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娜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以结果为目标导向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执行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提升。
(1)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绩效管理对纳入财政资金的支出、成本、效益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都提出了要求。
(2)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发挥资金效益。基层单位承担绩效的主体责任,强化主体责任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注重绩效约束,强化执行、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3)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在每个环节引入绩效观念,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预算单位领导、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导致主体责任、支出责任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不能发挥财政资金的公益性职能。
绩效评价缺乏有效的统一规范和标准,专业性影响导致评价方法单一,绩效指标设计的不科学性、分析深度有限,绩效管理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数据分散,利用率低。
项目单位“自评价”为主的做法,指标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有些标杆值不可量化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评价结果的反馈、公开方面缺乏完善的标准支持,只是将反馈问题实施整改,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预算调整、政策调整方面效果不显著,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从领导层面到业务层面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组织财务人员、预算资金项目负责人培训,落实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各方面的目标要求,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将绩效管理渗透到各个专项资金项目中,提升决策与管理质量。
绩效管理不单单是财务的事,绩效目标、细化指标需要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支撑,资金支出是业务部门在过程中产出,财务是事后核算,因此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协同配合机制,由项目主管部门进行统筹,统一布置评价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建立监督机制,反馈机制,在资金环节协同有序推进。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财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参与编制具体、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的绩效指标并制定实施方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业务协同分析执行情况,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各部门设专人负责,对职责内的绩效指标进行具体实施和管理,对重大项目和重要指标实行重点监控,按时间节点对预算绩效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检查督促。
增强项目管理意识,对预算资金项目实行全流程全方位管理,从编制、申报、审核、执行、监督、评价个阶段制定涉及成本、人员、风险、质量方面的管理制度或实施方案。将项目各阶段开展情况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做到事前有整体规划,事中有全面把控,事后有严格验收,建立项目实施工作联动机制,督促项目相关负责部门加快项目的实施,推动整个项目规范化运行。
各預算单位根据财政局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文件,本单位项目、政策、部门整体的基本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固化管理及评价规范,丰富指标库、制度库。建立更加科学、丰富的分类体系,改进绩效分析模型,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实现预算和绩效一体化。探究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确定工作标准,降低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差别。优化专项资金控制方法,贯彻执行各种措施,加强资金利用控制,提高预算项目的完成质量。
通过绩效管理,能及时掌握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事业机构财务管理将迎来全面创新,为单位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J].中发〔2018〕34号.
[2]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和建议[J].财预[2018]167号.
[3]李永刚.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方略[N].开放导报201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