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阅读:让儿童与阅读深度触摸

2020-03-08 14:21陈侃侃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奇石深度经验

陈侃侃

长期以来,儿童和文本之间形成的是单向度关系,儿童阅读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沉浸感。这无疑造成儿童和阅读文本之间的隔阂,也使小学语文阅读长期处于浅层次徘徊状态。场景阅读将根据文本内容,深度融合儿童既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儿童既有的认知能力、学习与生活经验、技术手段等,营构出生动、直观的阅读场景,使儿童阅读体验变得更加丰润起来,多种感官从“沉睡”状态中“苏醒”过来,从单向度阅读向全息阅读转变。

一、营构导入场景,唤醒儿童深度触摸期待

有效的导入设计,是阅读课堂成功的开始。场景阅读要充分利用导入环节,凭借儿童的生活经验,并与问题载体有机联姻,营构感性、激疑的场景,唤醒儿童深度触摸文本的期待感,使儿童愿意触摸,并获得有效的情绪支持。

1.凭借生活经验

儿童的生活经验成为弥补儿童深度进入文本的重要凭借,作为教师要充分解读儿童,尊重儿童的学情实际,善于借助儿童生活经验之力,创设感性化、生活化导入场景,唤醒儿童深度触摸的期待感。

如《雾在哪里》一课,一位教师在导入时这样设计:用生动的语言说说一年四季中,当雾出现后,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再说说你对“雾”这位自然使者的感情。在儿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儿童进入文本:小朋友们,你们描述的场景,有哪些与文本中的场景相似呢,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

这个环节的导入设计,充分运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借助儿童生活经验之力,帮助儿童自主营构雾时场景,激发了儿童深度触摸的期待感;同时,又寓含语用训练于其中,对儿童语言提出“生动化”的要求,强化了儿童语言运用的意识。

2.联姻问题载体

问题一直以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够引领儿童思维,推动阅读课堂不断深入。然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还停留在“裸奔”阶段,单一化的问题设计容易带给儿童阅读疲劳感。问题与场景联姻则能够有效扭转这一现状,利用场景感性化优势,激发儿童问题探究的愿望。

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泼水节的短视频,并结合字幕向儿童介绍泼水节的有关知识,并与儿童进行有效的互动,让儿童展示自主学习环节所收集到的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最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如此“难忘”?它特殊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到《难忘的泼水节》中一探究竟吧。

该环节的导入设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还原泼水节的场景,将儿童带到傣族泼水节现场,并结合字幕有机渗透泼水节相关知识介绍,赋予儿童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充分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拓展了儿童阅读视野;最后,借助场景顺势抛出问题,让儿童从场景中回归文本,完成从生活场景到文本场景的转换。

二、还原文本场景,引领儿童深度沉浸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选择的文本贴近儿童认知起点,尤其是小学中低学段的文本选择,注重阅读文本与儿童的耦合。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能够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编特点,还原文本场景,让儿童获得全息体验,引领儿童深度沉浸文本。

1.朗读,走进文本场景

儿童与文本的深度触摸之间有一个屏障,这个屏障就是文字,只有引领儿童跨越语言文字的屏障,儿童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度拥抱。然而,低年级儿童文字积累不足,这就加剧了儿童与文本触摸的难度。朗读是有效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教师要善于借助多样化的朗读,引领儿童走进文本场景。

《黄山奇石》的教学,一位教师在示范课设计了这样几个朗读环节:

【自读入景】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展现了黄山奇石哪几幅场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赛读现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黄山奇石场景,与同桌分享,并开展朗读比赛,比一比,说一说,你最喜欢这幅场景的缘由。

两重朗读,层层深入,步步逼近文本场景。第一环节,采用自由朗读,调动儿童朗读经验,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第二重朗读,采用同桌比赛的方式,促进儿童朗读互动,经验相长;同时,又引发儿童对文本场景的深度把握,借助朗读还原出自己最喜欢的场景,触角进一步深入。

2.模拟,还原文本场景

《黄山奇石》一课,在两重朗读呈现出来时,本以为朗读会戛然而止,然而这位教师又抛出第三重朗读设计:

【演读绘景】展示你的朗读才华,将你最喜欢的场景采用表演式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和小组伙伴进行合作,你来朗读,他们来表演。

第三重朗读,将朗读与表演有机结合起来,并鼓励小组成员参与到演读中,这样的设计让人为之眼睛一亮,表演既发挥儿童的优势,又实现对文本语言文字的转换;小组成员的加入,又促进儿童之间的互动和智慧碰撞,从而将文本阅读进一步深化,儿童借助表演和朗读将文本场景得以还原出来,黄山石之“奇”也在多重朗读和模拟中得以还原。

三、超越文本场景,引领儿童进行深度创造

文本阅读最终的目的不是“接受”,而是在于“习得”,即儿童通过文本阅读能够有所得,有所获。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场景阅读时,基于文本场景又高于文本场景,引领儿童进行深度创造。

1.想象,超越文本场景

想象力是儿童开展语文阅读学习活动的必备能力,阅读也因想象力得以美丽。在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撬动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让儿童能够凭借文本场景进行深度阅读,从而实现对文本场景的超越。

仍以《黄山奇石》为例,文章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几幅场景,在文章末尾一笔带过的奇石景观还有“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扣住这简笔带过的几幅景观引导儿童展开想象,进行场景新构:借鉴你最喜欢的一幅黄山奇石场景写法,发挥你的想象力,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择一处奇石,描绘出奇石的动人场景。

该环节设计,既忠于文本場景,让儿童从文本借鉴奇石描绘之法,又超越场景,让儿童借鉴文本进行合理的想象,去创造新的场景。这样的设计,有效实现读写相生、相长,既让儿童捕捉到文本的精华,又在取舍中提高儿童语言鉴赏能力。

2.再创,生成应用场景

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富有创造的潜能,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儿童创造潜能,给予儿童创造的机遇,在生成应用场景中实现儿童阅读的深度跨域。

如《葡萄沟》的教学,在拓展环节,有一位教师进行了如下设计:读完《葡萄沟》这篇文章,让我们身临其境,盛产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美丽的地方,需要我们用生动的笔触去描绘,让那动人的场景再现出来。请模仿《葡萄沟》一文写法特点,选择你生活中一处动人场景,将它表现出来,如果愿意,你也可以插入一些图画。

新的应用场景,让文本阅读得以无限扩展,图文结合中,儿童创造力也得以释放。

无场景,无悦读!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文溪小学(322300)

猜你喜欢
奇石深度经验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乐淘淘“先进”经验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乐淘淘“先进”经验
《中华奇石》2017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