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松 李保振 王旭东 杨 光
(1. 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8; 2.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28 )
自提出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CO2驱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1],研究表明,在高压条件下,原油溶解CO2后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原油体积可增加10%~30%;注入CO2可使原油黏度降低1~2个数量级,原油越黏,其黏度下降幅度越大;CO2与原油通过汽化作用形成多次接触,在驱替前缘形成混相,萃取和汽化原油中轻烃。很多实施效果很好的混相驱项目,实际上并未达到完全混相,只是部分混相或近混相[2]。与混相驱相比,非纯CO2近混相驱大大降低了对地层压力、注入气纯度和原油性质的要求,因此,探索非纯CO2近混相驱机理和应用可行性研究更有实际意义。2001年,Dong等对CO2近混相驱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3],将操作压力由混相降低至近混相区域,最终采收率并无明显降低。尚宝兵 等[4]研究了杂质气体对二氧化碳驱最小混相压力和原油物性的影响。张贤松 等[5]研究了非纯CO2最佳近混相驱的控制条件。杨胜来 等[6]、陈浩 等[7]开展了油藏产出气回注的可行性和注入方式实验研究,Parvazdavani[8]从室内到油藏规模模拟研究了近混相驱的可行性,可有效提高采收率。目前对CO2近混相驱驱油机理和应用效果的研究不多[9-12],专门对非纯CO2近混相驱的研究则更少[13-14]。
渤海油田发现了富含CO2的低渗H油藏[5],该油藏地层压力为31.96 MPa,地层温度为112.1 ℃,油层厚度大,岩性复杂,孔喉半径小(0.03~0.09 μm),非均质性强,物性变化大,注水效果比较差;产出气含有40%~90%的CO2,平均含量约为60%。本文以H油藏为例,以物理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非纯CO2近混相驱主要驱油机理及其对采收率的贡献,优化研究了非纯CO2近混相驱的注气时机、注气纯度、注气速度等,并分析对比了CO2近混相驱、水驱和衰竭开采等3种开发方式的效果。
细管实验是测定CO2与地层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分别进行了CO2纯度为 100%、80%、55%等3种气样在不同压力下的细管实验[5]。实验油样为H油藏5 井的地面脱气原油样品,实验气样为地面分离器气样,按气油比复配地层油,实验温度为112.1 ℃。设计不同实验压力点,用多功能岩心驱替系统进行长细管的驱替实验,测量各个压力点下的驱油效率,最后做出压力与驱油效率关系曲线,求出最小混相压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维长细管实验模型,网格划分为120×1×1,X方向网格步长为10 cm,Y和Z方向均为1 cm;在网格初始端和末端各有一口注入井和生产井。以纯CO2驱实验为例,在已有实验压力数据基础上加密压力点,选择22、25和32 MPa进行拟合,确定最小混相压力为30.95 MPa,与细管实验结果误差小于10%。
根据流体室内PVT实验数据,选用ECLIPSE软件提供的PR3状态方程来建立流体系统,实验模拟液相相对体积、密度、原油溶解气油比、气液体积系数、偏差因子等多个参数。为简化和减少运算时间,根据物理化学性质把N2与甲烷合并成一个组分,再把组分中含量少、影响小的组分合并,最终劈分为7 个油气拟组分(表1)。经组分模拟计算,饱和压力为18.01 MPa,与实测饱和压力(17.92 MPa)的误差为 0.50%;饱和压力下计算密度为0. 683 3 g/cm3,与实测密度(0.679 8 g/cm3)的误差为 0.51%。计算结果表明,流体PVT能够反映油藏的流体性质,可为ECLIPSE 300组分模拟器提供可靠的油藏流体特性参数,为下文CO2驱油机理定量化研究打好基础。
表1 细管模拟流体拟组分
不同于混相驱,整体达到混相状态,近混相驱只有部分达到混相,其余部分只是近混相或非混相。为定量研究非纯CO2近混相驱油机理,将驱替过程划分为3个不同的驱替阶段(图1):顶替段,仅通过注气顶替产出原油的阶段;混合段,从气体进入原油与之保持单相,至出现气液两相的产油阶段;突破段,出现气液两相至注气1.2 PV结束的产油阶段。
图1 CO2气驱全过程阶段划分示意图
对于海上低渗H油藏,其最佳近混相驱对应的CO2纯度下限为64%[5]。选取CO2纯度分别为100%(混相驱)、85%和70%(近混相驱)、55%和40%(非混相驱),利用ECLIPSE 软件研究不同纯度CO2气驱1.2 PV(孔隙体积)的各阶段采收率和阶段采收率贡献等。
顶替段产出油未受到气体的溶解、扩散等作用,该阶段驱油机理以体积膨胀作用为主。随着CO2纯度的降低,总采收率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驱替类型从混相驱逐渐过渡到近混相驱和非混相驱(图2)。 不同CO2纯度下,顶替段驱油效率并无明显差异,均在50%~55%,分析认为CO2纯度的差异对体积膨胀作用机理影响不大。顶替段近混相驱采收率贡献为60%左右,非混相驱稍高(65%左右),混相驱最低(55%左右)。
图2 不同CO2纯度下顶替段采收率及采收率贡献
混合段的原油组分随注入气溶解而不断变化,该阶段产油主要通过注入气的扩散、溶解作用,原油密度下降,黏度降低,流动性得到改善。不同CO2纯度条件下,混合段驱油效率出现了明显差异(图3)。混合段驱油效率维持在50%~70%,之后快速下降至非混相驱的25%左右。混合段采收率从混相驱的40%左右,缓慢下降到近混相驱的30%左右,再快速下降到非混相驱的12%左右。分析认为,以CH4为主的杂质气体,明显降低了CO2在原油中溶解扩散的能力,加剧了黏性指进现象,使油气混合带变窄。
图3 不同CO2纯度下混合段采收率及采收率贡献
突破段的产油主要通过注入气的抽提作用,CO2蒸发使原油大量收缩,原油被萃取形成CO2富气相。由于纯 CO2下为混相驱,原油主要在顶替段和混合段采出,剩余油在抽提作用下,阶段驱油效率最高,达到55%。随着CO2纯度的下降,突破段采收率越来越高,但驱油效率从55%左右逐渐下降到40%左右(图4)。当CO2纯度处于85%~70%,驱替类型为近混相,抽提作用比较强烈,突破段驱油效率保持在50%左右,阶段采收率提高到10%左右。
图4 不同CO2纯度下突破段采收率及采收率贡献
根据海上低渗油藏H地质油藏特征建立油藏数值模型,纵向上设置3层,网格划分为20×20×3,网格尺寸为10 m×10 m×20 m。地层压力31.96 MPa,含油饱和度为60%,其他主要模型参数见表2。运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方法,分别优化注气时机、注气纯度和注气速度等注气参数,为CO2近混相驱高效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表2 典型低渗油藏H数值模拟模型物性参数
通常情况下,气驱采用同步注气方式,但近混相驱与地层压力密切相关,采取超前注气可以提高地层压力,有利于提高非纯CO2与原油之间的近混相程度。分别设计了超前注气6个月、超前注气3个月、同步注气及滞后注气3个月等方案,数值模拟得到各注气时机下采出程度变化规律(图5)。研究结果表明,与同步注气方式相比,超前注气方式累计采出程度最高,而滞后注气3个月的采出程度比同步注气下降了1.7%。分析认为超前注气增大了地层压力,可提高注入气与原油之间的近混相程度[15]。因此,较理想的注气时机优选为超前注气6个月。
图5 不同注气时机的采出程度对比
设计CO2纯度分别为100%、90%、80%、60%和40%,数值模拟计算不同纯度下10 a的采出程度,结果(图6)表明,随着CO2纯度的提高,采出程度逐渐增加,纯度为80%时(近混相驱)采出程度比纯度为40%时(非混相驱)提高了12.53个百分点,可见CO2近混相驱开发效果明显好于非混相驱。此外,CO2纯度100%时(混相驱)的采出程度比纯度80%条件下仅提高了3.88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有限,这说明近混相驱效果与混相驱较接近。考虑到进一步分离提纯CO2的操作难度和成本,优选CO2纯度为80%。
图6 不同CO2纯度下采出程度对比
保持CO2纯度为80%,设计年注入孔隙体积倍数(HCPV)分别为0.06、0.08、0.10、0.12等注气速度方案,数值模拟计算CO2近混相驱开发10 a的采出程度。计算结果(图7)表明,随着注气速度提高,采出程度逐渐增大;当注气速度提高到0.10 HCPV/a以后,采出程度比较接近,而且远高于注气速度为0.06 HCPV/a时采出程度。分析认为,增大注气速度会提高压力,有利于提高CO2驱近混相程度,使开发效果变好,但同时也会带来压力过高导致注入性困难与加大气体窜流等风险性,因此,确定CO2近混相驱的合理注气速度为0.08 HCPV/a。
图7 不同注气速度下采出程度对比
采用上述优化后参数:CO2纯度为80%,注气速度为0.08 HCPV/a,注气时机为超前注气6个月,设计 CO2近混相驱、水驱和衰竭开采3种开发方式,数值模拟计算3种开发方式下10 a开发期内的采出程度,计算结果见图8。从图8可以看出, 开发10 a CO2近混相驱采出程度高达58.28%,比水驱提高了17.67个百分点,衰竭开采采出程度仅为25.32%,开发效果最差。因此,H油田采用非纯CO2近混相驱可获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图8 不同开采方式采出程度对比
1) 将CO2气驱全过程划分为顶替段、混合段及突破段3个阶段,顶替段以体积膨胀为主,膨胀作用贡献采收率在60%左右;混合段以CO2扩散降黏为主,降黏作用贡献采收率在30%左右;突破段主要机理为抽提作用,贡献采收率在10%左右。
2) 低渗H油藏优化注气参数为 CO2纯度80%,注气速度0.08 HCPV/a,超前注气6个月。该油藏数值模拟采出程度CO2近混相驱效果最好,比水驱提高了17.67个百分点,比衰竭开发方式(采出程度为25.32%)提高了32.96个百分点。因此,H油藏采用CO2近混相驱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