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布局与建设的分析

2020-03-08 14:27王炎龙李长鸿
出版广角 2020年2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王炎龙 李长鸿

【摘要】文章通过对目前开设本科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及其专业设置的数据进行分析,解析目前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基本情况、特点,对专业设置与高校学科发展的匹配度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设置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布局;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2.007

一、研究缘起

社会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催生了对编辑出版人才的需求,围绕着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我国编辑出版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发展的出版人才培养格局。编辑出版专业的设置目的为向社会输送专业的人才,并且尽可能提升出版人才储备的质量。编辑出版作为文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在我国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的今天更应受到关注。

1953年9月,我国建立了第一个为出版行业培训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上海印刷学校,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此期间,编辑出版学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期间,对编辑出版人才的研究又以时间节点将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方式划分成不同的阶段,总结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特征[1]。不同的阶段中也存在不同的培养机制和挑战[2]。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业界的冲击之下,出版业开始了数字化转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进行调整,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设置也开始反思人才培养[3]。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显著,对人才的素质和培养都提出新要求[4]。

文章通过对目前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及其專业设置的数据、资料等进行分析,解析目前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基本状况、特点,试图对高校专业设置与其学科发展的匹配度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引发更多相关领域的学者对该问题的关注。

本研究的对象是截至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开设本科编辑出版专业的70所高等院校,数据来源是教育部指定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以及相关院校官方网页,以确保资料的时新性和准确性。采取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主要是通过搜集第一手材料,了解实际情況和查阅文献的方式实现的。

二、研究发现与分析

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开设本科编辑出版专业的70所高等院校的资料进行整合,从人才培养院校的属性、类型、区域分布、具体的专业隶属学院及课程设置的角度切入,我们发现当前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高等院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普通院校开设编辑出版专业比例最大,但总体开设院校较少

根据现有编辑出版专业的设置情况,我们将开设该专业的70所高校进行统计(见图1)。这70所高校中有10所是“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高校,有1所是“双一流”建设高校B类高校,有10所为“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其余49所均为普通高校,占比70%。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与高校专业的发展相互促进,互为依托。“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为专业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优势,良好的专业设置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土壤,助力“双一流”大学建设。首先,“双一流”高校相较普通高校具有资金投入上的优势。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入选的学校需要在教学、科研、基础建设和国际合作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建设。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国家每年对其投入的资金远远高于普通高校。其次,“双一流”高校有科研水平和教学上的优势。在最新QS专门为中国大学所制定的2019中国大陆大学排行榜单中,上榜高校有99所,其中,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上榜,4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榜,此外,还有非“双一流”高校10所。排行榜前十名全部为“双一流”高校。“双一流”高校在科研教学上占据较大的优势。

在教育部指定的高考平台上所查找到的院校信息显示(数据截至2017年12月30日),全国高校开设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覆盖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和数字出版七大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新闻传播大类中(目前普遍将编辑出版学归于文学的新闻传播类中),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在这个大类下,新闻学专业开设的院校达324所,是开设编辑出版专业院校的4.5倍多,“双一流”高校的比例也远超编辑出版专业。同为新闻传播大类专业的编辑出版和新闻学,开设院校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也体现了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不合理。在教育部指定的网络信息平台中,专业库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存在开设该专业,但没有该学校的情况。各大门户网站相关网页的专业设置情况也不尽相同。高校专业设置也存在不够公开和透明化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设置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有所减少。根据当下大环境的需求,新闻学专业明显是供过于求,而编辑出版专业则是供不应求。编辑出版专业一般被认为是与传统媒体相关的专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影响。上述数据反映了编辑出版专业并未受到高校重视,以及培养和教学水平普遍较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市场要求相关,也可能与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考量有关。我们必须对市场需求做出合理预测,进而对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科学考量,这样才能推进编辑出版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合理发展。

2.开设院校密集度不均

通过对现有编辑出版专业70所高校的院校区域分布的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发现按照四大经济区的划分看,东部地区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最多,为35所院校;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15所,东北地区5所。

具体来说,东部地区中,浙江省是编辑出版专业院校分布最多的区域,共有8所;东北地区最少,只有5所高校。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几乎每个省都有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虽然西部地区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和中部地区一样多,但是宁夏、西藏、贵州、甘肃、重庆和青海等区域尚未有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也就是说,西部地区编辑出版专业开设院校的区域分布不均匀。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呈东部相对较高,中西部相对偏低的趋势。从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来看,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绝大多数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同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受本省适龄人口数量影响。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如果某省适龄人口较多,必然稀释该省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影响该省高校生平均享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和机会。

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呈现这样的区域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很大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会造成区域高等教育的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对地区人才培养规格、类别的影响;(2)对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影响;(3)对高等教育投资多渠道、多元化实践效果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会带来人力资源的东部集聚化,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很不利[5]。

此外,开设编辑出版专业院校的多少也与当地出版业发展相关。以湖南省为例,湖南虽然地处中部,但是其出版业比较发达,有四所高校开设编辑出版专业,比很多东部省份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要多。这些都体现了编辑出版专业的区域不平衡现状。因此,我们要对编辑出版专业的设置进行一定规划,尽量协调编辑出版专业的区域平衡。

3.院校类型以综合和师范类为主

现有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见图3)。通过对院校类型数据的整理,我们可以发现,在现有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里,综合类院校类型最多,共有22所。排在第二位的是师范类院校,共有18所。现代意义上的师范类院校正向更为全面的综合性大学拓展,设置编辑出版专业也是应有之义。

除此之外,10所理工类院校、8所财经类院校都设置了编辑出版专业,这体现了编辑出版专业自身的嬗变。编辑出版专业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文科专属专业,渐渐与计算机、信息产业等理工类专业相融合。在其他院校中,開设编辑出版专业的语言类、民族类院校虽然不多,但是因为有利于编辑出版专业内部的细分,这些院校可以设置编辑出版专业中的细分专业,如民族编辑出版方向、英语编辑出版方向和小语种编辑出版方向等。

4.专业隶属学院划分偏传统

通过对现设有编辑出版专业的70所高校中编辑出版专业所隶属的学院进行整合,我们可以将编辑出版专业隶属的学院分为五类:新闻传播学院、人文学院交叉形成的学院类别、印刷出版学院、艺术学院和信息管理学院。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院校在设置专业隶属学院时更倾向于将编辑出版专业归于文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也有院校在划分专业隶属学院时做出新的尝试。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很多高校对编辑出版专业的界定还比较传统。编辑出版专业基本被归类为文科,而且被置于文学和新闻传播学科之中,这也是出于对出版的普遍理解。这样设立的原因在于1998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新闻传播学设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与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在二级学科下面,设有广告学、编辑出版学。1998年的目录中“编辑出版学”的专业名称则是将1984年版中分别从属于“图书信息档案学”一级学科中的“图书出版发行学”和从属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中的“编辑学”合并而来的。这也解释了各院校把编辑出版学分设在不同院系之下的原因。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有的院校做出了改变。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将出版专业置于信息管理学院,就是根据信息产业下编辑出版的变化而做出的专业新界定。天津科技大学也在编辑出版专业设置上开设了数字出版方向,以适应当前数字化的需求。此外,编辑出版专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独立的学院,都是从属于大门类专业学院下。但是北京印刷学院设有新闻出版学院;上海理工大学设有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这些可以算得上是出版专业比较细分和独立的学院。

在专业隶属学院的设置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下院校对编辑出版专业还不够重视,并且对专业界定过于机械,尚未顺应时代而变通。我们应该重视这些问题,积极做出应对。隶属学院设置的不合理归因于院校对编辑出版专业的界定还不够科学和合理。有些院校在这一方面已经开始改变,但是改变的院校还比较少。在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专业也必须与时倶进,做出改变。

5.专业课程设置有待革新

通过对70所高校设置的编辑出版专业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共性是编辑出版专业基本上没有细分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按照传统的编辑出版(以图书出版为主)专业来进行。由于近些年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虽然一些院校也开始设立数字出版专业,但是大部分院校依旧按照原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学的培养方案基本都没有进行革新。具体而言,从各样本院校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的情况来看,课程结构方面存在着以下特点[6]。

(1)编辑出版课程形成了史、论、应用与现代出版技术相结合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的四大块课程充分囊括了理论基础、实务、技术和营销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课程已经足够支撑一个专业的需要。

(2)学科基础课以汉语言文学类和传播类课程为主。这一特点的出现根源于各院校普遍把编辑出版学设在文学院或新闻与传播学院下。

(3)专业核心课程以编辑类和出版类课程为主导。从编辑出版学这个专业名称中,我们就能看出这一专业的核心是编辑出版相关知识与工作。因此,各类院校毫无例外地将其作为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代表着一个专业的学科属性,支撑一个专业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也是专业课程设置中最重要的部分,决定着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课程结构中,基础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实践课程相对较少。这样的设置是不符合当下社会大环境和编辑出版专业特色的。编辑出版专业课程的设置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真正人才。

三、结论与讨论

“编辑出版学”是一个广义的大出版学概念,其专业的设置是针对出版工作的全部要素和出版活动的全部过程进行全方位研究而安排的。专业设置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版人才,人才发展又能反映整个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并且促进整个学科的发展,三者形成良性的循环。编辑出版专业及课程设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需要综合考虑知识体系、社会需求和师资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的改善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专业设置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知识体系是架构一个专业学科体系的根本依据。我们在安排编辑出版专业课程时,既要满足出版业的经济性,又要满足其文化性的要求,使编辑出版学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6]。编辑出版专业要包含以编辑出版学为中心的基础理论层面的知识。理论知识是一个学科的基石,编辑出版专业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游刃有余。编辑出版专业要包含以编辑工作为中心的编辑业务知识及相关文化素质类知识。文化素质知识很广泛,这些知识可以开阔学习者的思维和视野,是必不可少的。编辑出版专业要包含以出版物经营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知识及相关经济学知识。数字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宣传和策划,现今的编辑出版人才不再像过去一样每天的工作就是编校稿件,更多时候要参与到各类出版物的宣发过程,而掌握一些出版物营销的基本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编辑出版专业要包含以出版管理为中心的资源组织及行政管理知识。随着出版社改制工作的最后完成,出版单位要全面地进入企业时代,出版从业者要有能力去驾驭面临的风险,寻找发展的机遇。因此,与此相关的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要掌握更多、更先进的行业技术,由此也就要求教育教学工作与之相配套。

2.课程划分充分考虑市场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现代出版业是由三部分构成,即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编辑出版专业在设定相关专业的课程时,必须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比如,民族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特色设置民族出版特色专业,注重对民族出版人才的培养。同时,院校在课程设置中要安排特色课程。比如,编辑出版专业如果设置了藏区出版这一专业,就需要设置相关的藏语课程和藏区文化课程。这样可以适应编辑出版领域多方面的人才需求,更好地培养出版领域的多元化人才,也能带动编辑出版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3.培养融媒体编辑人才,提升学科认同度

在传媒产业格局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出版业也进入一个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新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传统媒体发展的空间。出版业被看作传统媒体产业,这使得社会和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对自身学科的认同度不高。高等院校应根据当前出版行业的新态势对专业进行调整,比如,设置数字出版专业、版权运营专业和出版进出口贸易专业等。在数字化出版时代,院校也要考虑加大对编辑出版专业技术层面的拓展,使得出版行业融入媒介变革的进程。出版人才在适用于图书、报纸、期刊、广播、影视、音像、电子和网络传播等各媒体编辑工作的同时,对自身的工作产生认同感和满足感,从而提升对出版行业和编辑出版学科的认同度。

参考文献

[1]张炯,吴平.新中国70年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略论[J].中国编辑,2019(9):9-14.

[2]万安伦,刘浩冰,庞明慧.编辑出版人才培养40年:阶段历程、培养机制及问题挑战[J].中国编辑,2019(1):38-43.

[3]梁春芳.数字出版转型期如何培养出版人才——数字传媒与出版产业发展暨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出版,2007(10):38-40.

[4]王冲,金英伟.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素质建构与培养[J].现代出版,2017(4):50-52.

[5]李媛媛.中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學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6]李苓,黄娴.“大编辑”视野下的中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准入标准——关于编辑出版本科设置的基本条件[J].出版发行研究,2009(8):45—49.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