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寒霜,李筱玲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提供高级专业技术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本科院校[1]。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践教学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突出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共识。2014年3月教育部已经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2]。商洛学院坐落于秦岭南麓东段,秦楚文化交汇之地——商洛市。作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是学校的天职。商洛学院自建校伊始,“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深入学校办学理念之骨髓,学校多年来一脉相承的办学定位中,拥有“应用型”的天然基因。2014年,商洛学院被陕西省教育部门确定为本省首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拉开了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序幕;2018年4月,商洛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学校明确提出了,“……到2026年建校50周年时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到2036年建校60周年时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要求,标志着学校迈进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快车道。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发展阶段、是高等教育进入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3]。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较传统本科教学,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定位上均有其独特性。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当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特别是在地方高校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4-7]。
(1)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固化。应用型本科关键在“应用”,是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相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的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发展方向。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强化实践教学间关系的认识,或者是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方面的认识,部分师生还存在偏差。某些教师片面的认为,加强实践教学,就是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增开实践课程、增设实验项目,而对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与“应用型”之间的关系不去做更多的了解,所开的实践课程与企业要求相去较远。甚至不顾各专业特点,一刀切规定理论与实践课学时比例,强行压缩理论教学课时,罔顾理论知识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这一基本事实,造成学生毕业后不但动手能力差、“应用型”严重不足,还因基础知识薄弱,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低下。
(2)教学模式有待改进。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偏少,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实验教学中照本宣科,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指导不够、要求不严,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实验课程,设计性实验项目偏少,实验过程多是学生对照教师编好的实验方案进行“机械”的操作,学生成就感不强,不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也削弱了学生完成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环节缺少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多数实验课程教学仍为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师展示案例、演示动态过程、模拟实验操作的需求,限制了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
(3)学生动手机会少。学校对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大型仪器、设备台(套)数不足,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虽然每年均有新增实践教学基地,但学校不注意维护,造成一些校外实践基地浮于形式并未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或是接待实践教学活动不积极。造成学生在实验、实践课程中,往往只是“见到”了仪器、设备,没有机会去实际动手操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考核方式单一。实验考核多以实验报告或实验笔试成绩为依据,缺少对实验操作过程、操作技术、操作规范考核的要求。实验考核在学生学业成绩中所占比重较小,不足以引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五是应用型师资队伍不足。部分高校教师虽然具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而所受的实践训练有限,造成教师自身“应用型”能力不足,难以教出“应用型”的学生。
近年来,众多高校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做了较好的探索和总结,主要做法如下:
教学模式方面。以服务地方和企业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应用型本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借助“虚拟实验室”与真实的实验操作相互补充,促进实践教学工作。将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思想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同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8]。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结合,解决教育形式及内容创新不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考核方式方面。实行多元化考核制度,加大实验考核比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背景下,有高校将实验课程考核所占比重增加至40%,促使学生加强仪器、设备操作能力训练,强化他们的实践技能[9]。引入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考核,将是否取得相关资格证作为毕业资格审核条件之一,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当前各高校优化实践课程教师队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针对工科课程大多涉及多个交叉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安排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讲授某门实践课中的特定实验项目内容;二是集中各研究方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准备某一实践课程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三是安排相关教师到重点高校和大型企业进修或培训;四是邀请校外相关研究专家来校进行授课、讲学[10]。
以笔者所在的制药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以“培养掌握制药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生产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11]。制药工程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极高,是能高度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工科专业。我国目前的医药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制药工程中,主要使用的还是国外的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还很少[12]。制药工程作为大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改进工程技术、开发更多的新产品,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制药企业要振兴发展、做大做强,绕不开技术创新这一关键隘口;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通过这一隘口的唯一路径;实践教学则是搭建这一路径的重要基石。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制药工程专业为切入点,对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几点粗浅的想法。
(1)转变理念,抓住内涵,修订实践教学大纲
认真理解应用型本科教育突出基础、突出特色、突出应用、突出技术“四个突出”的内涵[13],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关系,既不能轻视实践教学,也不可过分压制理论教学。对标国家教指委制订的《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药工程专业)》增设《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等课程。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邀请用人单位来校,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共同研讨、编写上述新增两门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对《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制药工艺学》《化工原理》《药物分析》等与药品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其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践教学课时,有针对性的选择实践项目、设置实验内容。如针对中药制药企业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特殊要求,在《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中增设了“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精制和含量测定”等设计性实验。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只给出实验要求和最终需达到的标准,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自主设计工艺流程、实验方案,自行准备实验材料、药品及实验耗材。各实验小组依据其实验方案及所需用到的仪器、设备,自行预约相关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限内自主完成实验过程。实验教师只负责监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并依据最终实验结果给出实验成绩,不干涉学生实验设计过程。实现以就业需求指导教学,解决实验项目陈旧,与现代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引入STS教育理念,使实践教学内容紧扣日常生活中有关食品、药品的热点问题,如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设置“大米中镉元素的含量测定”“中药材及其制剂中马兜铃酸的含量测定”等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并从社会现象中发现、总结、提炼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2)注重互动,以生为本,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将微课、微视频等多媒体交互平台引入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微信等平台搭建云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互动少、学生自主学习性差、教学环节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差的问题。将《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等课程中部分知识点做成动态图片,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发布,方便学生利用手机、电脑在课后查看,加深学习印象;将部分常用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程拍成微视频挂在网上,使学生在需要时可随时观看,在提高实验安全性的同时,可大大增加学习效果。增加设计性实验项目,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增加教学参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问题。
改变传统大组实验的模式,通过分小组、多轮次开设实验课,或采取多台不同仪器、多个实验项目同时开设等办法,确保每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仪器,解决受人才培养方案限制造成的实验教学课时不足和由于仪器、设备台(套)数不够,引起的学生动手机会少的问题。
(3)团队打分,学生互评,加强实践教学考核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在分小组进行的实验中引入团队考核、学生互评等机制。即在相关考核中,教师只依据该小组实验完成质量给出团队总分,小组各成员得分由每位成员互评给出,各成员得分之和不得超出教师所给团队总分。同时,提高实验成绩在课程考核中所占比重,注重过程考核,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4)走出去,请进来,优化实践教学师资
定期选派相关教师外出培训或到企业生产一线兼职,拓宽教师视野,增加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考取《执业药师资格证》等相关资质证书并给予一定待遇,以培养更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邀请企业、厂家及其他高校专家来校讲学或直接担任部分实践课程、部分实验项目的主讲教师,解决本校应用型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并可使学校实践教学直接对标企业用人标准,学生毕业即可直接上岗就业,不需企业再进行二次培训,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5)利用共享经济,开拓实践教学资源
与当地制药企业建立共享实验室,将部分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如“中药制剂粉末的显微鉴别”“片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未知粉末的红外光谱鉴别”“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设计”“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试验研究”等,直接开设在企业,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科学素养素质较高的优势,帮助企业有效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增加产品技术含量、确保产品品质、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仪器设备操作技术娴熟,企业各类仪器、设备齐全的优势,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以解决本校仪器、设备偏少,种类不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了与传统本科教学的极大不同,应用型本科教学应“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特色”[13]。应用型本科教育应以“应用”为最根本要求,是否符合企业需求是检验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否合格的最硬试金石。本文以制药工程专业为切入点,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符合商洛学院“把论文写在商洛大地”——根植地方的办学理念,能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和企业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取长补短、合作办学,提高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