是具体差异,可以体现出学生知识体系以及能力结构的差异。
1.坚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众所周知,国家不断加强促进产业发展,在我国特殊电子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一种关鍵的经济支持方式,增强综合国力,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以合作院校为对象,帮助其构建与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至关重要,成为其生命线,能够为学校注入活力,通过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提高学校发展速度。在电子领域,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成为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实际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时候,中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就业的导向作用,将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办学理念方面即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学校应该以此为依据运用各种各样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使学校与大量企业合作,相互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而且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完善培养条件,保证培养高质量电子信息人才的高速发展
其一,引进先进硬件条件,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提供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设备等,紧跟主管部门的步伐,合理、有效运用特殊教育学校组织,投入更多资金,丰富与优化训练条件,从而着重建设多媒体电脑室、电气技术实验室等。
其二,培训可以将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的高水平教师。虽然引进了先进设备,但是要通过何种方式将其运用到技能培训过程中呢?此时教师至关重要,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服务。学校充分运用“走出去,请进来”这一方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强度,采取双师型培训方式,开展实证调查活动,加强技工学校培训,从而日益提升教学水平。
3.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化必须面向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对中职院校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工作。首先,合理进行专业设置,由此解决所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科学选定培训内容,加强管理与技能培训。其三,加大训练力度,突破理论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能力。除此之外,对于社会培训机构而言,需要及时、合理改进运行方向,适应职业生涯变化,紧跟技术发展步伐,为促进各地院校培训市场发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各年度进行合理调整,电子商务等人才市场炙手可热。通过运用订购教育这一方式,加强学院与民办学校之间的合作,在市场上实现两者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同时培养高技能人才至关重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弱化就业结构的矛盾,有效引导学院与企业,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以此达成培育学生的目的。
4.教师的互联网思维
在中职院校中,当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时候,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对于中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而言,教师教学理念以及知识技能都是决定性因素。因此从教师角度来讲,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他们首先应该加快自身理念的更新,提高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与掌握一系列“互联网+”环境下的新理念与新技术,不断加强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以此完善与优化自己的大脑,从而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思维的不断发展,对中职院校教师造成较大冲击,通常有四方面的表现。其一,在“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理念较为落后。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改变自身理念,以此适应新形势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针对中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师而言,一定要掌握并正确理解“互联网+”的各项技术,以互联网为切入点认真、谨慎观察思考教研工作。其二,未在第一时间更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易改变与更新,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信息化工具产生巨大影响,充分凸显其优势,因此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应该持续完善信息化工具,培养与增强学生对其应用能力,尤其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学会利用多样化先进教学手段。其三,与学生关系发生微妙变化。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对象,均有深刻变化,在互联网平台上,学生占据主体地位的主动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成为虚实一体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冲击传统师生关系,即教师为主而学生次之的关系,逐渐提高学生地位,实现师生平等。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良好状态,创设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的课堂环境,如此方可取得更好教学效果。其四,知识技能较为缺乏。从中职院校角度来讲,知识传递和更新相对滞后,尤其是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教师而言,因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以大部分教师自身知识技能无法满足需求,由于条件不允许,阻碍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教师整体技能无法达到“互联网+”的要求。对于现阶段的中职院校教师而言,需要贯彻落实的一项工作是更新自身知识与理念。
由此可见,中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长期坚持,同时学院需要为国家与社会输出创新人才,并且加强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完善与优化培养条件,面向社会加强产业化发展,长此以往深入调查与探究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