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昌平草莓”打造一张“绿色名片”
——看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如何践行生态文明发展

2020-03-08 06:41白文军
中国科技财富 2020年1期
关键词:昌平区酵素草莓

文/白文军 栗 帜 本刊记者 张 克

“北京草莓看昌平,昌平草莓看兴寿”。有着“京郊草莓第一镇”美誉的兴寿镇坐落于昌平区东部,下辖21个行政村。目前,全镇草莓种植5300多栋,产量5500吨,产值2.1亿元。近年来,该镇着眼于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酵素循环、环保大集、垃圾分类、绿地公园等多种产业和乡村发展方式,以高质量生态精心打造草莓这张产业名片。前不久,笔者慕名来到这里,从“京郊草莓第一镇”看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环保技术+全程防控”育生态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据了解,兴寿镇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以一系列绿色防控措施来打造“生态名片”。

在兴寿镇辛庄村的北京鸿程美林间田园生态有限公司的园区西北角,有一个酵素生产大棚区域,运送草莓秧、厨余垃圾、树叶等废物的传送带发出“蹭蹭”的摩擦声,过带的废弃物都成了寸把长的小秸秆。传送带南边一角儿,一溜摆着七八个白色塑料大桶,地上没有一丝落地的垃圾。公司负责人揭开了密封的桶盖,里面装满了经过发酵的肥料。在生产酵素大棚外面的田地里,整齐地堆着成堆的半成品,泛着一些苹果酸味儿,丝毫没有厨余垃圾的腐臭。

兴寿镇党委书记郭卫东伸手抓了一把腐熟好的肥料说:“将废弃的草莓梗、厨余垃圾收集处理与红糖、清水按3∶1∶10的比例混合后静置,每天打开瓶盖放气,待3个月充分发酵后就能做成环保酵素了,这些酵素又可以回到田里作为肥料。”

近年来,兴寿镇在大力推广环保酵素的同时,积极应用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在辛庄,一栋名为玉英草莓温室大棚内,正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大棚主人李奇平介绍,负责这栋日光温室的是比奥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专防组织,目前主要的设施草莓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定植棚室土壤消毒、设置防虫网、悬挂黄板、硫磺熏蒸、生物农药应用、残体综合应用及农药农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十几项绿色防控技术,来年到这里采摘的游客可以放心食用。

意识指导行动。据东营支部书记介绍,为培养村民绿色意识,全村草莓种植采用科学管理,用的肥都是有机肥,用的药都是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和矿物农药,区里每年3-4次定期和不定期对草莓质量进行抽查。目前,东营村的草莓全部达到了无公害的标准,部分产品达到了绿色和有机标准。近年来,东营村先后荣获“北京郊区文明生态村”“首都绿色村庄”“环境达标村”等称号。兴寿镇农服中心主任车大为说,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2012年之前建一栋标准的草莓日光温室政府补助3万元,2018年以前用于活性土壤的微生物菌剂是免费发放的。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兴寿镇绿色草莓产业的发展。

“产品认证+品牌推广”促生态

从20世纪60年代起,昌平区就开始栽培草莓。2001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建设日光温室、发展草莓种植。2008年3月,在西班牙第六届世界草莓大会上,昌平区代表北京市获得了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主办权,“昌平草莓”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已形成品牌效应,开始走出北京,走向世界,成为昌平区又一张名片。

近年来,为打响“兴寿草莓”的招牌,兴寿镇在品牌宣传推广上下了很大功夫。2015年以来,该镇实施了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创建工作,政府、协会、企业三方合力,以基地为载体共创产品品牌,用质量安全保护品牌,用文化创意包装品牌,以推介活动提升品牌,用产销对接开拓壮大品牌,形成了具有兴寿镇特色的品牌培育模式。现在,兴寿镇对每个村生产检测合格的草莓免费发放地标标识,销售时一个盒贴一个地标标识,极大提升了宣传效果。

眼下正是草莓大棚进行全面的清理、消毒的时候,东营村的赵淑华在自家的大棚前,拿着定制的草莓包装纸盒,上面印有“兴寿草莓”“中国草莓之乡”的字样,自豪地说:“兴寿镇的水土好,是公认的草莓最佳生产带,又用的是有机肥,草莓的甜度和口感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只要一尝就能尝出来不一样的味道,采摘的客户和收购商认‘兴寿草莓’的牌子”。据介绍,每年临近春节都是草莓的销售和采摘旺季,草莓采摘价格在每斤60-80元,每周游客接待量在100-200人,直接收入能达到1万-2万元。除了采摘,许多游客订购了草莓礼箱,每年能卖出1000余盒。每栋草莓大棚平均每年能给草莓园带来4万元收入。

西营村的北京兴寿树峰草莓园,占地50亩、38栋大棚的草莓,扣除人工成本,再有政府补贴,每个棚能净赚4万元。今年,园子评上了绿色标志,38栋大棚的草莓春节前会卖个好价钱。在园子负责人办公室的墙上,“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市场部职责”“标准化架构图”“配送部职责”“技术培训制度”等等“绿色职责”挂满了两面墙壁,办公桌上,摆着一厚摞印制好的“A级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化学农药清单”。这些年,园子专心做绿色技术,自己做酵素肥,参加各种技术培训,踏踏实实地把草莓大棚升级成绿色食品标准的园子,成为昌平区今年新增的一家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园子,除了做微信朋友圈的生意外,还跟城里的超市对接上了,年收益不错。

“兴寿草莓”的品牌给生产者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兴寿镇生产的草莓全部达到了无公害的标准,部分产品达到了绿色标准。截至目前,草莓产业带动种植专业户1300余户,解决劳动力就业5000余人。2018-2019年度全镇本地农户草莓温室种植规模为2580余栋,产量达到3734吨,草莓产值实现约1.52亿元,农户通过草莓种植每栋温室可获纯收入约2万元,草莓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绿色村庄+休闲观光”享生态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近几年,兴寿镇基于生态发展理念,在村域生态和休闲农业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目前,全镇有20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围绕“清脏、治乱、增绿”三项要求进行人居环境整治,13个村已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20个村全部完成煤改电工作,10个村列入了第一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名单,6个村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

“我们住在京北的小村庄,清清的渠水村前流淌,连绵的燕山是我们的屏障,这里是首都的草莓之乡……”每天早上7点半,辛庄村保洁员的三轮车上都会传来一首名为《辛庄人》的村歌。听到村歌响起,村民们会走出家门,将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投进垃圾桶中。从2016年6月开始,开展“净塑环保 垃圾不落地”活动,垃圾分门别类存放在标着“厨余、可再生、灰土、有害”的垃圾桶中,村里从垃圾遍地到垃圾不落地,变得越来越美丽。

辛庄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每天,8名保洁员4辆三轮车,每辆上都放着四个垃圾桶,分别回收可堆肥垃圾、不可回收废品、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在垃圾分拣站,不透明塑料袋膜、气泡膜、快递袋、水果网、文具玩具、吸管、一次性餐具……这个京密引水渠旁的一个小村庄,开展垃圾分类短短三年时间,最终形成了将垃圾细分为42种,村庄垃圾减量8成。

为彻底整治辖区环境,兴寿镇村庄周边和内部,结合新的“百万亩造林工程”和“庭院内外、河边沟边、零散闲地”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完善了村庄水务设施,2018年底,实现了民俗旅游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推广兴寿镇辛庄模式,以镇街为单位开展“垃圾不落地”和“垃圾细分类”工程。自2018年12月开始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2019年7月,全镇已清理乱堆乱放5307处17541吨,已清理完毕村里主街151条,街巷胡同718条;拆除私搭乱建2000处13万多平方米,拆除旱厕54座。

在改善辖区人居环境的同时,兴寿镇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近几年,兴寿镇高标准做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将现代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融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创新形式,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增加文化创意、亲子教育等内容,做强做大文化休闲农业品牌,有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有力促进本地区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现在休闲采摘已经占到草莓产值的近三分之一,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外,该镇将统筹工业大院腾退、非住宅自主腾退等地块,做好用地规划,合理进行留白增绿和平原造林,打造兴寿绿地公园。深挖上下苑艺术家村资源潜力,借助艺术家群落的文化优势,带动周边出村庄开展生态文化旅游活动。通过人文旅游模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文化观光休闲产业。

如今,“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就像是一条链子,把兴寿镇这样的美丽乡村穿了起来,编织成一串美丽的生态项链,成为昌平最美的风景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这样的风景线将展现京郊,绘就北京乡村振兴的一幅大美画卷。

猜你喜欢
昌平区酵素草莓
酵素能减肥,或是“误打误撞”?
柠檬酵素
草莓
北京市昌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昌平区1—4月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探讨昌平地区气候特征及其雾霾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