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B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0-03-07 07:12:06许世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霍奇金惰性淋巴瘤

雷 秦 王 娟 许世娟

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70%左右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进展相对缓慢、恶性度相对较低的惰性淋巴瘤(indolent lymphoma)和进展相对较快、恶性度相对较高的侵袭性淋巴瘤(aggressive lymphoma)[1-2]。惰性B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主要特征为病情反复,肿瘤生长较缓慢,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处于晚期,常累及外周血和骨髓[3-4],治疗上多采用化疗,但是很多患者仍无法根治[5]。影响惰性B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很多,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ollicular lymphoma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FLIP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患者的预后,但是多为主观性,且临床上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指数进行判断[6-7]。已有研究显示惰性B淋巴瘤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到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信号转导和癌基因表达的蛋白、抑癌基因突变等[8-9]。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了惰性B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子,为惰性淋巴瘤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8月到2018年2月选择在我院接受化疗的71例惰性B淋巴瘤患者作为惰性组,同期选择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5例作为侵袭组,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有病理组织石蜡标本;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确诊,都符合WHO关于B淋巴瘤的分类标准;所有患者接受4个疗程的氟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与CHOP样方案;患者依从性好,都接受规范化治疗;临床病历资料完整;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乏;存在精神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妊娠与哺乳期妇女。

1.2 IL-6与IL-10表达检测

取所有患者的病理组织石蜡标本,制成4 μm厚的组织切片,保存备用。将石蜡分别依次放入装有不同浓度二甲苯的瓶子中0.25 h以除去组织中的石蜡。然后进行酒精梯度洗脱,随后将切片放入煮沸的柠檬酸缓冲液持续20 min。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对切片进行孵育,在湿盒封闭15 min。在组织中央滴加恰当的一抗(抗IL-6抗体与抗IL-10抗体),4 ℃冰箱过夜。随后滴加二抗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室温放置30 min,滴加DAB显色剂,镜下观察,苏木精重新染色,蒸馏水冲洗,梯度脱水与透明,镜下观察染色的结果。判断标准:IL-6与IL-10阳性的判定标准为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出现棕黄色的颗粒。根据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4分:≥76%;3分:51%~75%;2分:26%~50%;1分:11%~25%;0分:≤10%。阳性细胞的着色强度:3分为棕褐色;2分为棕黄色;1分为浅棕黄色;0分为黄色或淡黄色。将两者积分相乘,≥5分表示为阳性。

1.3 调查资料

调查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体能状态、结外受累、骨髓侵犯、FLIPI分级等。在化疗后按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病情进展(PD)等4个级别,(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组内例数×100.0%=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3.00软件对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率表示,对比采用卡方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变量分析和Logistic回归进行二分类变量的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2组的性别、临床分期、体能状态、FLIPI分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结外受累、骨髓侵犯、年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2.2 IL-6与IL-10阳性率对比

惰性组的IL-6与IL-10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侵袭组(P<0.05)。见表2。

表2 2组IL-6与IL-10阳性表达情况对比(例,%)

2.3 惰性组预后情况

在惰性组71例患者中,化疗后完全缓解54例,部分缓解8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87.3%。

2.4 惰性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在惰性组71例患者中,以化疗总有效率作为因变量,以结外受累、骨髓侵犯、年龄、IL-6与IL-10阳性率作为自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结外受累、骨髓侵犯、IL-6与IL-10阳性率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惰性B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n=71)

3 讨论

惰性B淋巴瘤是一类临床进展相对缓慢、恶性程度较低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4以上[10]。现代研究表明惰性B淋巴瘤的可能诱因包括DNA修复机制异常、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免疫缺陷所致的凋亡等[11]。本研究显示2组的性别、临床分期、体能状态、FLIPI分级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结外受累、骨髓侵犯、年龄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对于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惰性B淋巴瘤患者年龄较大,少伴随有结外受累、骨髓侵犯,但是在常规疾病危重程度分级上与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无显著差异。

淋巴瘤组织包括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间质细胞能够抑制肿瘤的扩散,也能够提供肿瘤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从而在肿瘤的生长、转移与扩散中发挥重要作用[12-13],特别是浸润的单核细胞衍生化细胞在T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等相关疾病中均能够表达,巨噬细胞中可见IL-6与IL-10有较强的表达,可能参与促进淋巴瘤细胞的生长[14]。IL-6是一种多效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在机体内可参与促进造血细胞的生成、免疫调节、肿瘤生成、炎症反应等。IL-6也是一种多效免疫调节细胞因子,能够抑制巨噬细胞依赖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15]。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显著性升高,并且与患者预后较差有显著相关性[16]。本研究显示惰性组的IL-6与IL-10阳性显著低于侵袭组(P<0.05),该实验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17],说明IL-6与IL-10可通过其肿瘤免疫的作用保护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当前也有研究显示IL-6与IL-10不仅在淋巴瘤细胞与组织中表达,在淋巴瘤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较强的表达,恶性程度相对较高、肿瘤进展速度相对较快的侵袭性淋巴瘤组患者血清IL-6与IL-10水平显著高于惰性淋巴瘤组[18]。

惰性B淋巴瘤尚无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手术、化疗、放疗、手术加化疗或放疗、化疗加放疗等[19]。不过惰性B淋巴瘤基本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CHOP方案曾经被认为是惰性B淋巴瘤患者的标准一线方案[20]。近年来,氟达拉滨以其所获得的高缓解率已被广泛应用于惰性B淋巴瘤的治疗,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21]。本研究显示在惰性组71例患者中,化疗后完全缓解54例,部分缓解8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87.3%;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结外受累、骨髓侵犯、IL-6与IL-10阳性率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从机制上分析,IL-6与IL-10能够通过受体系统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两者的过度表达存在一种负反馈调节,可能是引起患者诸多并发症状的主要原因[22]。有研究显示在侵袭性淋巴瘤组患者中,血浆IL-6与IL-10水平还与骨髓浸润显著相关,并且IL-10作为危险因素之一,与疗效不佳也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另外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IL-6水平较高,则其存活率就较低[23-24]。上述结果也可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即通过IL-6与IL-10来阻断其体内作用通路,达到治疗惰性B淋巴瘤的目的。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惰性B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比较多,影响预后的因素也比较多,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为此可能存在研究偏倚性,将在后续研究中深入分析。

总之,惰性B淋巴瘤患者年龄较大,少伴随有结外受累、骨髓侵犯,IL-6与IL-10表达量比较低,结外受累、骨髓侵犯、IL-6与IL-10阳性率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霍奇金惰性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4:12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运动多枯燥 惰性需克服
认识儿童淋巴瘤
从善如登
CCL22、IL-10和FOXP3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6-01-12 00:39:51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磁共振成像(2015年5期)2015-12-23 08:52:50
血清LDH、TPS、CEA和β2-M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