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青,陆 烨,岑 莉,沈 哲,方 英,吴忱姣,盛婷婷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2.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杭州 310003
消化内镜是一种伸入人体腔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仪器,在诊疗过程中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创面。如果内镜中心环境消毒工作不彻底,病原体极易通过内镜等医疗器械进入体内,导致医源性感染[1]。目前各医院普遍采用含氯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区域无法用擦拭方法处理,只能用含氯消毒液喷洒,但喷洒后墙面潮湿,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概率。此外消毒液本身存在腐蚀性强、刺激性大、消毒不彻底、护理工作量大等缺点。含银抗菌膜是Ag+型无机抗菌生物材料,是利用胶片成熟的银微粒子和精密涂布的技术开发出的高性能的医疗级别的抗菌薄膜,对常见致病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具有很好的杀灭和抑制效果[2]。为寻求一种快速、安全、简便、有效的墙面抑菌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诊疗场所进行了含银抗菌膜对物体表面抑菌效果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1.1实验贴膜
实验组采用含银抗菌膜,是在普通医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添加银系抗菌剂后制成。对照组采用普通PET膜,其具有稳定、良好的理化性能。两组贴膜在使用前均未拆封,膜表面无菌状态。拆封后撕开背膜胶,粘在指定地点。
1.1.2采样棒和采样液
一次性无菌采样管内含无菌棉签为采样棒,管内含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为采样液。
1.1.3培养基及培养设备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电热可调试恒温培养箱2020-2型。
1.2.1贴膜方法
选取医院内镜中心诊疗场所肠镜室接诊处、肠镜洗消间、内镜诊疗区域、内镜打印报告处等共4个区域的墙面。参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将含银抗菌膜和普通PET膜分别用无菌剪刀剪成100 cm2面积规格各48片,分别贴到内镜室的4个诊疗区域墙面,每处区域贴含银抗菌膜和普通PET膜各12片。在任意一面墙上,各张贴12张含银抗菌贴膜和12张普通PET膜,呈对称分布。贴含银抗菌膜和普通PET膜处,膜表面不再进行消毒液喷洒处理。
1.2.2采样方法
贴膜后标注好12个日期(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1天、第17天、第22天、第35天、第49天、第80天、第139天、第170天、第195天),分别在每个日期用采样棒进行采样。每次采样分别在含银抗菌膜和普通PET膜表面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放回采样管。
1.2.3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送至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实验室进行菌落数检测。全部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 ml接种于平皿,使用保存于52℃水浴锅中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20 ml,37℃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
内镜诊疗场所属于IV类环境,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规定≤10.0 cfu/cm2,即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10.0 cfu/cm2为合格,>10.0 cfu/cm2则视为不合格[3]。每个区域12张含银抗菌贴膜和12张普通PET膜分别采样可以各得到12个数据,取平均值作为该区域含银抗菌贴膜和普通PET膜表面菌落数值,根据时间点共取12次,得到12个时间段贴膜表面菌落数。含银抗菌膜及普通PET膜表面菌落总数(cfu/cm2)=(平均每皿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内镜中心诊疗场所肠镜室接诊处、肠镜洗消间、内镜诊疗区域、内镜打印报告处含银抗菌膜与普通PET膜表面细菌生长情况见图1、图2、图3、图4,随着时间的推移,含银抗菌膜对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下降不明显,表明其具有长效的抑菌性能。含银抗菌膜表面菌落生长状况明显低于普通PET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 肠镜室接诊处含银抗菌膜和普通PET膜表面细菌生长情况
图2 肠镜洗消间含银抗菌膜和普通PET膜表面细菌生长情况
图3 内镜诊疗区域含银抗菌膜和普通PET膜表面细菌生长情况
图4 内镜打印报告处含银抗菌膜和普通PET膜表面细菌生长情况
表1 含银抗菌膜与普通PET膜对物体表面自然抑菌效果的比较
据文献报道,医院内污染的物体和仪器设备表面是许多医源性致病菌潜在的传染源。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污染率甚至达到97.5%[4-5]。现今各内镜中心普遍采用含氯消毒液对污染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6],但含氯消毒液消毒法存在腐蚀性强、工作量大等缺点,反复擦拭后能使人感到明显刺激性气味[7]。普通PET膜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理化性质,现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导管器械行业。但相关研究表明高分子材料表面菌膜的形成是材料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因素[8]。因此,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消毒方法或能够抑制医用高分子器械表面菌膜的消毒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抑制医用高分子器械表面的菌膜形成,目前可采用在医用高分子加工过程中加入银系抗菌剂使高分子材料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Ag+的主要抗菌机制:吸附在细菌表面,与细菌体内的一些基团(如巯基等)结合,抑制细菌表面及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活性,及影响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导致细菌死亡;可能与细胞膜、细胞壁DNA相结合,影响细菌的核酸以及蛋白的合成,使其失活;可能影响细菌的凋亡[9]。本研究使用的抗菌薄膜是金属离子型无机抗菌生物材料,其利用胶片成熟的银微粒子和精密涂布的技术开发出的高性能的医疗级别的抗菌薄膜,并与普通PET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含银抗菌膜和普通PET膜物体表面的微生物生长均受到了抑制,并且含银抗菌膜菌落生长抑制更明显。说明含银抗菌膜对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优于普通PET膜。此外本研究共持续了195 d,结果显示,含银抗菌膜的抑菌效果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延长而出现抑菌性能下降,说明含银抗菌膜具有长效的抑菌性能。在内镜诊疗场所清洁度的比较中,肠镜洗消间处表面的清洁度最差,并且消毒合格率最低,其次为内镜诊疗区域、肠镜室接诊处、内镜打印报告处。肠镜洗消间是清洗消毒使用后内镜的场所,人员来往繁忙,且使用后的内镜自身带有病原体,内镜消毒机表面易受病原体污染,因而清洁度较差,临床上应加强消毒杀菌。此外,在应用含银抗菌膜后,肠镜洗消间处物体表面微生物的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进一步说明了含银抗菌膜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抑菌方法,在诊疗操作频繁的内镜中心诊治场所中可作为物体表面抑菌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