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庆
摘要 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教学为例,从“导”与“学”的关系,并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了“导中悟学,由学引导,导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真正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相长 细胞核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20)08-0079-02
在当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教学理念下,生物学课堂也变得更加地生动多彩,突出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实现教学相长是目前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一大难题。下面结合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谈一谈几点感想。
1由“导”引“学”,激发注意
1.1以“问”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注意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索的开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师生双方活动的纽带,对培养学生智力起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主动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首先,提问不能脱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有多种问题导入。例如,(1)出示班主任的照片,然后提出问题:班级的重要决定都是由谁做出的呢?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些决定呢?工厂中的生产工作主要由谁来安排呢?在细胞中是否也有起这样作用的結构呢?(2)回顾初中所学的“多莉羊”的诞生过程,提出问题:多利羊为何会长得像母羊A呢?这些问题都比较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会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这种以问题导入的方式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还有不少教师以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注意。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多种思维方式,从而学习在生活与学习中更多角度地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1.2以“演”为导,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出,很多生活中的经验被引入到了课堂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从一次综艺节目中受到启发:能否将课堂和游戏或演出相结合,让学生也成为课堂中的明星呢?随后,在本节课中进行了实践。
课前,教师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精心的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细胞核的功能,学生能够认同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库,即系统的控制中心。基于学生已经学习的细胞膜、细胞器等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教师将相关知识进行融合编写了一个5min的剧本,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并将撰写好的小剧本分别写在5张小贴纸上,制作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5种细胞结构的名称贴纸,同时用剥了皮的橘子作为道具。演出中,让细胞核作为工厂的一个领导指导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由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包装,线粒体提供能量;最后,由细胞核向学生提出问题:各位同学你们能猜出我的职位与工作内容吗?
由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让生物学课堂“活”起来,在教师的“导”之中让学生真正的“学”,从中把握课堂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而且,教师更可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外自学、自导、自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地活用知识。
2由“学”引“导”,合作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师就可以很轻松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阶段。本节课上,教师可以在处理课本中的4个小实验的时候,进行分组分任务辩证性地完成学习。
本节课上,细胞核的功能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难的不是结论性知识,而是用实验求证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在教学时,笔者在对实验过程进行展现的同时,注重引领学生遵循科学研究常用的对照实验原理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使学生领会每一个实验步骤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对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因果关系的逻辑分析中得出必然性的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每两个小组挑选一个实验进行研究,分别自主设计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的实验流程来解决4个实验,分别发表各自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并且进行两两对比。在学生的“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遇到的各种难题问题,由学生的问题再“导”出后面的知识。当然,学生的问题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所以,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将问题归类,将教材中的资料1与资料4进行对比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讲述的共同点“遗传”;将资料2与资料3进行对比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讲述的共同点“代谢”,进而进行系统的知识回顾。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解决本节课的难点,自然地得出细胞核的功能,同时又可以引发新的问题:什么样的结构会给细胞核这样的功能呢?
3“导、学”结合,教学相长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在“教”,课堂上都是学生在“学”。虽然,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进行了新知识的学习,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却成为了学习的旁观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尝试将自己假设成为学生中的一员,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与学习问题,去尝试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然后,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促进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疑问总结列举出来,让其他同学共同思考解决。
在本节课后面学习“细胞核的结构”过程中,笔者就尝试着用这种思维去学习这一知识点。在“细胞核的功能”的探究中,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设置好与细胞核结构的相关问题,逐级递进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然后将任务分配给各小组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法进行学习。小组成员先自主学习后,共同讨论各自的发现。这时,教师可以随机地参与到其中,与学生共同思考,感受学生的思维与发现问题的角度,并引导学生去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全体师生共同总结,共同进行知识的巩固训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