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儿童科普空间设计

2020-03-08 09:20:17周丹丹
甘肃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科普植物空间

周丹丹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儿童时期的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较大,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其一生都有影响。随着我国的社会文明快速发展,对儿童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我国在2018年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提出“健康心理,快乐人生”的主题,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关注,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但现代儿童身处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高密度建筑群正在吞噬绿色空间,包括环境污染以及季节天气的限制,城市儿童很难随时接触出到自然环境,就造成儿童活动空间的减少,儿童的娱乐方式已经慢慢转变为电子游戏,一种曾经影响西方儿童健康成长的“自然缺失”现象正在中国出现。

1 儿童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一种现象——“自然缺失症”。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现代城市儿童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与大自然完全的割裂。之所以被描述为一种病症,是因为儿童对自然没有真实的认知,缺少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对自然的体验和探索的不足,久之对自然产生的恐惧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儿童感知,另外现在许多家长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更加造成儿童知识面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儿童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出现一些行为或心理上的问题。

儿童亲近自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可以完全释放天性,激发想象力。儿童以自然为师,体验园艺种植,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了解植物特性,辨识花草树木,在活动中不仅体验游戏乐趣还能接受自然知识,了解新型的科学技术,实现儿童与自然的有效联结,帮助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儿童科普空间发展现状

纯天然的环境可以让儿童真正感受大自然,但是儿童活动中,纯游戏体验无法达到优质的活动效果,优质的空间设计能够启发和培养儿童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现如今“寓教于乐”几乎成为当下人们的共识教育理念,由此出现一些儿童公共展厅、体验馆等场所,其设计拥有较强的体验感和互动性,能够使儿童在体验中获取相关知识,并且成为当下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方向。

如西安世博园的自然馆,馆内设有热带植物展区、极冷植物展区、沙漠植物展区等模块,并设有展牌详细介绍不同植物的信息,作为一个大型的植物温室,展示了多种植物生态景观,以及不同气候带的植物景观。包括由英国著名艺术家希瑟·简思奇创作的装饰雕塑——“树枝马”,以海滩的浮木为主材料,与玻璃纤维、树脂、金属等材料组合成马的造型,是非传统类环保材质设计应用的典范,造型栩栩如生吸引游客,具有艺术性的同时也体现了生态环保和生态节约理念。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现在许多场馆的建设具有一定科普性质,但是针对儿童认知的自然空间并不多,因此,我们应当更加注重自然教育性质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

3 科普形式下的儿童体验空间设计

3.1 基于儿童认知能力范围

在种植活动中3岁以上的儿童开始愿意接触自然,具备观察能力,喜欢采摘活动,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常见的植物并发现差异,并且在成人引导下可以获得粗浅种植经验。在教育形式的空间中,儿童种植活动不再纯粹,需要承载付诸科普教育价值的能力,但它的教育性还要区别于种植博览园类型,儿童空间中植物的教育性旨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专业学术培养,而是以种植活动作为媒介,辅助儿童认知,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喜爱自然的情感。

3.2 体验方式

感官体验。人对新鲜事物的感受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官的刺激来接受信息,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感官体验更容易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得到大脑反应而加深记忆。儿童充分接触植物后,可以根据所看、所听、所闻、所触等进行总结,并结合过程思考,“判天地之美 ,析万物之理”,获得美的感受力。

情感体验。来源于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情感状态的反应,包括外界因素对情绪产生的影响及外在的物质与内在的精神结合。在儿童的认知活动中,情感体验也是主要因素。自然植物以不同的组合姿态、丰富的色彩、夸张的枝叶,在给予人美感的同时,还会造成情感以及精神上的共鸣,提高审美同时还勾起大脑的联想,以此减少儿童通过具体材料去认知事物的依赖性。

3.3 空间环境设计

儿童的活动空间的设计必须基于活动主题和中心思想,明确主题就决定了空间风格、色彩、造型等各项方案。针对儿童群体的空间规划和环境设计需要经历不断的分析完善,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规范、指标和标准外,空间总体布局设计中,要充分照顾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德育特点和过程,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宜人的成长环境。其次确保儿童活动流线清晰明确,主要空间功能分区明确、尽量减少不同活动区域相互干扰,有利于交通疏散。另外活动项目的顺序安排,要保证满足儿童的活动节奏。在室内设计及装饰造型方面应符合儿童的特点,包括儿童休息区、服务区、接待区以及空间导视的设计,要简洁明确,设计效果在儿童理解范围内,保证不干扰儿童视线。那么在色彩上尽量选择儿童喜欢的颜色,例如鲜艳明亮,对比度强烈的色彩。造型上满足儿童卡通童趣的心理,装饰上选择安全无毒的材质,充分尊重儿童的生理特点。

基于对自然的体验,在空间设计中还需要选择天然材料,天然肌理的装饰,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满足儿童的体验式教育。借助植物或者模型标本,以及影像等方式向儿童传达展示内容,提供一个儿童友好型的空间。儿童可以通过对材料和真实植物的接触来获得感知,包括活动空间中可以设置儿童植物墙,选择常见或稀有之物,一方面由专业的工作人员科普讲解,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儿童领养,进行浇水灌溉及其他养护作业,培养儿童对植物的爱护心理和动手能力。

4 结语

现代儿童远离自然的问题正亟待解决,这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还体现在缺乏对儿童自然教育方面的重视,我们应该对儿童自然缺失症保持高度的警惕,并积极寻求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充分鼓励儿童参与自然、了解自然、爱护自然,针对儿童认知需求,为儿童创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所,为儿童活动空间提供高品质的设计策略。

猜你喜欢
科普植物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微科普
杭州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