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办公建筑设计的相关思考

2020-03-08 10:19陈志华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3期
关键词:办公建筑建筑群办公

陈志华

(尤埃(上海)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200439)

1 引言

目前,人们对于工作环境的舒适性要求相对较高,如果缺乏对舒适性的重视,会对用户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极大的影响。放眼过去百余年的世界城市发展史中,传统CBD 一直占据主流话语权,它被看作是城市的名片。随之而来的朝九晚五、8 小时工作制、拥挤和重复、冰冷而机械的面孔让传统CBD 披上了一层“反人性”的外衣。而“人性化、人情化、生态化”办公应该成为设计的新趋势。

2 现代办公建筑设计重点

2.1 建筑群结合城市空间设计

城市建筑群在空间上受制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关系紧密。伴随着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发达,办公建筑群也嵌入城市区域交通规划之中。例如,交通枢纽上盖建筑空间赋予了建筑公众开放性的可能,立体的多样化交通于建筑内部空间置入一体化的设计,也使得公众活动得以参与到建筑内、外空空间。办公建筑群不仅是所在办公人员的生活场所,是所在企业的形象,也是城市空间的形象。商业类办公建筑的出租率不仅与交通地理位置相关,多数企业也在意建筑群与区域城市空间所营造的场所感【1,2】。

2.2 建筑生态环境的设计

当代办公建筑设计之中,生态设计成为常见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之一。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环境的处理,而是在建筑内外场所“以人为本”来设计空间。例如,相比传统办公建筑仅给人留下枯燥的“8 小时”办公空间,生态办公在建筑群体内设置更多的餐饮、休闲、运动等多种功能。通过非正式交流场所,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事实上,很多研究表明,更为放松的城市、建筑环境更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3】。

3 项目设计背景以及规划设计

金融街R(长安)中心+绿地环球文化金融城项目是北京石景山区东部区域规划内的一个超大型城市综合体。一方面,随着城市发展空间饱和,新一轮首都城市化西扩至发展滞后的石景山区,将发展重点集中在新型金融和高端商务2 大核心业态;另一方面,展现特色工业遗存的首钢城市更新计划也在重新定义区域空间规划的方向。整个地块正好位于首钢重工业遗存项目的范围之内,又属于长安街西延长线一部分和石景山路景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地区政府与规划部门为避免宏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之间的脱节,整个项目地块虽然分属于金融街和绿地2 家开发企业,但统一进行规划与建筑空间设计。基地东临古城路南延,南至鲁谷村路,西至古城二号路,北至石景山路;占地面积约85743.6m2,总建筑面积近6×105m2,需要容纳商业、办公、酒店式公寓、五星级酒店等多种功能。

如何承接上位区域规划是金融街(长安)中心+绿地环球文化金融城项目规划的第一出发点。设计的解决之道放在着眼于与区域空间生态规划的呼应。整个项目是在长安街西延线路网、区域生态走廊规划为参照基础上来组织规划设计。正对“未来城市中心中心”命题做了不少案例分析,来解决场地设计的具体问题:多功能的混合,高密度的人流,开放式的城市街区,较短街区面以及道路过宽【4】。

第一步,结合规划中的长安街西延线生态走廊,沿石景山路方向退让出近2×104m2的艺术公园以及地块内部1×104m2的核心花园。地块内部通过绿色生态景观轴线——“绿轴”的设计形成中心景观,与基地南面新首钢绿色生态景观走廊相呼应。

基地的内部景观沿“绿轴”方向展开,在基地中部设计了立体化的“中央广场”,隶属于不同业主的建筑群体围绕在广场四周,单体的布置结合城市路网系统,并通过底层的空中连廊的设置互相联系,将地面、地下以及轨道交通系统联系起来,提供一个快速、舒适的步行空间。“绿轴”“中央广场”开启了一道连续的、多层次的城市景观,带来城市功能复合性,为公众活动的多样性创造条件,宛若一个“城市T台”。

在生态环境设计方面,通过最专业的空间环境模拟分析(风环境模拟、光照模拟、噪声模拟、业态布局分析、人流车流分析等),划分出最合理的空间利用方式,结合便捷、智能、汇聚、关爱的设计理念,最终形成项目的9 大特色空间(中央绿肺、户外办公区、雕塑商业广场、下沉舞台广场、高架通廊、艺术屋顶花园、企业交流中心、酒店式景观大厅、第五大道)。

在景观细部处理上,整个项目外部景观空间分为2个层面:第一是与城市界面对话的沿街景观绿化,确保设计的绿植、景观小品能与商铺有一定的对位关系;另一方面是办公单体之间共同围合的大型公共绿化广场,主要是以理性、几何性元素来分割,结合一些整形坡地的处理,更显景观的趣味性。

4 建筑群造型与细节设计

从CBD 商务区到金融街商务区,超过20a 的快速建设,鳞次栉比的高楼、秩序井然的街道构成了北京城市CBD 风貌,造就了长安街延线的都市建筑风格。规划中的长安街西延线的建设也在延续这一宏大的建筑尺度。如何塑造长安街新的商务地标,办公建筑立面设计的思路从何而来呢?项目组分析周边地理环境以及政府的城市规划远景,认为作品依然脱离不了延续这一城市建筑的历史文脉。建筑群的造型设计依然沿袭长安街建筑规整统一、精致现代的基调。通过同样的设计元素在酒店、办公、公寓建筑等不同功能建筑中运用,保持建筑群视觉上的统一性。

4.1 建筑群体造型设计

首先,建筑群体的设计以规整的“方形”为母题。面向石景山路一侧的立面,采用干净利落的组合方式。沿街建筑平面布局的边界与周边建筑对齐,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街道界面。只在立面上,通过转角切削形成菱形多面体凸显建筑群体的个性特征。毗邻中央景观区的办公塔楼,在保证平面的规整性和设计的可实施性前提下,建筑立面采用双层表皮的手法,突出其在建筑群中的标志性。第一层表皮采用顶部和底部的减法切削呈现出造型的雕塑感。斜拉杆件完全脱离第二层表皮的玻璃面,确保室内视线不受影响。

保证简洁明了的另一设计策略是建筑立面围绕“双柱”元素展开。通过顶部柱头的减法、基座部分的加法,摒弃复杂的装饰构件,仍然呈现稳定的3 段式形态。利用“双柱”之间的彩釉玻璃作为室内通风的开启窗,在未开启的情况下也弱化室内结构柱和分户墙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保证立面形式整体性、简洁性。横向的比例上也采用3 段式、上虚下实的手法,更契合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而非艺术性的随意创作。

4.2 建筑构造与材料细节

建筑的立面主要以玻璃、金属和石材3 种材料塑造,通过对建筑结构、设备、构件以及材料特性的细腻推敲来提高建筑细节品质。建筑立面虚实结合,实体突出墙面400mm,这个数字是结合遮阳效果与采光效率的思考,是经反复论证的结果。另外,实体部分贯通整楼、两两为一组,每组中间为开窗区域,开窗的数量达到半跨一个,有效改善室内的舒适度,减少机械排烟的能耗;同时,这种开窗方式也不会对建筑外立面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基地用地面积紧张,为了避免楼间距不足造成压迫感,围护幕墙以竖向肋片来加强外观的竖向感。每隔2 层的幕墙之间以及幕墙与双柱之间设计嵌入了横向或竖向的金属缝,增强了整个单元式幕墙的精致感。例如,4 号办公塔楼双层表皮考虑的问题诸多。幕墙设计的对缝与否是保证细节精致感的一个环节。材料与材料、杆件与杆件之间关系需要经历多次推敲来完成整体对缝。在立面顶部的设计中,通过双柱造型结合深咖啡色铝型材、穿孔背衬板、凹槽嵌入铝型材等材料的使用,强化立面的精致度,进而在视觉上弱化屋顶机房设备对立面的影响,同时为灯光设计预留位置。

5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建筑尤其是身处于大都市的城市空间之中,建筑、街道、景观的设计逻辑性源于维护都市空间的内在秩序。在城市更新的宏观背景下,既要响应政府对于打造新地标的愿景,也满足多个业主不同商业和成本诉求以及解决场地规划限制。面对全球范围绿色思潮的巨大冲击,建筑师开始自觉利用物理方式处理办公场所环境问题,寻找更多的传统节能方法与办公建筑的功能、形态有机综合。

猜你喜欢
办公建筑建筑群办公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长沙地区办公建筑空调冷热源方案比较分析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疫情之下:现代办公建筑与办公空间设计及发展趋势之探讨
袖珍公园——高密度建筑群与户外公共空间矛盾的良药
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分析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办公建筑标准层区域机电用房管井外置核心筒的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