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的交响乐奏得正酣,秋悄然占领河山,立起胜利大旗。
过日子正如攀高山,从气候维度来看,盛夏烈日灼灼、大雨时行,是为山顶,山麓山腰处皆不及此。立秋就是造物主的一念之间,秋立,意味着下山,意味着离火伞高张愈来愈远。与山顶只差一步距离,万事万物便纷纷踏进了秋的门槛,这岂是表象所能立刻察知的?好比静水流深、冰层消融、禾苗发芽、墨滴入池——沉默、轻柔、坚毅、伸展,缓缓而为,晕染全局。
《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作为第13个节气,标志着孟秋开始,人间进入了两头凉中间暖的“尜尜天”。立秋过后,萧瑟之气像藤蔓一般缠绕天地,无声、依赖、易长,直到覆盖掉所有的夏音,吞噬掉所有的酷热。
远古时代,先民们是把立秋当作节日来过的,即社日节。皇帝要率百官去郊外举行盛大仪式,迎候秋天。民间都要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或酬报神灵。农谚云:“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立秋之日如天气晴好,则必定稻谷满仓,可立秋后若是不下雨,也定要遭殃。
“晒秋”是值得一提的。农人收获的粮食果实需要晾晒,可地无三尺平,人们便运用智慧,发挥想象,将农作物和果实放在大的圆形竹匾中,再将大圆竹匾搭在房屋晒杆上进行晾晒,在崎岖地形上创造了错落有致的独特景致。两年前,我曾与文友去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采风,那里如今还保留着最原始的晒秋习俗,成为享誉全国的最美符号和地域标签。村子是挂在山崖上的,从山顶处俯瞰,圆圆晒匾五彩缤纷,粉墙黛瓦古朴沧桑,一新一旧,维系着古村人的前世今生。竹匾里摊好辣椒、茱萸、黄菊等,晒在房檐下,玉米、灯笼柿成捆系好挂在房梁上,南瓜切成一片片,用线串好,挂在园子里……田野里的辉煌已褪去,而晴空下的斑斓无处不在。
城里人是盼立秋的。在水泥、砖块和钢筋混凝土搭建的世界里,立秋之于人们,仅限些许感觉了。夏热虽在,但毕竟傍晚朗月清亮,江风凉爽,饭后消食,惬意至极。公园里,细听河水潺湲、秋蝉凄切,仰望草木摇落、雁阵南飞,感悟四季变化,人生易逝。清晨登山,雾气氤氲,山峦若隐若现、缥缈虚幻,有蓬莱、瀛洲、方丈之姿,令人神往。立秋三候曰:“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运行着自然规则,周而复始,不可更改。立秋是时间的藤蔓,在梧桐第一片叶子落下时,便开始延伸,以风的名义、雨的名义、日照的名义,诠释着秋的内涵,直到芦花飘飘,直到枫林尽染,直到橙黄橘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