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研成果转化案例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20-03-07 23:47:09王远贞王华旗宫玉梅拖晓航刘元法
广州化工 2020年22期
关键词:导师竞赛大赛

张 鸿,王远贞,王华旗,郭 静,夏 英,宫玉梅,于 跃,赵 秒,王 艳,拖晓航,张 森,刘元法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种开拓型教育,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乃至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3]。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质的年轻群体,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对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高校办学实力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赋予高校现阶段的重要使命[4-6]。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广大毕业生必须选择多条出路,为自己制造就业机会。面对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高校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强化谋职能力,引导优秀者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中来,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7-8]。

加强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使命,而创新创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是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手段之一。大连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面向本专业学生,基于以“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培养方案,全方位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配备专兼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1 建立创新创业启蒙课程、创业通识课程和专业型创新课程贯通型课程体系

专业面向大一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进行专业启航与创新引领,介绍专业沿革与培养方案、高分子发展与职业特点、行业需求与考研就业、通用与智能高分子材料、学科平台与创新成果、创新方法与案例。在使学生快速了解专业发展、专业培养、高分子材料常识知识与行业发展全貌,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职业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基础上,通过本专业创新研究成果的生动介绍及往届学长们的创新研究案例介绍,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唤醒学生投身创新研究的热情,引领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入到专业指导教师所带领的创新研究小组。在大二设置《就业与创业指导》和《大生学创业基础》通识课程,由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和辽宁省级教学名师等进行授课,讲解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技巧,用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在大三专业基础课段设置《创新探究试验》等专业创新课程,将“纤维素接枝改性型吸附剂制备”等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方案中,让学生全员进行创新实践演练。在大四专业课段引导学生进入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导师组内进行基于教师科研成果的创新课题研究和基于企业真实实践案例的实践训练,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连续性培养。

2 全方位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教育案例保障

(1)每个班级均配备专业班导师进行创新支撑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等由专职学生辅导员负责,但同时也会为每个班级配备专业教师作为班导师,进行专业与创新支撑。《班导师工作规程》中明确要求要坚持专业渗透和科研引导相结合,讲授学科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和未来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学术交流、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班导师深入到学生教室、宿舍一线,不仅能为有主动需求的学生及时提供指导,而且还通过深入交流,将一些处在观望中甚至躲避中的学生引导到创新队伍中,实现普遍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2)任课专业教师发挥常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指导

任课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环节、实习实践等方面用心做好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给予学生专业知识拓展、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其主要形式有:参与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专业导论课、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习指导讲座、日常学业咨询等。

(3)学生会设立科创部组织协调学生科创管理

科创部会及时传达赛事信息,并负责赛事相关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相关赛事与考试的动员与培训工作;组织学院与学校的相关竟赛。如组织学生科创大集,将学生创新成果进行路演,组织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配成科创小组;安排“校友访谈”等,年内完成了50余项各类赛事的信息通知、动员与组织工作,如“奥镁绿意杯”竞赛有来自多个学校,多个学院的100多个项目参与,最后共有18项项目获得相关奖项,竞赛也升级为省级竞赛。

(4)工创中心全面引入各种科创竞赛平台

学校工创中心引入创新创业竞赛80余项,以承办单位形式组织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参与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等诸多国省级大赛,学校有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运行经费、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和华为公司等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资金。

(5)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保障

本专业建立了一批专兼职结合、校内外一体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8人,实验管理人员3人,全部是校级以上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另还外聘有企业兼职创业导师14人,其中有国家级设计大师1人,省级设计大师1人,教授级高工和研究员13人。学校也名文规定教授必须进本科生课堂,且上主干课学时不少于24学时,专业教师必须有担任班导师经历。

3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果显著

专业合学校、学院、本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安排和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点扩展为线、面,形成“流水线”型工作流程,让学生从入学第一学期完成专业导论课后,就可以进入专业导师创新研究或产业化工程实践小组,让感兴趣学生提早进入状态,引领迷茫中同学加入,同时用学分要求或毕业要求规定全无兴趣同学的适度参与,以保证出口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平均质量。参与的学生从大三、甚至大二、大一开始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即推动“三进”,使学生很早感受科研氛围,培养科学感悟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专业会定期征集创新课题,面向全体学生发布,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在本科阶段进入实验室,参与科技创新工作。近三年校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中,19名专业教师参与指导,覆盖学生近300余人次,本专业学生100%参与其中。其中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项,辽宁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1项,通过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2017-2019年共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中国纺织类高校纺织品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全国TRIZ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东立杯纺织品设计大赛”和“绿意杯大学生创新大赛”等比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市级二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8项,校级三等奖18项。上述创新创业项目中由“离子螯合功能的CA基超滤膜的制备”、“海藻基气凝胶球的制备及吸附性研究”等项目均是专业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案例,整体占比达90%以上。学生不仅在校时参与热情高、参与比率高、创新创业成果多,而且毕业后得到深造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获得了良好地口碑,近几年本专业学生的最终就业率达到95%以上,升学深造比例平均达到15%,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学生比例达到65%以上。

4 结 语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案例,使本专业学生做到100%有机会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环节,真正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提高了学生竞争力和胜任力。

猜你喜欢
导师竞赛大赛
“鸟人”大赛
环球时报(2023-03-13)2023-03-13 17:18:39
插秧大赛
环球时报(2023-02-16)2023-02-16 15:18:41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V eraW an g
导师榜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说谎大赛
小说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