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联合检测对HBV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

2020-03-07 07:11:36李双良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长链灵敏度受试者

李双良 陶 艳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1]。HCC的主要原因是持续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其发生在一半以上的HCC中[2]。代表大多数人类基因组转录物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最初被认为是“垃圾RNA”,因为它们不能编码蛋白质[3]。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s在各种生物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自噬和细胞凋亡,从而促进不同人类癌症的发展,包括HCC[4]。最近,据报道,几种lncRNA在HBV相关的HCC组织和血清中经常失调,包括HOX转录物反义基因间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intergenic RNA,HOTAIR)、印迹母系表达的非翻译mRNA(imprinted maternally expressed untranslated mRNA,H19)、肝癌高度上调因子(highly upregulated in liver cancer,HULC),然而,其在HCC诊断中的意义尚未明确[5-8]。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联合检测对HBV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HBV相关肝癌患者120例为肿瘤组,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47.28±15.92)岁;肿瘤直径1.2~2.5 cm,平均直径为(1.64±0.59)cm; TNM分期:Ⅰ期89例,Ⅱ期31例。120例早期HBV相关肝癌患者均经我院病理科证实。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②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③患有精神疾病者;④患有其他癌症者;⑤血清中HCV阳性者;⑥血清中HBV阴性者。同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至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48.20±17.29)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纳入此次分析。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实时荧光定量PCR

采取120例HBV相关肝癌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的清晨肘前静脉血6 ml。所有实验在取样后2 h内开始。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GAPDH的引物均交由上海生工合成,序列见表1。使用内参GAPDH的表达量标准化HOTAIR,H19,HULC的表达量。RNA快速提取试剂盒购自南京赛泓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RN0302)。反转录试剂盒购自上海千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k1622)。RT-PCR 两步法试剂盒购自百奥迈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货号:BK2100)。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1.3 统计学分析

RISM 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者采用 LSD 法比较,方差不齐者采用Tamhane′T2法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检测HBV相关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阳性临界值为ROC曲线中灵敏度-(1-特异度)的最大值所对应的数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V相关肝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的表达量

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的表达量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见表2。

表2 2组受试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的表达量比较

2.2 HBV相关肝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的ROC曲线、AUC、灵敏度、特异度和截断值

为了评估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在HBV相关肝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中的诊断价值,绘制120例HBV相关肝癌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的ROC曲线(图1)。HOTAI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AUC为(0.83±0.03)(95%CI 0.7734~0.8884),以HOTAIR的阳性临界值为1.936,其诊断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85%;H19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AUC为(0.87±0.03)(95%CI 0.8244~0.9248),以H19的阳性临界值为0.8573,其诊断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90%;HU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AUC为(0.92±0.02)(95%CI 0.8878~0.9636),以HULC的阳性临界值为1.593,其诊断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93%。见图1和表3。

2.3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联合诊断HBV相关肝癌

患有HBV相关肝癌的为真阳性,未患有HBV相关肝癌的为真阴性。以HOTAIR的阳性临界值为1.936,H19的阳性临界值为0.8573,HULC的阳性临界值为1.593为诊断标准,三者均满足为联合诊断阳性,反之则为联合诊断阴性。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联合对HBV相关肝癌的诊断的的灵敏度为91.67%(110/120),特异度为93.33%(112/120),准确度为92.50%(222/240),见表4。

表3 HBV相关肝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和截断值

表4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联合诊断HBV相关肝癌/例

图1 HBV相关肝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的ROC曲线

3 讨论

HCC是全球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是五种最常见的癌症之一[9]。在亚洲高度流行的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HBV感染与70%~90%的HCC患者有关[10-12]。因此,尽早对HBV相关HCC进行诊断迫在眉睫。在本研究中,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的表达量并评价其联合诊断HBV相关肝癌的价值,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联合鉴别早期HBV相关肝癌的诊断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3.33%,准确度为92.50%。

HBV对HOTAIR的转录调控与2种转录抑制复合物的调节有关:PRC2和LSD1/Co-REST/HDAC1,它们通过与HOTAIR结合在一起[13-14]。本研究发现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的表达量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在HBV复制细胞中,发现Plk1被HBV的HBx蛋白激活,并且Plk1的激活诱导SUZ12(PRC2复合物的必需亚基)和ZNF198的蛋白酶体降解,促使LSD1/Co-REST/HDAC1复合物不稳定,导致染色质修饰并导致HOTAIR转录的激活。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鉴别早期HBV相关肝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和85%,提示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是一种潜在的HBV相关肝癌的肿瘤标志物。

HBV对另一种lncRNA HULC的转录调控是由CREB介导的[15]。本研究发现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H19的表达量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据报道CREB将P300和Brg募集到HULC启动子中,导致表观遗传标记和染色质重塑的激活并导致HULC的转录。通过与CREB相互作用,HBx激活HULC启动子活性,从而增加HULC转录。长链非编码RNA HULC在鉴别早期HBV相关肝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和90%。因此,长链非编码RNA HULC可作为临床上诊断HBV相关肝癌的潜在标志。

已经发现HBV相关HCC中的H19通过调节EMT相关基因,多种的信号传导途径和肿瘤微环境来调节HC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16-20]。本研究发现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HULC的表达量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H19通过促进表观遗传调节增加miR-200家族的表达来抑制EMT相关转录因子ZEB1/2的表达,而HBx-LINE1消耗miR-122,促进EMT样变化,包括Wnt/β-catenin信号激活,E-钙粘蛋白受到抑制,细胞迁移增强,从而促进HC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鉴别早期HBV相关肝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和93%,显示了较好的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19,HULC的表达量可作为诊断早期HBV相关肝癌的潜在标志。

猜你喜欢
长链灵敏度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长链磷腈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聚丙烯中的阻燃应用
中国塑料(2015年10期)2015-10-14 01:13:16
长链非编码RNA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