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消除学生自负心理的有效秘钥

2020-03-08 18:44严晓君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9期

严晓君

【摘  要】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开始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一味地强调所谓的快乐教育和自由教育,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自负心理。所谓自负,就是对自己有着超越客观的评价。自负的学生不能接受其他人比自己优秀,容不得别人批评和轻视自己,这样的心态既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无法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本文提出要客观评价,全面地认识自己;叩问自我,真实地认识自己;发掘亮点,虚心地接受他人;转变认知,积极地面对挫折。

【关键词】认识自己;自负心理;客观评价;转变认知

随着以人为本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开始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一味地强调所谓的快乐教育和自由教育,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自负心理。所谓自负,就是对自己有着超越客观的评价。自负的学生不能接受其他人比自己优秀,容不得别人批评和小看自己,这样的心态既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无法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面对班级中的自负学生,我们的德育应该何去何从呢?

一、客观评价,全面地认识自己

解铃还须系铃人。自负心理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不能客观而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自己,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清晰、客观的评价自己,包括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

爱听赞美和欣赏的话,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不少家长和老师用自己真挚的情感来呵护学生,甚至将尊重演化为一种溺爱,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飘飘然式的沾沾自喜。因此,教师要能够艺术化且客观公正的關注学生的表现,既要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正面能量,给予高度的赞赏,同时也需要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面对成绩,要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更要认识到这一切只能代表过去,教师要借机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就事论事地分析,并指导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在不断调整和修缮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全面。

要想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不足,其归旨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要借助自己的优点来夯实自身的认知力量,从而树立不断前进的信心;要能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明晰自己需要着力的方向,从而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

二、叩问自我,真实地认识自己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也是积极有效的教育资源。很多自负的学生在帮助老师完成相应的任务时,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水平高、能力强,一切都高人一筹,这种心态就会阻止他们不断前进的脚步;而在退步或者受到冷落时,他们就会将原因归结到外部上,而不会进行自我反思。因此,面对这种自负的学生就需要引导他们对归因进行扭转性评价和调整。

比如在学生表现出色或者取得进步时,就可以给予变化式和情境式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源自于多种原因,让他们能够以公正而虚心的状态,认识到成绩的取得不仅仅在于个人的努力,还在于其他人背后的付出;而在学生退步时,就可以给予他们可控性的、激励性的评价,让他们能够习惯于从自身找原因,重新点燃内在的信心,让每一个自负的学生,都能摆脱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认识状态,学会反思自我、叩问自我。

在这一板块,班主任着力关注的就是调整自己看待自己的视角,将学生的认知从外围转化到关注自我层面上,真正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

三、发掘亮点,虚心地接受他人

引导自负学生的关键点,无非就是教他们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和看待他人。既需要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也要能够虚心地看待他们的成绩和亮点。

对于自负的学生来说,他们难以看到自己身上客观存在的不足,比这更难的是让他们接受别人身上的亮点,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给予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对比的空间,要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点,并逐步淡化对自己的关注,将关注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与别人之间的关系上。比如在组织班级中的活动时,就可以搭建相互合作的平台,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并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交流:在这次活动中,你觉得对方有哪些地方做得尤其好,是自己需要学习的?你觉得如果没有对方,你将会多付出怎样的辛劳?这一系列的追问,就是要让学生在经历了真实的合作之后,进行必要的反思,并认识到对方的作用,进行适度地赞美,从而在认识自己作用的同时,并能够看到别人的价值,认识到他人的价值,从而获取自己成长的力量。

四、转变认知,积极地面对挫折

自负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他们不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总是活在唯我独尊的世界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有飘飘然的优越感。因此,这部分学生很少能够理性的看待和面对挫折性的逆境,也缺乏面对逆境的方法和勇气。因此,要想真正转化这一部分的学生,教师就需要适时地给予他们一些挫折与打击,相机给予一些指导和帮扶。

比如班级中曾经有一位非常自负的学生,写得一手好作文,在学生互评习作时,他从来都不会给对方一句好评,因为在他的眼中,其他的作文根本就一无是处,但在一次班级推荐校级参赛选手的竞争中,在全班学生投票之后,他却败下阵来。一时间,这位同学难以接受,处处认为不公平。为此,班主任与其进行了冷静的分析,找出对方作文的优点和精彩之处,并告诉这位学生要懂得欣赏别人,也需要看到自己的不足。面对失败和挫折,只有勇于面对,找出差距,并朝着更高的方向去努力,才是强者的表现。相反,如果不愿接受,甚至一味的怨天尤人,才是一种输不起的弱者表现。

经历了这样的挫折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失败中寻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从而为后续地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负是当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倾向,教师要从形成自负的原因入手,展开富有针对性地引导,为学生自主性反思和调整指明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