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璐
(哈尔滨中海龙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所谓建筑电气设计,就是针对建筑内部的强弱电结构进行科学的布设,以保障建筑后期电气安全正常使用。强电系统是直接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用电安全、控制设备系统的核心关键,而弱电系统更偏向于信号电,是保障通信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监控系统等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两者互联互通、有机结合,才能保障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保障建筑后期安全平稳的投入使用。由此可知,建筑电气工程是保障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及运行安全的关键,必须全面保障电气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1)BIM技术的概念。BIM技术就是建筑信息化模型,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新兴的科学技术之一。BIM技术是通过3D建模技术将设计者想要的设计模型表达出来,可以合理地将不同的设计部分组合构成整体,将建筑工程的结构模型、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等部分有机结合,以形成完善的整体模型,并将建筑设计方案立体展现出来,能更加直观地观测到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匹配度等。通过BIM技术,能帮助建筑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设计者想要的效果以及各部分的设计实况,并能帮助建筑人员制定施工计划,保障施工工作顺利开展,有助于降低施工失误的概率,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及安全[1]。
(2)BIM技术的特点。BIM技术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模拟真实信息,具备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等特点隐藏在初始设计与建筑模型中,无法直观体现,因此,文章仅对其他五项特点进行阐述。①BIM技术的可视化。BIM技术的可视化主要是指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建筑规划等内容通过建筑模型表现出来,不需要实际施工建设就可以将多种多样的建筑形态、复杂的造型结构成呈现给大众。利用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方式,强化项目的协同性,也能保障建筑设计、施工有“真实”的参照物,保障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质量[2]。②BIM技术的协调性。合理应用BIM技术,可以将相对独立的、存在明显差异的专业设计有机结合,促使其协调合作。例如,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就是两个独立、差异较大的专业,借助BIM技术能提高设计与施工工作之间沟通的便捷性,降低协同合作的难度,促进设计与施工有机结合、彼此配合,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③BIM技术的模拟性。BIM技术将建筑项目的相关项目信息情况整合并建立具体模型,利用BIM的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等特点,加入建筑构件、设备等数据信息,完全模拟相似的真实数据,并将相应的细节表露无遗。因此,所建立的模型具备较高的模拟性,与真实的建筑几无差别。④BIM技术的优化性。在初始的设计中,如果数据存在偏差,没有及时纠正,就会给后期实际建筑施工带来困难,建筑结构越复杂其影响越大。应用BIM技术及系统内的优化工具,能够帮助设计者直观地观测到设计问题及不合理的地方,科学优化复杂的建筑项目,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⑤BIM技术的可出图性。BIM技术不仅能够建立直观具体的模型,还能够出具科学的图纸,并且所形成的图纸准确度及精度要高于设计单位所出具的图纸,甚至在设计单位出具的图纸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优化,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图纸,提高业主及施工方对图纸的满意度,保障建筑流程不断优化完善。
电气设计环节作为建筑工程在设计环节中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的关键,其质量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加强电气设计环节的质量把控,为安全稳定地开展电气工程施工奠定基础。在开展建筑工程电气设计时,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和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确保电气设计方案能满足实际建设需求,而运用BIM技术能够为电气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满足实际需求保驾护航。借助BIM技术,将设计人员想表达的设计理念、建造方式和运营模式等通过立体模型呈现出来,切实发挥BIM技术的可视化特点,将相关数据内容等直观表达,也能合理地进行建筑结构、暖气、电气、排水、管道等结构排布,并帮助设计人员多角度分析对比,调整优化原始设计方案,智能管理建筑工程的各个分部项目,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完善设计工作,保障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及建设质量。
要想保障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层面的良好应用,保障其应用的有效性,就一定要详细进行建筑电气项目的系统分析,掌握建筑电气总体设计情况的同时,还要掌握不同部门的设计情况,并促进分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就是说,要保障不同专业之间的信息交互相对完善,能有效共享信息数据、彼此配合,才能保障建筑电气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3]。在确保电气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之后,必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在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应用BIM技术深入分析,建立相关的电气设计方案模型,以检验电气设计方案的建设质量;同时,为电气工程施工人员提供科学的指导,是实现高质量电气工程设计的有力保障。文章针对BIM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内各分项工程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在弱电技术不断发展及大力推广下,弱电技术的使用情况逐步对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当前建筑电气工程不容忽视的系统工程之一。因此,在设计建筑电气工程的弱电系统时,就要合理应用BIM技术,建立直观的、科学的弱电系统模型,帮助弱电系统内部的不同设备与建筑主体建立有效联系;将系统内部相关的监控系统、安防系统等体现出来,区分各监控系统可监测的区域及范围;展示具体的监控情况,帮助人们有效开展监测安防工作,通过模型以确保监控系统内部的录像功能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从而可以全时间段、全方位地掌握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在监测区域内发生异常时,弱电系统还应当包含自动触发报警系统以及应急措施的系统,提高建筑系统应急处理的反应能力,并为相关人员的应急工作提供指导参考,全面发挥弱电系统的作用,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奠定良好基础[4]。
建筑电气系统中,最不可或缺的电气系统就是照明系统,这是保障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建筑物正常投入使用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建筑电气工程的照明系统设计工作时,也要合理应用BIM技术。为确保BIM技术在照明系统的设计中有效应用,就必须将建筑工程照明系统相关的信息数据收集整合,保障数据的详细度、准确度和完善度,使得照明系统的设计质量有所保障,能满足建筑工程相关照明的需求及与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并且,还要建立控制终端和照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保障两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既确保照明系统符合初始设计目标,又能保障照明系统终端可控,提高照明系统的人性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协助管理人员高效落实照明管理工作[5]。通过BIM技术建立照明系统设计方案的三维立体模型,将照明系统的相关设计思路讲解给施工人员,帮助施工人员加强对设计的了解程度;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有效改进设计方案,提高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的质量,切实满足建筑内部照明系统的运行需求,保障建筑电气工程的建设质量。
在建筑电气系统中,还有一项关键的基础系统,即配电系统,这是整体建筑电气系统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在配电系统设计中应用BIM技术,重点就是电气平面的设计以及线路的布设,也是保障电气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设计重心。首先,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将电气设备参数规格以及整体电气视图相关信息整理归纳,确保数据真实全面,避免遗漏,再结合建筑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科学设置电气视图,降低配电系统危险指数。在设置电气视图过程中,要将用电设备和插座的位置清晰标注,以免后期遗漏布线。其次,还要结合暖气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与配电系统有机结合,避免各系统凌乱交错给后期使用带来安全隐患。在完善配电系统及电气设备相关细节后,设置电气视图,并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电力线路的布设,合理设置电路和导线布局,确保配电系统的电路分布合理,电气设备连接可靠。最后,对配电系统进行整体盘查,检查线路属性及配电盘明细表等细节,保障配电系统平稳运行[6]。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电气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建筑正常投入使用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不断强化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施工质量。通过合理应用BIM技术,建立直观模型展示相关系统设计状态,不断加强对建筑电气系统中弱电系统、照明系统及配电系统的设计优化,不仅提高了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质量,保障了电气系统设计效果的良好发挥,也为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为整体建筑工程质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