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学活动:奇鸡连连

2020-03-07 05:16邱许慧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2期
关键词:连成游戏规则棋子

邱许慧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利用“奇鸡连连”这一玩具材料,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通过层层递进的难度设计,创设情境,提供支架性辅助,引导幼儿在在“真游戏”中深度学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观察、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在与同伴互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挑战探究,交流经验,理解并遵守规则。

活动目标:

1.掌握玩法,并能小结出当前失败或胜利的原因。

2.学会观察,尝试推理判断,计划自己的出棋对策、规划手中剩余棋子,对全盘游戏进行一定程度的战略谋划。

3.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诀,体验竞赛的乐趣。

活动准备:

奇鸡连连玩具若干套、白板

活动过程:

一、分地大挑战

音乐进场《王老先生有块地》。

师:刚刚你听到了什么?王老先生有一块很大很大的地,现在他想把这块地分成9块大小一样的地,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自主探究操作。

师:刚刚他把这块地分成了三行三列的九宫格,每块地都是一样大小。

环节评析:利用歌曲《王老先生有块地》导入活动,以分地的情境让幼儿自主探究“如何将正方形平均地划分成九份”的不同分法,从幼儿自己的想法中导入九宫格有三行三列的概念,为接下来活动中玩“三连通”的游戏铺垫经验。

二、八鸡三连通

1.初步理解三连通游戏规则

师:王老先生养了一群鸡,那我们今天就来和这些蓝鸡、橙鸡玩游戏。你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每个游戏都有游戏规则,那今天王老先生的游戏也有游戏规则。两个人在玩的时候,谁先将三只相同颜色的鸡连成一排,谁就获胜!

师:什么叫三只相同颜色的鸡连成一排呢?请你来试一试。 (幼儿操作)

师:原来是要横着、竖着或者是斜着连成一排,这就是胜利的样子!

环节评析:面向全体,考虑到个体差异。将三只相同颜色的鸡连成一排的抽象概念,通过幼兒的演示操作变成形象具体的画面,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

2.幼儿自主协商开局方式

师:那谁先开始呢?

师:好,那就听你们的,你们自己决定。现在两个人一组,找到你的好朋友了吗?走到桌子旁边面对面站好,等音乐结束我们就回到椅子上哦,开始吧。

环节评析: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自主协商的能力,能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让幼儿自己决定谁先开始,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给幼儿更多成长的空间。

3.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环节评析: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伙伴,自主协商谁先开始。幼儿将之前商定的规则运用到实际的游戏中,在两人一组的合作中,既检验幼儿是否理解之前的游戏规则,又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4.游戏经验分享

师:刚刚获胜的小朋友举手!那输的人想不想赢?那想赢的小朋友仔细看,现在老师是橙鸡,对手是蓝鸡,下一步我下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呢?为什么?

小结:原来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不仅要想办法尽快地让自己的三个鸡连成一排,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鸡。尤其是当对方已经两只鸡连成一排时,我们就要堵!这个秘密你们知道了吗?

环节评析:通过图片讨论具体的游戏情节,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游戏的策略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幼儿学会观察,进一步巩固深化八鸡三连通的游戏经验,为接下来游戏难度的提升建立基础。

三、大鸡吃小鸡

1.丰富游戏情节

师:大鸡们看到小鸡玩得这么开心,也想来凑凑热闹,这次来了几只大鸡呢?老师也开始头疼了,这大鸡和小鸡在一块会怎么玩呢?

师:好,那就听你们的。在玩的时候中,你的大鸡可以盖住对方的小鸡,谁最先连成一排谁就胜利!

2.幼儿游戏,教师同屏录制幼儿视频

环节评析:在之前三连通的游戏基础上,通过增加双穷两只大鸡的形式,提升游戏难度及趣味性。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后退一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玩法:大鸡可以覆盖住小鸡。再通过幼儿的自主操作来具体理解游戏中增加大鸡所带来的变化。

3.师幼共同观看游戏视频

师:刚刚老师看到了非常精彩的一局,橙(蓝)鸡通过堵对方的路,阻止了对方的胜利。

4.现场pK

师:刚刚还有哪些小朋友获胜了?好,那我就请获胜的两人来玩一玩,我们其他人来做裁判,看看他们谁更厉害!

小结:刚刚谁赢了?那他是先用大鸡还是小鸡呢?为什么要先走小鸡而不是先用大鸡呢?大鸡是用来在最后盖住对方的小鸡,先把大鸡用了就不容易获胜了!这个秘密你们懂了吗?好,快去试一试吧。

5.幼儿再次游戏

师:现在获胜的小朋友举手!我发现这个小朋友上一局是输了,可是刚刚就赢了,很厉害哦!

环节评析:有目的地选择游戏视频,幼儿通过观看大鸡盖住小鸡的方式获胜的游戏视频,观察理解视频中双方不同的游戏策略,提供同伴学习的机会。再邀请两位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在白板上现场对决,游戏中展示了更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和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引导幼儿发现游戏中获胜的秘诀。再师幼共同小结游戏经验,最后以再次自主游戏的形式深化获得的经验。

四、十二鸡三连通

1.进一步推进游戏情节,提高游戏难度与趣味性

师:咦,每个队伍里都来了两只最大、最厉害的鸡,现在这个游戏可热闹了,三种不一样大小的鸡在一起会怎么玩呢?

小结:我们可以用最大的盖住大的和小的,大的盖住小的,谁最先连成一排谁就获胜。快去和你的朋友玩一玩吧。

2.幼儿游戏

环节评析:基于之前的游戏经验铺垫,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新增的游戏规则。三种规格的鸡都各有两只,最大的可以盖住大的和小的,大的可以盖住小的。游戏难度不断提升,幼儿在游戏时需要尝试推理判断,计划自己的出棋对策,规划手中剩余棋子,对全盘游戏进行一定程度的战略谋划。

活动延伸:

师:老师发现有一组小朋友玩得不分胜负,如果我们再来动一动这些棋子,是不是就有可能打破平局了呢?

师:有没有想到好办法呢?那我们就把这个最难的题目交给老师,考考他们怎样才能打破这个僵局?

环节评析:以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平局现象为契机,引入新的游戏规则:可以尝试移动最外面的棋子打破僵局,当幼儿没有想到解决方案时,引导幼儿学会求助,实现现场互动。新的规则又对幼儿在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求,把这作为活动的延伸启发幼儿继续思考。

活动反思:

1.玩具材料的选择

活动的趣味性更多依赖于游戏材料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操作材料是幼儿思维的物质支持。“奇鸡连连”本身就是一款蕴含推理判断与策略部署的益智材料,需要两名幼儿在3*3的九宫格中,操作三种不同的规格的12颗公鸡棋子进行连珠游戏。公鸡棋子造型卡通,大、中、小三种规格的公鸡棋子蕴含着“大盖小”的趣味性游戏情节。高结构化的游戏材料、简单易懂的游戏规则、变化莫测的棋局,适合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且是有一定的挑战难度的,可操作性非常强。

2.幼儿的经验提升

幼儿各自选取一种颜色的6枚公鸡棋子,游戏难度共分四层。

一开始,幼儿通过玩同种规格的公鸡棋子,建立三连通的游戏基础。在此过程中,幼兀开始理解“不仅要想办法尽快地让自己的鸡三个连成一排,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鸡”,推理判断是否需要盖住对方的公鸡棋子,掌握“堵”住对方的时机。第二层,扩展到大鸡盖小鸡的情节(小、中各三个)时,幼儿开始理解游戏中需要进行判断与推理,尝试计划自己的出棋对策,观察对方的棋局变化,规划手中剩余棋子。第三层时,幼儿通过操作三种规格的鸡一起的连珠游戏(小、中、大各两个),更深层次地理解游戏获胜的秘诀,有了规划意识,对全盘游戏进行一定程度的战略谋划。最后,活动延伸到解套游戏,在平局时可以通过移动最外面公鸡棋子想办法获胜。解套游戏对幼儿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幼儿需要记住自己棋子之下被套住的棋子,避免挪动棋子时使对方胜出。

在这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地思考,发现问题,小结原因,调整策略。在与同伴的对弈中,他们的规则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乐于分享游戏经验,态度平和地看待输赢,养成了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

3.教师的支持策略

本活动设计从创设挑战情境开始,引入九宫格的概念。以“三连通”为游戏经验基础,层层铺垫,游戏难度不断升级,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支架。为幼儿搭建了四层进阶式挑战,难度逐层提升。遵循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循序渐进,不仅能支持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自己的基础上提升,还能激发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

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启发式的提问、观看游戏视频、游戏评价等形式,引导幼儿自己分析在在游戏中遇到的难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同伴学习的功能,引导幼儿在反思自己的游戏策略时,总结经验,提高游戏水平。

(責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连成游戏规则棋子
最强大脑:棋子方阵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12)
漫画
快乐阅读
巧移棋子
快乐阅读
游戏规则
游泳
连字成句
走迷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