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新要求

2020-03-07 10:18王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才科技发展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创新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且立足我国科技实际,在冷眼观察世界科技趋势的基础上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论断、新的观点。报告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建设世界性科技强国,强调要深度融合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本文基于当代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紧紧把握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深入理解报告中新时代科技創新的新要求,深入贯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培养科技人才,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信。

关键字: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强国;自主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将科技创新摆在全面创新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性作用。当前形势下,国际社会正在孕育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为我国抢占新技术革命科技制高点提供了战略机遇。五年来,我国一些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中国科技创新成就引发了全球的瞩目和赞誉,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也正进入由大变强的新历史阶段。

1当代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

1.1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的“串联式”发展,期间用了200多年的时间。而我国是跨越式的发展方式模式,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起来发展,这种“并联式”的发展就必须要求我们要有更高的、更好的、更快的科技创新能力。

1.2中国科技创新正从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以国外科学技术为蓝本,学习借鉴发展自身的科研项目。而这种从外引入技术的状况正在改变。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特别是基础性、原创性理论创新,应用技术创新都呈现“井喷式”发展,我国科技创新正在从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

1.3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是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基本、抓尖端。通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我国取得了科技事业的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一系列高尖端科技产品陆续呈现,有些领域已经领跑世界。

2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孕育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而我国科技发展也正进入由大变强的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为我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客观环境、内在动力、外在机遇和行动纲领。

2.1建设科技强国为科技创新提供行动纲领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近代以来,中国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究其原因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我国是科技大国,但不是科技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行动目标纲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党中央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2.2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为科技创新提供客观环境

过去5年,中国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果丰硕,“神舟”“天宫”飞得更高、蛟龙探海潜得更深、FAST天眼望得更远、神威天河算得更快,“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国产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中国科技创新成就引发了全球的瞩目和赞誉,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此基础上,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勇气、创新能力、创新速度将最新科学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向着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科研环境为我国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客观优质发展环境。

2.3各领域的发展需求为科技创新提供内在动力

中国科技对GDP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无论是原创性成果的积累,还是在创新能力方面,我们仍在追赶阶段;不少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关系全局的科学问题研究部署,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品产业创新的整体水平,支撑产业变革和保障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核电站、新药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这些现实迫切发展需要为我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内在动力。

2.4新一轮科技革命为科技创新提供外在机遇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空间科学为代表的科学领域不断得到突破,基于新科学知识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关键技术也出现了群体性跃升的局面,带动了以新能源、智能、共享经济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同时,科学技术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新兴学科的持续涌现,前沿技术科技不断延伸,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当前,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强国为了增强综合国力,都在积极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大力发展颠覆性技术,抢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高地。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机遇窗口。面对机遇,应当主动出击。我们一定要汲取历史教训,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不能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也不能错过富国强军的历史机遇。

3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新要求

3.1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自主创新

当今,世界科技格局风云变化,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孕育,互联网信息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石墨烯等新材料、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国都紧盯核心技术和重点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還有很大差距。

面对这种局面,加快技术创新,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关键核心领域的原创性突破。基础研究是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是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应用基础研究是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之间的中间领域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如图3.1所示:

科技要创新而且要自主创新,必须要坚持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我们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有自主创新的自信和决心。

3.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地方。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科技体制改革必须与其他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加强和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

深度融合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要坚持以“产”为主导,打通创新要素全链条对接通道,改进资金投入和利益分配方式,促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实行资源共享,政府投资建设的科研设施,全部向企业开放,作为建设研发的公共平台;企业的创新平台,也要突出产业链的需要,对外开放。产学研融合如图3.2所示: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地区差异性比较明显,在东部沿海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这与科技人才密集和基础设备先进有很大的影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必须解决基础设施水平和转化机制的问题。在不考虑深层次的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互联互通的平台,实现科研资源的有效配置,缩小地区间的基础设备的差距,提高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

3.3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只有依托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科技创新才能日新月异,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然而,我国科技人才总量不少,但结构性矛盾突出,解决这个矛盾,关键在于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体制。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方案,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的实施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二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三是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国内工作生活。

完善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完善人才发现机制也是人才引进计划的重要环节,通过政策的引导和社会的浮华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创新型人才队伍,并且要鼓励人才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结合起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青年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去。

4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为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吹响了强劲的号角。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争夺新时期科技革命的技术制高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着眼国家长远发展、面向民生需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02).

[2]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新华网,2016-03-03.

[3]  任文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创新思维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7-04.

[4]  曹亚芳.习近平科技创新思维极其当代价值[J].社会研究,2016,(3):16-23.

[5]  李明.产学研融合下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财经问题研究,2017-01.

[6]  杨莉.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科学管理研究,2017-02.

[7]  瞿杰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 .学术前沿,2016-08.

[8]  穆永民.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科技创新.海军工程大学报,2017-06,(2):14-19.

[9]  潘冬晓.习近平科技创新思维探析[J].学术论坛,2016-10-10.

[10]  李磊.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论析.社会主义研究,2017-02.

作者简介:王勇(1989-),男,丹阳党校初级讲师,江苏大学计算机硕士,主攻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人才科技发展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区域发展篇
科技在线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毛遂自荐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