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
截止2018年,世界上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永久中立国仅有七个,分别是欧洲国家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和爱尔兰;拉丁美洲国家哥斯达黎加;以及中亚五国之一的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的建国历史并不长,与其他中亚国家一样,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它才开始以独立主权国的姿态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但它似乎早早选定了自己的外交道路,1995年,土库曼斯坦获得联合国许可,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永久中立国。
这个历史选择,多少反映了土库曼斯坦独立发展的决心。1991年至今的近30年时间里,土库曼斯坦经济迅速发展,建起了世界闻名的白色大理石首都阿什巴哈德,还拥有独具一格的沙漠景观及民俗风物,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众所周知,几乎整个中亚,基于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地理位置,极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遍布五国。这极端气候的表征,于中亚,是它共占全球干旱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于土库曼斯坦,则是国土的百分之八十皆是荒漠。
土库曼斯坦全境以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为主,它不似东部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拥有成片的雪峰和陡峭的冰川,其境内多为2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遥遥望去,土库曼斯坦的最高峰,被东边国家群立的高峰淹没。然而就是这个没有什么险峰的“平坦之国”,拥有世界上为数甚少的泥火山群。
土库曼斯坦境内最大的沙漠卡拉库姆,是世界第四大沙漠,面积35万平方公里。地表之上,千百年来都被黄沙覆盖,仅有生命力极顽强的生灵才能在这片土地生存;地表之下,石油、天然气等矿藏丰富,“地狱之门”燃烧多年的熊熊烈焰,便是明证。
泥火山是一种世界罕见的自然地质景观,在土库曼斯坦西部,30多座泥火山像链条般起伏相连,从南部的埃先库利开始,一直延续到北部的哈扎尔半岛大陆架,极其震撼。
拥有显著特征的泥火山是呈粉红色的波瑟赫尔泥火山。它的火山口被粉红色的泥水充填,火山口湖的湖心具有跳动的“脉搏”,给人一种大地咕噜咕噜吐泡的神奇视觉体验。与其毗邻的西波瑟赫尔泥火山,山口同样形成了火山湖,湖水含盐含泥,呈泥灰色。它们紧紧相依,好似大地上的一双璧人。当然,泥火山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富的资源,诸如石油、矿产、含金属的热泉和石蜡等。它们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观光客。
将目光从律动着的、沟沟壑壑的泥火山转移到平地之上,里海在土库曼斯坦西部的海岸线蜿蜒了1768公里,从这里向东延伸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是荒漠。这荒漠在土库曼斯坦拥有自己的名字:卡拉库姆。
卡拉库姆,在土库曼语中是“黑沙”的意思。这片沙漠覆盖了土库曼斯坦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七十,西从北海起,北至咸海,东北与克孜勒库姆沙漠相接,阿姆河和兴都库什山脉则处在东南边缘,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四大沙漠。这广阔无垠的大漠,人烟稀少,但这遍地荒芜的中央一个叫达瓦札的地方,却在近年来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造访,这是什么原因呢?
上世纪70年代,达瓦札一带勘测到大量的天然气资源,很快,地质队在这里搭起井架,开始钻井作业。正当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时,意外出现了——地面突然迅速塌陷,形成一个直径约74米,深度约30米的大坑。为防止有毒气体扩散,地质工作者决定将其点燃。瞬间,大火熊熊而起,但谁也没有想到,本以为几天就可熄灭的火焰,却昼夜不停地燃烧至今。窜动着的火苗舔舐着空气,散发出危险又神秘的气息。当地人见到此情此景,为其取名“地狱之门”。
40多年来,地狱之门吸引着无数人前去观赏。 2013年,著名冒险家乔治·康罗尼斯冒着超过1000摄氏度的高温危险,去到地狱之门的坑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气坑的人。他发布的照片,向世界展示了地狱之门的真面目。
驱车从卡拉库姆驶向土库曼斯坦的花园首都阿什哈巴德,一路净是戈壁、荒漠景观。当成规模的绿在眼前出现,震撼可想而知。
如今,由于燃烧带起的热力使得周边地区寸草不生,附近的村落早已搬迁到别处,只剩几顶零星帐篷,里面居住着专为游人带路的当地村民。每到黄昏,落日消失在地平线,大漠尽头和天际残霞连成一片,天空颜色由湛蓝转为深灰,再到浅墨、漆黑。此时,天地间唯一的颜色只有地狱之门中的红色火焰,猎猎风声从地底传来,吹得火苗呼呼作响……
土库曼斯坦短短的建国年数,并不妨碍它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查看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不难发现当行商的队伍来到中西段之后,路线开始变得复杂。尤其是中亚地区,历史上国家、民族众多,关系复杂。商队便四散开来,去往天南海北的目的地。
如今的土库曼斯坦境内,有一座名为梅尔夫的古城,曾是丝路中段的交通要道。何以商队会选择梅尔夫作为落脚处,一则梅尔夫是一座古代绿洲城市,生活相对便利;二则梅尔夫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6世纪就有波斯系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了城堡。这城堡叫额可卡拉,是土库曼斯坦乃至整个中亚最古老的遗址。其顶端原是拜火教的祭坛,象征着拜火教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这里也是梅尔夫的制高点。几千年的风雨飘摇,模糊了城堡的棱角。站在此处登高望远,散落四处的遗迹尽收眼底,有如同“废墟”一般的古老遗址,亦有历史稍短保存相对完好的苏丹王陵和双贤寺。后来的萨桑王朝时期,梅尔夫又经过长足发展,包括佛教、拜火教等在内的多个宗教并存,文化融合,一度兴盛。由此可见,梅尔夫的开放程度是非常高的,商队选择它作为漫长道路的补给站合情合理。早在1999年,梅尔夫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遺产。
相比古城梅尔夫,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则要年轻得多。追溯阿什哈巴德的建城史,不过一个多世纪的长度,时间很短却命途多舛。1881年,沙俄在此建设行政区,天然的交通要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定居,规模愈大,1911年,它成为沙俄与伊朗贸易的重镇;而后政权不断更迭,二战后苏维埃政府在阿什哈巴德大兴土木,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然而,交通要冲的优势背后,藏着巨大的危机——它同时是地震带上的城市。灾难猛然降临,1948年10月,阿什哈巴德发生了9至10级地震,整座城市瞬间倾覆,几成废墟,近18万人在这场灾祸中罹难。
据资料显示,当时的政府用了10年时间重建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独立后,更是直接宣告,要将首都阿什哈巴德建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白色大理石城、绿色之都和水城。这样的宣言是惊人的,但是土库曼斯坦已然做到了。
首先是白色大理石城。凡是驾车进入阿什哈巴德的人,都会被眼前景物的变化震撼:起先坑洼的公路在沙漠中无限延伸,干枯的杂草、红色的沙棘和行动速度极快的蜥蜴仿佛是这片土地活着的唯一证据。忽然之间,道路变得平整,整齐划一的绿化带开始出现,纯白的大理石建筑一栋栋、一排排矗立在绿色海洋中。阳光照射下,明晃晃地令人睁不开眼。要知道,土库曼本地的大理石皆为灰色,建筑所用的白色大理石大量从意大利等国进口,就连最普通的公寓楼表面都铺满了白色大理石。场景之宏大明丽,令人咋舌。
其次是绿色之都,或许只有绿色才能中和白色大理石的耀眼。整个阿什哈巴德共种植了150万棵树,市内主要街道两侧铺设了宽半米左右的水渠,用以浇灌绿植。最后是水城,1962年,世界上最大的运河之一卡拉库姆运河通航,极大地缓解了阿什哈巴德缺水的难题。如今行走在阿什哈巴德的街头,各大型建筑、公园广场甚至路口处,都能见到造型各异的喷泉和雕塑,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这些要素叠加起来,将阿什哈巴德变成了游戏或者动画中的魔幻之都,充满未来感。
在关于土库曼斯坦的印象之中,前文勾勒了一个融合自然地理和现代都市的大致轮廓,独独缺失了能够单独拎出来,足以代表这国的具体的人文风物。
其实,土库曼斯坦并不缺少此类象征,它甚至早已将心中能够代表这国的形象,巧妙地安置在国旗和国徽之中。
土库曼斯坦的国旗,图案繁复,花色众多,复杂程度名列世界前茅。长方形的国旗以土库曼人民钟爱的深绿色为底色,左边有一条以红色为底色的垂直宽带。仔细审视,可发现这条宽带居然自上而下陈列了五种地毯图案,贴合了土库曼斯坦“地毯王国”的别称。具体说来,五种地毯图案指向的,是土库曼斯坦五个地区的标志性地毯图案。譬如代表北边达绍古兹州的地毯出现了雪花状图形;沙漠腹地马雷州的地毯上,蛇的身影出没;靠近里海巴尔坎州的地毯中则描画了船只、船锚、海浪和鱼的样子……实际上,在土库曼斯坦,“地毯”随处可见。不仅是国旗,城市街道两旁各类建筑的大门,许多书本和地图上都有地毯的图形。可以说,土库曼民族的文化与生活都与地毯息息相关。
有人说,土库曼民族有三宝:骏马、地毯和猎枪。土库曼人将其中两样都放入了国旗和国徽之中,足见其珍贵。土库曼斯坦的国家地毯博物馆位于首都市中心,那里的每件展品不仅记载了土库曼民族的发展史,也饱含了人民的想象力。
自古以來,地毯就是土库曼斯坦宝贵的民族艺术财富。早在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行土库曼斯坦时,就被这里的地毯艺术所震撼,在其著作中盛赞它是“世界上最精妙和漂亮的地毯”。在当时的西方社会,拥有一块土库曼斯坦的地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里,多有对土库曼斯坦地毯的临摹,可见当时土库曼斯坦地毯的流行程度。
在土库曼斯坦,地毯图案以民族传统花纹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土库曼斯坦清真寺中的礼拜毯。这种地毯大小适中,恰供一人使用。地毯上,有的织着清真寺门廊、拱壁图纹,有的织有《古兰经》经文,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若想仔细观赏和了解土库曼地毯图案和工艺及背后的故事,首都阿什哈巴德的地毯博物馆是绝佳选择。地毯博物馆地处首都市中心,于1993年建立,馆内陈列有不同时期、不同图案的地毯、挂毯共1000余件。尤其是这里陈列有土库曼斯坦境内最大的地毯,平铺面积达394平方米,重1吨左右;还展出了1平方米拥有114.8万个线头的“百万线头地毯”、工艺极复杂的双面地毯等。它们蕴含着土库曼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是传统游牧生活的见证。
除却国旗,土库曼斯坦的国徽和货币上藏有能够代表这国的另一种风物——阿哈尔捷金马。
阿哈尔捷金马,即中国人口中的汗血宝马。在那些或肆意风流,或烽烟四起的风云故事中,少不了它的身影。李白甚至写过一首《天马歌》来称赞它的英姿,诸如“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的句子,令人产生无尽向往。
阿哈尔捷金马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被视为土库曼斯坦的国宝。这种良马产自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其毛色纯粹,多为淡金、银白、枣红、黑色,外表高大威猛,性情刚烈,奔跑速度极快。1935年,阿哈尔捷金马从阿什哈巴德出发,经过84天,跑到4300千米之外的莫斯科。据实地测算,这种马在体能巅峰期,冲刺一千米仅需一分零几秒,且耐力极强,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只饮一次水就可维持一天所需。
1986年,“巴黎凯旋门杯”赛马比赛的冠军桂冠被一匹阿哈尔捷金马摘取,赛后,这匹冠军马拍出了5000万美元的天价。
要想一睹阿哈尔捷金马的风采,可以去到阿什哈巴德市郊的种马场。这座种马场始建于1922年,前身为里海养马厩,1992年改名为“尼亚佐夫总统种马场”。种马场占地超过50公顷,是中亚最大的马场,也是土库曼斯坦国家赛马协会所在地。种马场内,建造了最适合阿哈尔捷金马生存的环境,配有世界级先进设备和兽医实验室,几百匹纯种阿哈尔捷金马在这里驰骋自如,土库曼人将其亲切地叫做“总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