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伟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双岘中心小学,甘肃静宁 743406)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也是根据一篇篇文章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从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知识素养进行培养与提升。这表明,小学语文阅读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帮助学生完善语文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积累文学常识等的重要基石[1]。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欣赏能力,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认识阅读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欣赏能力、总结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为学生其他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然而,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欣赏能力提升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阅读欣赏能力主要是指理解和使用社会需要的、个人需要的书面语言的能力,通俗来说,就是指通过阅读和学习,理解各种文本的内容和意义,得到更多的乐趣。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活动,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储备,感受学习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进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但是从目前的阅读教学来看,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及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教师在教学时一味地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加强阅读训练时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是“教师的知识”。教师对学生反复灌输,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过于单一、片面,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遇到问题时无法举一反三。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认为阅读教学活动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
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成效。小学生普遍缺乏阅读兴趣,认为阅读是一种任务,枯燥无味。小学生年纪较小,贪玩、好奇,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很喜欢看、听具有故事性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在教学中运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任务:准备一则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在下一堂课上讲给同学们听。如班级里不太自信、不活跃的学生,很少与同学交流,但是准备了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后羿射日”,他讲得十分有趣、生动,同学们纷纷为他鼓掌。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对该生勇敢、流利地讲故事行为做出表扬和肯定。小学生都很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可以给学生总结一些优质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让学生回家观看,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图书馆借阅一些童话书、故事书。日积月累,学生看故事、讲故事都很有兴趣,自然提升了阅读欣赏的能力。
一是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活动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载体、素材,结合生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促使学生投入阅读。例如,在教学《珍珠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都见过什么鸟、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随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珍珠鸟的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认知珍珠鸟的特征;还可以用音频形式让学生聆听珍珠鸟的叫声,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有没有近距离接触过鸟类”。学生就会发现一走近鸟都会飞走,总结出“鸟对人类有畏惧”的现象,从而引入《珍珠鸟》一课的教学。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人与动物及自然界的关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深入阅读材料,感知文章思想,品味文章的写作手法与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二是游戏教学法。小学生都较为贪玩,教师正好可以借助这一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角色扮演为例,在遇到有故事性、表演性的材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角色扮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材料中,将文章中角色的神情、心理活动都表演出来,强化学生对文中情感的理解与把握,使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得到培养。又如竞赛教学法,教师可设置竞赛主题的阅读课堂,利用学生的好胜、竞争心理,使学生在竞赛中积极地投入阅读,为阅读课堂注入活力。
三是对比分析法。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研究分析,让学生找出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感受文学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由于文章主要描写一个知道许多奇闻逸事的乡下少年和一个不谙世事的少爷之间的事情,两个人物形象放在一起有很强烈的对比性。教师正好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少爷虽然富贵,却什么也不知道,还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而乡下的闰土却有丰富的知识,活泼开朗,健康乐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理解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养,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教师要及时监督、引导、评价,科学合理地变换自身位置,成为教学的引导者。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浏览、细读、品读,在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下,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生在高效的阅读技巧下学习,感受阅读的乐趣,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升理解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浏览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大概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满足速度的前提下,还要具备快速读取、整合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有限,浏览时会出现停顿或者信息获取不到位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速度训练,为学生传授更多技巧,如关注文章的首尾段落、每个段落的第一句或者结尾等都有可能有重要线索,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及时记录的习惯,如将自己找出的重点字词、句子、段落画出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选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