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玲
摘 要:目前,我们的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课程。而足球作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做好体育课堂的足球教学工作,也已经成为了我们目前体育教学探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初中;体育;足球教学
在我国传统的足球教学课程中,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高、学校不够重视、活动效果一般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中的足球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技能同时又安全可靠地足球教学内容,来帮助初中学生进行有效的足球训练与学习。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足球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初中足球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以人为本,发挥学生地位
新课程倡导教育要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这也是素质教育所一直倡导的,一切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当前,体育教学还是老一套的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做什么,学生就要跟着做什么,教师依靠权威来压制学生。初中是学生释放天性的时期,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应该有自主发挥的空间,但是这都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抑制,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足球内容时,在给学生讲解盘带的技术要领之后,笔者就给学生组织了一个带球绕桩射门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学生发明了自己的动作,但是效果很好,在比赛场中也有很好的发挥,笔者就鼓励和赞扬了学生。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笔者常会给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一起来讨论、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足球教学模式下,足球训练的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也比较低。游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足球教学课堂沉闷枯燥的局面,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实际上,职业足球俱乐部在足球训练当中,也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训练,比如巴萨俱乐部的抢圈游戏,皇马俱乐部的网式足球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游戏环节,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足球游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例如,在足球热身环节时,笔者就利用一些新颖的游戏活动来代替传统的跑圈训练。如,可以让学生根据笔者的口令做出相反的肢体动作,这样既能够活动学生的肌肉,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此外,在足球战术训练上,笔者组织学生参与10×10范围内四二抢圈练习,四个学生充当进攻球员,而另外两个学生负责拦截和抢断的任务。这个足球游戏可以充分让学生练习过人以及传接球等技术,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足球带来的乐趣。
三、加强技术,注意教学安全
足球是一项技术含量和活动量都很大的运动,对于没有接触过的学生来说,会觉得很吃力,如果说教师一开始设计的难度就较为大的话,学生势必很难接受。所以教师在足球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将动作和难以难易程度进行区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难度的选择。
例如,在足球的基础运球、运球、传球、接球和射门四项训练中,笔者就会对学生进行重点培训;当教学颠球、头顶球等“次重要”项目时,笔者就会酌情进行教授;当教授铲球、断球等,非常需要技巧的内容时,笔者就会注意先进性渗透,然后再慢慢进行讲解,避免学生因为学不会而产生厌学或是沮丧的心理。另外,由于许多学校的场地限制,导致学生的足球训练环境不是很理想,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到学生的安全。在教学前不着会安排学生做好热身运动,再具体联系时也会注意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在进行颠球、铲球等较危险的动作时,更是时刻知识学生,注意安全第一。
四、竞赛教学,提升学生技能
足球本质上还是一项竞技类体育项目,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足球顶级联赛赛事,欧洲五大联赛更是代表了世界上最高的足球水平。初中足球教学往往会忽略竞赛教學,导致学生虽然学到了足球理论知识,但是足球的技战术实力还是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随着校园足球联赛的建设与发展,开展好足球竞赛教学能够促进学校足球队的整体水平,使学生在实战中提升自身的足球各项技能。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了足球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足球竞赛。首先,要对班级队伍进行合理地划分,保证足球场上队伍之间能够势均力敌;其次要针对学生的能力特征以及训练状态来决定学生场上的位置,比如有的学生射术较好,速度较快,跑位灵活可以将学生安排到前锋的位置;最后,为了确保比赛的有序开展,我们还需要给学生讲解足球规则和体育道德精神,让学生在正确的规则之下展开激烈的比拼与对抗。
总之,在初中阶段的足球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去学习。同时,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对足球形成性趣,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养成良好的足球技能和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把多明.初中体育教学中足球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112.
[2] 杨伟明.浅议初中足球课堂教学改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