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涛
(枣庄市山亭区房屋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山东 枣庄 277200)
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其凭借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对施工各方面进行有效把控。现场施工管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对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中管理问题的重视,及时调整并不断优化管理方案,以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房屋建筑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建设基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不仅会影响最终工程产品质量,也关系到房屋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严格控制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对推动我国社会基础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项目在阶段管理时,应重视对整体工程质量的妥善把控。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施工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1)影响因素较多。工程项目的落实容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项目设计、施工材料、施工环境、机械设备以及施工管理制度等。要想提升工程质量,就要充分考虑所有影响施工的因素。(2)质量波动大。和其他工业产品相比,房屋建筑产品没有规范的生产线或固定的生产工艺,且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环境比较恶劣,多为露天环境,这就导致了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工程最终质量也会存在波动性。当一种影响质量的因素波动时,产品的整体质量也会产生变化。(3)工程质量监管具有隐蔽性。落实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时,存在很多隐蔽工程,这些隐蔽工程可能施工工序复杂且中间产品众多,导致工程产品质量也具有隐蔽性。在进行施工质量管控时,应重视对施工过程的规范性检查,及时了解项目内在质量情况,以防出现质量隐患[1]。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施工单位不仅要遵循因地制宜、优中择优的施工原则,还应配置有信誉保证的施工团队,结合实际情况提升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1)对全体人员进行前期培训教育。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向相关人员传递基本常识、安全教育、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2)提高人员综合能力。建立管理制度,明确奖励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强化其责任意识和岗位使命感。(3)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聘用技术人才,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不仅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的意识形态有关,也与各部门间的高效协同有所关联。因此,在项目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及时发现各部门的优势,强化各部门交流与沟通,使其形成统一的施工管理意识,共同致力于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机构管理也是施工质量管理的一部分。项目施工对动态管理要求较高,需要施工单位配备专门的管理型人才,强化组织结构管理。具体建议:(1)对于高层管理部门的人才选择,不能将资质与经验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关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选择拥有积极心态、责任意识的人员进入管理团队,凝聚所有人员的力量,发挥组织机构管理的作用。(2)选聘中层管理人员时,应采取老、中、青相互搭配的组织模式,防止让没有经验的毕业生独当一面,使其在前辈的引领下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进入质量控制岗位,强化施工质量监督,约束各方人员工作行为。(3)和项目负责部门工作人员签订责任书。经理代表与项目部高管人员签订工程质量管理责任书,确保责任书内权责明确,实现考核目标的能量化,明确奖励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为后期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1)做好混凝土材料的施工管理。在处理混凝土材料时,如果剪力墙垂直度超过规范标准,技术人员可以采取增加模板支撑构件或将木方改为钢槽支撑的方式,提高模板支撑刚度;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更换模板,防止其变形对剪力墙垂直度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模板下方加支撑,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合理控制振捣时间,从而降低冲击力。(2)做好砌块结构工程的质量管理。如果外部门窗洞口超过规范标准,应加强混凝土施工时几何尺寸控制和定位尺寸管理,一旦尺寸不合格,可以用少量凿除侧立面混凝土的方法保障洞口尺寸,方便后续门窗安装。(3)做好抹灰工程的质量管理。如果抹灰垂直度超出标准,各方人员应对抹灰工艺和技术做好交底,与门窗安装人员和瓷砖粘贴人员相互沟通,确定抹灰位置后再定位灰饼位置和厚度,以分层的方式抹灰。抹灰前检查施工工序,前一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以防出现质量问题。
了解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之间的关系,寻找二者之间的矛盾,强化对施工进度的有效管理。比如,在施工前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工作面、施工组织结构以及机械设备等问题,全部按照国家规定的工期定额进行规划设计。考虑到节假日、无法施工的恶劣天气等可能影响工期的所有因素,并融入管理工作,使工程在施工进度计划内完成施工,且能够保证项目质量达到工程验收要求。进度管理对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促进作用,从相关定额与规范中得知,在施工工序内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按规定的施工工艺连续执行,可以使各项施工作业结果符合施工标准,从而提升施工效率,统一协调进度与质量间的关系[2]。
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建设单位的施工平面度进行工程的合理布置,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总平面图内主要包含各个工作区的位置、施工器材存放、施工材料供应以及机械设备布置情况。工程施工质量与基础施工材料之间关系密切,工程用到的原材料和构配件质量应在施工前得到严格控制。施工方采购原材料和构配件之前应向监理人员提前申报,对于重要施工环节的材料应提供试验或鉴定样品,在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才能按需采购。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单位应和有关单位展开沟通交流,通过技术交底讨论,针对不同分项工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优化设计施工方案的具体内容,以严谨的交底工作保障各项施工工序的顺利实施和分项工作的成功进行。项目经理应按照技术人员编制项目的技术交底材料,对其中项目施工方法、不同位置施工的质量要求、验收标准、施工注意事项、应急方案等内容加以研究,进行确认。技术交底文件需经过房屋建筑工程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能生效。项目技术交底文件中应明确具体的施工操作人员、用到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信息,深入贯彻并落实每个岗位的责任人,明确作业标准。监理人员在审查技术交底书后应对其中内容加以修改和补充,使其更好地投入项目中,对工程进行施工指导。
做好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1)桩基工程质量控制。桩基的应用和桩基试验施工技术质量关系到房屋建筑设计与工程施工质量,加强对桩基施工技术的了解至关重要。打桩前应平整第一次桩基试验施工场地,清理范围内的杂物和障碍物,明确桩基试验施工顺序与范围。桩基试验时应做好记录,按照第一次打桩的结构和障碍物再次确定施工顺序,结合群桩试验的情况对打桩结构、障碍物数量、密度匹配情况加以明确,防止桩基工程施工对建筑结构和施工环境造成影响[3]。(2)梁板柱安全控制。认真检查梁板柱工程施工的每个阶段,仔细检查模板轴线,查看每层柱与模板横向轴向上的垂直方向与高度位置、标高方向位置和高度大小、梁板柱和模板轴线横断面厚度间隙大小,保证梁板柱施工材料质量和实际情况相符合。检查模板支顶和双层模板之间的拼接严密情况和稳定情况,做好模板维修与养护工作,及时应用防护材料。在模板与钢筋混凝土制造浇筑施工中,应查看混凝土模板的结构质量,提前规划模板清理和拆除工作方案,避免模板主体结构被损坏。定期对钢筋混凝土浇筑中用到的模板和钢筋质量进行检查,使其达到质量标准,符合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技术要求。(3)防渗施工技术控制。房屋建筑结构外墙的防渗主体施工需要从建筑设计第一阶段开始,重视对建筑结构外墙防渗主体的设计施工与防水处理,防止因雨水而造成外墙渗漏现象。门窗建筑外墙防渗施工至关重要,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建筑物门窗达到防渗漏施工要求。
事后控制就是对施工过程形成的产品的质量控制。一方面,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形成的分部与分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另一方面,按照合同要求,根据项目性质和工程质量标准对分部与分项工程进行质量等级的评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将施工结果和施工计划相对比,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内外环境给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以保证产品合格作为施工事后控制的关键点,将不合格的产品反馈给施工单位返工整改。
总而言之,在经济化时代背景下,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无论是建筑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强化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保障工程顺利完工,保障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